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桓温-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及评价

  • 桓温,前秦世祖,东晋,丞相,书生
  • 中国历史人物-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3-08 14:5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桓温-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及评价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桓温-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及评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及评价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354年,东晋征西将军桓温第一次北伐,一路上势如破竹,在蓝田击破前秦苻健数万大军之后,迫使苻健退守长安城内。然而,取得重大的胜利之后,桓温停驻在长安称东南方向的灞上,不再向前。

  某天,一位书生前来拜访桓温,书生虽然年轻,但举手投足之间显得气度不凡,面对着东晋数一数二的人物,依然不卑不亢,甚至在谈论当世大事的时候,旁若无人的抓起了虱子。

  起初,桓温认为书生不过是狷狂之士,可经过几番交流之后,桓温立马对书生刮目相看,于是颇有挑衅意味地问书生:

  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书生回答说:

  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

  书生的话正好猜中了桓温的心思:桓温此行并非真的要攻克长安,而是通过北伐在东晋朝廷里面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以便控制江南地区。

  桓温听了书生的回答之后默然良久,感慨说:“江东无卿比也。”后来桓温因粮食补给问题而撤兵,临行前希望书生与他一同返回江南,为东晋效力。书生拒绝了。

  可能有人说,错过这么好机会太可惜了。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可以推测,如果书生和桓温一起南返,那么江东多了一位人才,而中国的历史上可能就少了一位名相。

桓温-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及评价
桓温-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及评价

  这位书生就是被北方人誉为“前秦诸葛亮”的王猛。

  汉帝国瓦解之后,中国进入到了漫长的贵族制社会。在等级森严的贵族制社会之中,贵族掌握了庞大的社会资源,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出生于社会底层的人想要出人头地,机会非常渺茫。王猛是贵族社会中为数不多的布衣卿相。

  王猛,字景略,相传为齐国田氏之后,秦统一天下,田氏被称为王家子孙,因此改姓王氏。

  王猛早年的成长经历仿佛是韩信与张良的结合体。王猛年少的时候虽然贫贱,但博学而好兵书,“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这和韩信早年非常契合,“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为了谋生,王猛以贩卖畚箕为业,他在洛阳碰到一个高价买他畚箕的老翁,传说这个老翁是中岳嵩山,这段荒诞不羁的经历仿佛是汜水桥上张良遇到黄石公故事的重现。

  史书中关于王猛早年的记载,以我个人来看,文学性质远大于史学性质。王猛后来能够成为东晋十六国时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并能官拜宰相,在这里已经埋下了伏笔。

  桓温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前秦虽然保住了基业,暂时免去了外部的忧患,但是朝廷内部依旧不够安定。接任苻健成为君主的苻生生性残暴,史书上说“荒耽淫虐,杀戮无道,常弯弓露刃以见朝臣,锤钳锯凿备置左右”,朝中人人自危。苻坚有意取苻生而代之,但是需要人才辅佐自己,这时候有人向苻坚引荐了王猛。

  王猛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对于选择效力的对象极为谨慎,甚至遁入山中隐居,等待明主的出现。在拒绝桓温之后,王猛的名声不胫而走,否则不可能会传到苻坚幕僚的耳

八上中国历史人物

朵里。

  苻坚与王猛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坚继位之后,王猛立刻受到重用。王猛知道,实现自己抱负的时候到了。

  王猛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打击豪强。这些豪强平日里鱼肉百姓,和强盗别无二致。王猛在申明法令之后,立刻执行起来,不管是谁,只要触犯律法,就会马上处以极刑。这些豪强已经习惯了无法无天的日子,根本没有将王猛和他的法令放在眼中。王猛一怒之下当着所有百姓的面鞭杀了一名不守法度的官吏。

  王猛站在了豪强的对立面,自然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所有豪强联名上书说王猛当街杀人,王猛被下廷尉治罪。

  苻坚听到王猛被关进监狱,来到王猛面前责备他:

  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

  王猛回答说:

