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唐朝诗人孟郊生平介绍及评价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孟郊-唐朝诗人孟郊生平介绍及评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唐朝诗人孟郊生平介绍及评价
很多人对《游子吟》并不陌生,他用朴实无华、感人肺腑的语言描绘出了孩子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出了众多后辈的感激之情、引发数人共鸣,时至今日,这首诗还被人无限传唱。这首诗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写这首诗的诗人怎样了?他自己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状态?
他是谁?
《游子吟》的作者名气远不如这首诗,作为“过气”诗人,孟郊一生命运多舛、时运不济,一直处于“诗红人不红”的状态。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个人的成
恰逢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孟郊的父亲在当时是一个小小的县尉,所得俸禄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然而在孟郊十岁时,父亲不幸去世,留下母亲含辛茹苦的将他们兄弟三个拉扯成人,孟郊成为了单亲家庭的孩子。
在物质匮乏的封建时期,孟郊的母亲几乎举步维艰,她始终咬紧牙关,给孟郊三兄弟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好在孟郊足够争气,自幼聪慧伶俐、刻苦努力,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不俗的才华。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小神童孟郊应当进京赶考、进入仕途。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郊因心疼母亲孤苦无依,他放弃进京赶考,直到40岁时,在母亲的劝说下才进京赶考。
年过半旬中进士,半生起伏空自负
40岁已是不惑之年,当时唐朝人的寿命大多是60岁,孟郊不以为意,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平步青云。他以迷之自信的心态前去京城赶考,在此之前,孟教所写很多诗句都传唱已久,受到众人追捧的他觉得自己必定能够金榜题名。
当时的“高考”要比现在更加激烈,众人只为争取一个名额,孟郊先后两次考试失利,这让向来自信的他备受打击。
在当时所处的村子中,他是作诗中的佼佼者,然而在精英汇聚之地,孟郊显得并没那么突出,反而在一些富家子弟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虽然屡试不第,但梦娇并没就此气馁,依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继续考试,六年的“高考”时光让孟郊早已看破了功名利禄。
在他46岁时,他在第三次考试中考到了进士,努力许久、感慨良多,很多人大多会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孟郊则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来表达自己中进后的复杂心情。
晚年凄惨丧四子,积郁成疾令人痛
本以为可以在仕途有所作为,但年过半百的孟郊早已看破世间百态,他和陶渊明一样,有着远离世俗之心。可惜孟郊没有陶渊明的洒脱,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
每个母亲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够有一番事业、功成名就,况且孟郊已经有进入官场的机会,他的母亲自然希望他能施展抱负。
在母亲的劝说下,孟郊再次踏上征途,子承父业,50岁的他做了某县的文职。上任后,便把母亲接到身边一同居住,写下现今妇孺皆知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任职期间,孟郊愈发无力,繁琐之事让孟郊身心疲惫。他的母亲裴氏心疼孟郊的日益憔悴,所以在劝说下,孟郊毅然辞职,56岁的他,在此后的生活中度过了五年的平静时光。
然而,生活并没有怜悯这个辛酸半生的诗人,年过半百的他连丧三子,以致于孟郊无后。
当时的大环境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失去孩子对年老的孟郊来说无异于锥心之痛。而在公元809年,孟郊还没有从丧子的阴影中走出来时,他的母亲裴氏也撒手人寰。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本身就郁郁寡欢的孟郊更是跌入低谷,不久之后,孟郊郁郁而终,享年64岁。
小结:
回顾孟郊的一生,空有一腔才华,未能实现满心愿望。作为儿子,孟郊无疑是合格的,只是生不逢时,生活在战乱年代,想要表现自我、追求自我实属不易。
没有家境、没有背景,想要逆袭更是难上加难,并非每个人都有朱元璋那般白手起家的魄力和勇气,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孟郊或许可以成为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
有人说孟郊的悲剧就是因为过于听母亲的话,如果他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年幼时期就知道自己所求,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也有人说百善孝为先,无论他个人的生活怎样,他给后世留下的《游子吟》都充满正能量,值得学习和认可。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2009/118188.html
以上是关于孟郊-唐朝诗人孟郊生平介绍及评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孟郊-唐朝诗人孟郊生平介绍及评价;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3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