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唐朝中期良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李德裕-唐朝中期良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唐朝中期良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早已没有了唐玄宗时的盛世,尤其是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眼看大唐江河日下,李德裕站了出来,近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颓势,在历朝历代都享有高度的美誉。李商隐誉之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范祖禹称赞他“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为唐贤相”。李德裕是如何一步步登上人臣巅峰,以一人之力做到扶大厦之将倾的呢?一、父有贤名,治理地方
李德裕的出身使得他注定不凡,从他不喜参加科举,却能以门荫入仕,可见一斑。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同样被誉为一代名相,曾经因为提议削弱藩镇割据,裁汰冗官、巩固边防,辅佐唐宪宗开创了“元和中兴”。在父亲的引导下,李德裕自幼便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才学兼备。有这么一个声名远扬的爹“罩”着,李德裕不仅根本不需要担心能不能做官的问题,反而还得为了避嫌疑而到藩镇任职,但也常被各藩镇辟为幕府从事。元和十五年(820),唐穆宗继位,“帝在东宫,素闻吉甫之名,既见德裕,尤重之”,李德裕也时常发表对国家和皇帝有益的策略,官职也水涨船高起来。
成为皇帝的近臣也难免不被他人眼红,李德裕也因此与自己在政坛上的一生之敌李逢吉结怨,不久就被其和党羽排挤,被外放为浙西观察使,“牛党”首领牛僧孺也趁机成为同平章事,被拜为宰相。到浙西任职后,李德裕革除陈规陋习,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百姓,几年之内便使得弊风尽除,还积极剿灭作乱多年的盗贼匪徒,“人乐其政,优诏嘉之”,但因为李逢吉当政使得李德裕难以返回中央。后来唐文宗继位,想要重用李德裕,但与李德裕、李吉甫父子为政敌的李宗闵在宦官的帮助下抢先拜相。为了保住自己
二、好景不长,二度外放
唐文宗一直想重用李德裕,但因为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从中作梗,一直难以实现。太和六年(832),唐文宗召李德裕入朝,同时将牛僧孺罢为淮南节度使;太和七年(833),唐文宗拜李德裕为相,“以本官平章事,进封赞皇伯,食邑七百户”,免去李宗闵的宰相之职。眼看流放的日子终于到头了,正当李德裕为未来的日子踌躇满志的时候,唐文宗却病倒了,而李德裕再次遭到排挤,又一次被外放。
因为李宗闵等人的诬陷,唐文宗不再信任李德裕,还将他外放到了浙西。但“牛党”的人却并不打算放过李德裕,在李德裕到浙西后又在唐文宗面前诋毁他,甚至诬陷李德裕在西川之时曾征收三十万缗悬钱,使得百姓的生活困苦,这些都让李德裕被一贬再贬。直到“甘露之变&
三、君臣无间,辅政有功
甘露之变后,宦官不仅牢牢掌握军政大权,而且能左右君主的废立、生杀。开成五年(840),唐文宗病重,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废黜皇太子,立唐文宗之弟唐武宗。本来宦官们的算盘打得很好,这位新皇帝迷信道教,喜好骑马游乐,还常常到教坊饮酒作乐,完全没有一个贤君的样子。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唐武宗的城府之深,沉溺声色犬马的唐武宗依旧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外有强敌侵犯,内有宦官干政的情况下,唐武宗排除万难,信任和重用李德裕,还逼死了宦官的&l
在唐武宗的全力支持下,李德裕大放异彩,先是打败了在边境大肆劫掠的回纥,抢回了和亲的太和公主,“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馀人”。后来地方叛乱,在李德裕的强势推进下很快就将这些人杀了。自从唐武宗继位以来,五年间破回纥,平叛乱,用兵五年,期间的筹谋决策,选用将帅、征调兵力、起草诏令、指挥调度,全都由李德裕独自决断,其他宰相都没有参与。一方面说明李德裕能力过人,另一方面也足以看出唐武宗对其的信任,“以功兼守太尉,进封卫国公,三千户”。
就在大唐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唐武宗病逝了,唐武宗和李德裕这对能够逆转局面的黄金组合走到了尽头。宦官拥立的唐宣宗素来厌恶李德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2105/123731.html
以上是关于李德裕-唐朝中期良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李德裕-唐朝中期良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3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