  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

  王猛刚毅正直的性格,在对话之中充分体现出来。苻坚一听也就免了王猛的死罪。

  王猛并没有因为这次事件而放弃推行法令,而是将矛头指向了皇亲国戚。太后的弟弟酗酒横行,王猛依照法律直接处死,而且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头。在数十日内处死、判刑和罢免的权贵豪强、皇亲国戚就达二十多人。此举震动朝廷,遏抑了朝内奸狡之徒,人人路不拾遗。

  苻坚对王猛更加器重,一年之内给王猛升了五次官,以王猛为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居中宿卫、尚书左仆射、太子詹事、侍中、中书令。这一年,王猛才三十六岁。

  前秦在王猛的治理之下,气象焕然一新,国力日趋增强,王猛的计划先统一北方,将来统一全国。国力的昌盛也让苻坚雄心勃勃,决定“混一六合,以济苍生”。

  统一北方的事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个东风谁都不能想到是王猛的老朋友桓温送的。

  公元369年,已经进位东晋大司马的桓温第三次北伐,并且屡挫前燕军队。前燕皇帝慕容无奈之下,想要以割地为条件换取前秦出兵。

  对于前秦而言,出兵与否也在两难之间。许多大臣对当年桓温差点攻克长安也心有余悸,而那时前燕的袖手旁观让许多人建议坐视不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像出兵这种大事怎么可能感情用事,等闲视之呢?仔细平衡利弊之后,王猛认为应该出兵,当然他的理由相当充分。

  前燕西面接壤前秦,南面与东晋以淮水为界,统治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盐铁资源丰富。一旦东晋灭亡前燕,不仅资源尽得,而且凭借有利地形对前秦形成包围之势,危机关中地区。

  此时前燕已经元气大伤,东晋军队虽然取得胜利,也已经显出疲态,前秦以逸待劳,不仅可以逼退东晋,而且趁机将前燕吞并,进而为以后的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王猛的建议得到苻坚认同,王猛以尚书令、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的身份出兵前燕,与前燕一起击败桓温。前燕保住了疆土之后,反悔不肯割地,给了前秦出兵攻打前燕的理由。而前燕的股肱之臣慕容垂在宫廷斗争之中失败投靠前秦,让前秦在吞并前燕的计划上又加上了一层信心。

  王猛再次率军赶赴前燕,与上次救援不同,这次是吞并。公元370年年初,王猛攻陷洛阳,同年六月,王猛在潞川与前燕太傅慕容评对垒,一场决定前秦和前燕国家命运的大战打响了。

  虽然当时前秦已经崛起,但前燕朝廷上下不论是对苻坚还是王猛都心存鄙夷,但太傅慕容评自知并非王猛对手,心中甚是恐惧。等到王猛大军来到潞川,慕容评准备固守,坚守不战。

  于是王猛遣将领率精锐骑兵五千,奇袭慕容评大营后,放火烧毁了慕容评粮草辎重。据说在前燕都城邺城都能看到火光冲天,前燕皇帝吓得心惊胆裂。

  慕容评本身虽有军事才能,但是政治上贪腐无能,即便是与王猛对峙期间,也没有放弃敛财。他聚揽了大量的财富,百姓怨声载道,军心早已动摇。前燕皇帝慕容知道慕容评敛财之后,非常生气,派人痛斥慕容评,并且将慕容评的财富都分配给士兵,还给百姓,命令慕容评迅速击溃王猛的军队,但慕容评此刻大错已经铸成,前燕的军好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楼,只需一点外力就轰然倒塌。

  与慕容评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王猛。王猛虽然行事果断,作风雷厉风行,但是面对不同的境遇也懂得变通。与慕容评所率的前燕军决战时,大将邓羌向王猛要求战后获司隶校尉一职。王猛当时没有答应,邓羌不仅拂袖而出,甚至在战场上不听王猛指挥。王猛为求击溃慕容评军队,最终答应邓羌要求,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遥想当年刘邦为了击败项羽,答应了韩信为“假齐王”的请求,才有了后来项羽兵败乌江。王猛熟读史书,这个典故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这一招,也算是活学活用了。

