刘备-三国曹魏重臣侍中:刘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刘备-三国曹魏重臣侍中:刘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三国曹魏重臣侍中:刘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东汉末年,是指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的时期。也即从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曹丕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却有一位汉室后裔选择投靠曹操,并辅佐曹魏三位君主,此人就是刘晔。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表示:“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划所料,是其伦也。”因此,对于刘晔这位谋士,完全可以和程昱、郭嘉等人相提并论。
一
首先,刘晔二十多岁时,天下大乱,扬州地方的豪强拥兵自重,其中以郑宝最为骁勇果断,才能和力气都很突出,为当地人所忌惮。当时郑宝想掳掠百姓渡过长江到江南地区,看中了刘晔汉室后裔的身份,想要刘晔辅佐自己。不过,刘晔不愿意辅佐他。此时曹操派使者到扬州,刘晔去见使者。郑宝于是带数百人带着牛和酒迎接使者,并等待
在此背景下,刘晔亲手用佩刀斩杀郑宝,部众见此都很震惊和害怕,跑回营舍。刘晔入营后安抚群众,令众人归服,更推举刘晔为新首领。但刘晔见汉室衰微,自己亦是汉室宗亲,所以不想拥兵,就将那些部曲都委托给庐江太守刘勋。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东汉末年,刘晔完全有机会像刘备一样起兵,并致力于匡扶汉室。但是,相对于坚持不懈的刘备,刘晔对于汉
二
后来,曹操到寿春,当时山贼陈策在庐江聚众数万人,并据险而守。对此,刘晔这位谋略不输郭嘉的谋士,向曹操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伐割据汉中的张鲁,任用刘晔为主簿。面对曹操大军,张鲁在不久之后就放弃了抵抗。在刚刚得到汉中之地的时候,刘晔、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进攻益州,因为刘备也是在不久之前才攻占益州,正是立足未稳的时候。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曹操却表示不能“得陇望蜀”,于是最终班师。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当时没有立即进攻益州,显然错失了消灭刘备的良机。等到曹操撤军之后,刘备先是在益州站稳脚跟,后在公元217年发动了汉中之战,并于公元219年成功占据汉中,从而进位汉中王。
三
到了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篡汉自立,刘晔升任侍中,赐爵关内侯。登基称帝后,魏文帝曹丕问朝臣究竟刘备会否为被孙权袭取荆州而杀害的关羽报仇,大多数都是认为刘备力量薄弱,名将只有关羽,所以关羽被杀后,刘备不会讨伐东吴。不过,众人皆醉我独醒,刘晔却认为刘备一定会借出兵而重振声威,而且认为刘备和关羽感情深厚,一定会为他报仇。
结果,实际的情况正如刘晔所料,在公元221年,刘备正式征讨东吴,发动了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后,孙权击败刘备,曹丕于是打算讨伐东吴,但刘晔认为吴国刚刚大胜蜀汉,上下一心,而且有长江天险,不能这么仓促进攻东吴。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曹丕没有听从,执意讨伐东吴,虽然曹丕派出了三路大军,却最终无奈退兵。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刘晔对于局势的前瞻能力,可谓是其他人难以相提并论的。
四
最后,除了对于三国局势的准确判断,在识人能力上,刘晔也是首屈一指的。公元220年(延康元年),刘备将领孟达率众投降,曹丕对孟达甚为器重,任命他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当时的人都称他有“乐毅之量”。在孟达获得曹魏上下高度评价的时候,刘晔却一眼看穿了孟达反复无常的性格特点,也即料定孟达一定会再次反叛。结果,正如刘晔所料,到了公元228年,孟达意图背叛曹魏,联系蜀汉丞相诸葛亮。彼时,如果让孟达成功起兵的话,无疑会重创曹魏,幸好司马懿当机立断,率军平定了意图叛乱的孟达。太和元年(227年),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刘晔东亭侯,食邑三百户。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魏明帝曹叡,虽然一开始比较信任刘晔,但是,因为他人的谗言和诋毁,魏明帝曹叡最终疏远了刘晔。在此背景下,刘晔在太和六年(232年)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鸿胪。两年后再任太中大夫,及后死去。谥景侯。总的来说,对于能力不输郭嘉等人的刘晔,一直是历代曹魏君主的心腹,参与重大事情的谋划决策,“而授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就辅佐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位君主的刘晔,无疑为曹魏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重要功劳。当然,或许是因为汉室后裔的身份,刘晔最终在曹魏的官职和地位,实际上是略微逊色于其他同水平的谋士。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2111/127517.html
以上是关于刘备-三国曹魏重臣侍中:刘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刘备-三国曹魏重臣侍中:刘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3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