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生平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明朝-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生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生平
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屠城 常遇春妻子和后人 常遇春怎么死的?常遇春(1330~1369),
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属安徽怀远)人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先是投靠刘聚,至正十五年(1355年)转投
朱元璋,从此追随
朱元璋南征
北伐十四年,在兼并群雄、驱逐
元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常遇春驰骋疆场,经历无数战役,屡建奇功。后来朱元璋在总结开国之功时曾说:“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先后做过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等。在他一生的军事生涯中从没有打过败仗,所以他很豪迈地说能率十万军横行天下,所以军中常用“常十万”来称呼他,世人也都称他为 “天下奇男子”。
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他自幼习武,二十岁左右便“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常遇春在家乡先是跟随刘聚。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天,投奔朱元璋,由于他勇敢善战,多次建功。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随朱元璋率军渡江南下,参加了著名的采石(在今马鞍山市之南、长
江东岸)战役,战斗中,面对着元军元帅康茂才严密防守的如雨乱箭,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挥戈猛攻,率先登岸,杀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元军大败,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次年三月,又攻占集庆(今南京),改为应天府。朱元璋占领集庆及其周围地区,获得了富庶之地,为他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战役中,常遇春初露锋芒,一战成名,升为元帅,开始得到朱元璋的赏识。
至正二
纪录片中国历史人物介绍
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逼应天府。陈占据长江上游,兵精船大,雄心勃勃,虎势群雄,是朱元璋的主要对手。双方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常遇春奉命与冯国胜率军三万设伏,经过一场鏖战,大败陈友谅,斩首万余,擒捉三千。正值江水落潮,龙湾水浅,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朱元璋挥水陆军并进,陈友谅大败,逃走江州(九江)。龙湾大捷,朱元璋以少胜多,转危为安,并壮大了力量。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升行省参知政事。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
将军。”
龙湾战后的第三年,陈友谅率军六十万再次来攻,双方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十六天的大决战。战斗中,朱元璋座船搁浅,而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正率船队来围攻,情况万分危急。紧急关头,常遇春急来增援,射伤张定边,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然后利用小船优势,组织火攻,乘风放火,把陈友谅的舰队烧得烈焰冲天,死伤惨重,湖水都变成红色。陈友谅在撤往湖口时遭到常遇春的迎头堵截,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死去。打败陈友谅后,朱元璋的实力一举成为群雄最强。论功行赏,仍然常遇春功劳最大,升为平章政事。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常遇春随
徐达率军攻取庐州。后来又率军与邓愈会合,占领江西的新淦、吉安、赣州、南安等郡县及岭南的韶州、南雄等地。第二年五月,常遇春又与邓愈率军攻取湖北的安陆、襄阳;十一月随
徐达率军攻占泰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
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经过长达十个月的攻坚战,终于攻破平江城(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部下25万人。常遇春再次因功进封为鄂国公,朱元璋极为赞赏他,当众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明朝-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生平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元朝。由于北方元朝军事力量已经大大削弱,所以,徐达、常遇春率军仅用了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明军在洛阳与元军遭遇,常遇春率领麾下壮士突入敌阵,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常遇春率军趁势占领了河南和潼关,夺取了西进陕西的门户,为攻取元朝都城大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逼近北京。常遇春墓前的盔甲石人元顺帝携后妃、
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名北平府。接着又挥军西进,平定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军进攻陕西。元顺帝乘明军主力远征陕西、山西之机,命