  击溃前燕太傅慕容评领导的前燕主力军队后,一举拿下前燕首都邺城。前燕皇帝慕容弃城逃亡龙城,后被前秦军队俘虏,在消灭辽东地区的残余反抗力量之后,前秦正式将前燕纳入了版图。

  而兵败的慕容评逃回邺城,邺城守不住接着逃到和龙,又逃到高句丽,被高句丽缚送于秦。虽然慕容评没有被杀,但是家产全部没收,被苻坚赏赐给了王猛。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评价慕容评可谓一针见血:

  彼慕容评者,蔽君专政,忌贤疾功,愚暗贪虐,以丧其国,国亡不死,逃遁见擒。

桓温-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及评价
桓温-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及评价

  吞并前燕之后,前秦扫除了统一北方最大的障碍。苻坚以王猛为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镇守邺城,进封清河郡侯。前燕旧地在王猛的治理之下,一改之前的腐败,政治清明,人心安定。

  公元372年,王猛回京拜相,并同时授予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等职务,对军国大事有裁夺之权。前秦呈现了国富兵强的新局面,史书中描写道: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在王猛的主导下,前秦广开学校,招揽人才进行讲学,并且要求所有的贵族子弟接受义务教育,官僚系统的素质上升了一个台阶。

  传统社会以农业立国,王猛自然不会不注重发展农业。关中地区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干旱少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前秦政府引水到关中灌溉农田,让百姓受惠。同时还对农民减免租税,激发大家种田的积极性。

中国历史人物海报素材网站

  长期和平稳定的发展,前秦的国库极度丰盈,史书中写道:

  自长安至于诸州,夹树杨槐,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

  苻坚几乎将整个国家都交给了王猛,自己基本上过上了半退休的生活。苻坚非常开心的对王猛说:

  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苻坚这个时候不到三十岁,从他继位到现在,基本上没有治理过国家,或许在他的心中“治大国如烹小鲜”,而人生太顺利也导致他盲目自信,认为世上无难事,为后来兵败埋下了祸根。这个时候的苻坚与王猛,倒是有点像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了。

  此时的北方只有残存于西北等地的一些势力,王猛先灭仇池,又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姿态令凉国、吐谷浑等臣服。王猛穷尽了一生的精力,大致统一北方,完成了早年定下的部分宏愿。

  王猛事必亲躬,终于积劳成疾,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给苻坚禁言,他上疏说:

  陛下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声望德化光照六合之内;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如拾草芥。然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所以,古来明君圣王深知创业守成之不易,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恳望陛下以他们为榜样,则天下幸甚!

  王猛在病危弥留之际,再三叮嘱苻坚:

  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亲近仁人,善结邻邦。臣死之后,希望陛下不可图谋晋朝。

  王猛死后八年,苻坚统帅雄兵百万亲征东晋,意图统一全国,终在淝水之战中溃败,而苻坚亦被叛变的将领缢死。这个时候,苻坚早已经将王猛的临终嘱托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王猛权倾朝野,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家财万贯,可是每当有赏赐,他都会分给属下,自己分文不取,等到王猛死后,嘱咐其子耕田务农,其余一无所求。

  王猛一共活了五十岁,而活跃的时间仅仅十八年,他将前秦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建设成为统一北方的强国,可以说是不世出的天才,当时将他与东晋的谢安并称:

  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有人甚至认为,如果上天多给王猛一些时间,那么南北朝混乱的局面将不会出现,而隋唐才有的大一统将提前到来。

  历史自然不容假设,将国家的兴衰系于一人也太过牵强,而天才们如烟花一样在历史长河中绚烂的绽放,足以抚慰了这个原本孤寂的社会的苍凉。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1910/114877.html

以上是关于桓温-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及评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桓温-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 王猛结局 王猛政绩及评价;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40596.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