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攻,兵锋直抵通州。常遇春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兵一万驰援北平,元军闻讯仓皇北逃,常遇春率军追击千里,大获全胜。为了彻底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直捣元上都开平,迫使元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洪武二年(1369年)元月,常遇春与李文忠在大兴州(今隆化县城)大破元军,又率军杀向上都。《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元主先已北走,追奔数百里,俘其宗王庆生、平章鼎住等,斩之。凡得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份表
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常遇春和李文忠取得上都大捷后,凯旋而归。
据《明史》记载,七月初七,当大军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时,常遇春忽得“卸甲风”,很快就病死在军中,年仅39岁。朱元璋闻讯大为震
怎么简短介绍中国历史人物
惊,写诗痛悼他:“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常遇春的灵柩运到龙江关(今天南京下关)时,朱元璋亲往祭奠,追封为开平王,谥忠武;并依据“
宋太宗丧韩王赵普之故事”,将常遇春赐葬钟山原;后又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的功臣庙中给他塑像祭祀,把他排在首位。礼遇之厚,非同一般。
据文献记载,事情过程是这样的,洪武二年(1369年)5月元将也速率兵侵扰通州,于是常遇春、李文忠奉命率领9万大军出塞讨伐。一路上明军战无不胜,最终直捣开平,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大军班师准备回北平,7月7日途径柳河川时,常遇春“暴疾卒,年仅四十”。
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十分痛心,亲自到龙江迎接灵柩,并下令追封常遇春为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第一给徐达留着呢)。朱元璋还曾对人言道:“朕东抚
高丽,西抵
吐蕃,北际沙漠,南来交址、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常遇春)葢居其七八”
可见对于常遇春的死,朱元璋还是十分悲痛的。再看当时的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王保保拥兵塞外,云南、四川等边疆地区均未平定,还需要多次用兵。朱元璋没必要在此时自毁臂膀,那么常遇春又是怎么暴逝的呢?
作为一军的统帅,常遇春却总喜欢冲锋陷阵。在北伐之前,朱元璋就曾提醒过他:“身为大将,顾好与小校角,甚非所望也”。当时常遇春“拜谢”,可是到了战场,依然我行我素,“单骑突其阵”。在二十几年的征战中,常遇春多次负伤,加上不停的征战,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身体可能积劳成疾,一直处于亚健康。
大军北征从5月出发,到7月班师,正值夏秋之际,天气炎热,一路上常遇春既要制定作战计划,又要披甲冲锋陷阵,体力消耗极大,虽然表面上没事,但身体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况。而柳河川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内,7月间虽然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极大。
而常遇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患上了“卸甲风”而暴死的。可以想象,柳河川地区白天天气炎热,常遇春又重甲在身;到了晚上气温凉爽,他不顾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引发 “中风”之疾;连带着多年伤病,身体达到了极限;加上大军远征,没有良医,遂不治身亡。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常遇春的地位非同一般,就如同是自己的“
尉迟恭”、“
岳飞”一般。生前常遇春曾被封为鄂国公,而死后被谥为忠武,而这正是
尉迟恭、
岳飞所享有的荣誉。洪武三年,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长女则嫁给了太子朱标,成为太子妃。朱元璋从来没有忘记这位元勋,每次出兵前,激励将
感动中国历史人物作文吴广
官,必提徐、常二人。
生前身后,常遇春从25岁起追随朱元璋,征战15载,至40岁暴逝塞北。纵观他的一生,常遇春从来不是一个完人,曾经杀过降兵;但他从来都是一员名将,一位从未败名将!
题外话:常遇春暴死柳河川后,在当地曾有一座衣冠冢,而当地的地名演化成了“寿王坟”,
抗战结束时衣冠坟冢尚在,后可能毁于政治运动中。
常遇春之子常升承袭封号开国公,又加封太子太保,1399年常升因抵抗燕王反叛的“靖难之师”,殉难于南京。常升之妻胡氏和年仅六七岁的次子常继祖于1403年被充军云南临安卫所属的河西四街(今通海四街镇),从此世代在通海四街生息繁衍,至今二十余代,近六百年的
历史。明弘治年间,即常氏充军89年后,常氏蒙冤昭雪,敕封常荣为怀远将军镇守云南临安卫等处地方都督。常遇春后人常复又奉诏赴京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并获准把常复的两个儿子从四街“取往南京”任职,其余常氏家族仍留在四街。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1811/110441.html
以上是关于明朝-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生平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明朝-明朝开国大将军常遇春生平;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4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