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南宋书生宰相虞允文生平 虞允文结局 虞允文子女 虞允文政绩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虞允文-南宋书生宰相虞允文生平 虞允文结局 虞允文子女 虞允文政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南宋书生宰相虞允文生平 虞允文结局 虞允文子女 虞允文政绩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窗。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这首水调歌头,是听说采石战胜后,有感而发,词句气势豪放。采石是中国
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之一,本文要提到的
虞允文就是采石之战的直接指挥者。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虞允文是四川隆州仁寿人,他的少年时代正是北宋被金所灭的
近代中国历史人物作品
历史时期,使其内心深处对金国充满了仇恨。这一点在他的人生和仕途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和一般的读书人不同, 虞允文直到父亲去世后,43岁时才参加科举,并考中进士,出来做官。 虞允文出仕的时候,南宋和金已经达成和议,一直维持着南北对峙的局面,直到绍兴31年(公元1161年),完颜亮南征,才打破了和平局面,而这段时期, 虞允文由刚出仕时的通判升为中书舍人,在这8年时间里,没当过什么重要的职务,升迁也不算快。
金国自从完颜亮发动政变获得皇位后,加速了汉化的进程。完颜亮认为金国已经接受了汉文化,南北已经没有区别,所以应该由他来统一中国。他首先将都城由会宁迁往北京,随后又积极营建开封,准备迁都于此,并在次发动南征,当然金国在军事上的准备也很充分。而南宋这边,因为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战争了,所以缺乏对战争的心理准备。虽然不时传来金人要南征的消息,但统治阶级始终未予重视,直到金使王全,高景山来祝贺宋高宗的生日,并提出了要求宋割让淮南的领土要求。南
宋朝野才觉察到战争将要爆发了,急忙的布置兵力防御。又召开全体政府官员的会议,南宋方面决定派成闵率五万军队防守湖北,按照正常的思维,在江南建都的朝代,必要要守住湖北上游,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此时人微言轻的虞允文却反对这样分散兵力,他认为金兵主攻的方向会是淮南,所以应当将军队布置在江西一带,如果上游告急,则驰援湖北,如果淮南有变,则可以调动守淮。宰相陈康伯虽然赞同虞允文的主张,但成闵的军队还是全部驻防到了武昌。
虞允文-南宋书生宰相虞允文生平 虞允文结局 虞允文子女 虞允文政绩
而完颜亮的思路恰好和虞允文的猜测吻合,金兵60万分三路,一路攻陕南,一路取荆襄,这两路都是偏师,而完颜亮自己亲率主力直取淮南。南宋负责守江淮的是宿将刘锜 ,但年老却重病在身的刘锜已不复当年之勇,吃饭都只能餐以白粥,只能命令副将王权指挥作战。王权畏敌如虎,不战自逃, 刘锜也无法取胜, 刘锜率军退到扬州。两淮全部失守。金兵在江北准备渡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和以往宋金战争不同,这次完颜亮南征,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这也显示出了完颜亮的志在必得。
看到武将们连连失利,南宋方面又派出叶义问督视两淮军事, 虞允文也获得机会参谋军事。宋取代五代后,就崇文抑武,大多数时候是文官统兵,而文官真正懂得军事的很少,又都瞧不起武将。所谓士大夫不知粮谷,不晓兵甲就是对文官们的真实写照。所以两宋外战历来败多胜少,就是这个原因。这个叶义问也代表了宋朝的士大夫。叶读到刘锜的战报,不知刘锜所言的金兵又添生兵中的生兵为何物。更可笑的是,叶义问在沙洲上挖了深一尺的沟,沿着沟里插了一些树枝为鹿角,叶还说,金兵渡江就用这个阻挡。老百姓们看到,哈哈大笑,都说吃肉的人见识也不比我们吃糠的人高啊。结果一夜涨潮,沟全部添平,树枝也全被冲走。和这些不识粮谷,不知兵甲的士大夫相比,同是书生的虞允文在采石的表现简直让人叫绝。
此时和叶义问同样受命的虞允文先到瓜洲去探望了病中的刘锜,刘锜因为病重,向允文提出交出制置和招讨二印。虞允文正色对他说,国家已经这样,老将军难道就这样辞职吗?说得刘锜惭愧不已。此时虞允文接到了叶义问的命令,派他催促李显忠接替王权,又让他去采石犒赏军队。虞允文风风火火赶到采石,王权已经走了,李显忠还没到。王权的败兵三五成群,星散分布,而且都解下马鞍,卷起甲衣,坐在路旁。而金兵就在对面。看到敌我双方的情况,虞允文的随从劝他回建康去。一瞬间,虞允文想起了去年出使金国时,自己和金国接待人员比试射箭,自己一箭中的的情景。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徽,钦二帝以及国仇。虞允文知道自己是来劳军的,没有督战之责,如果选择回去,也无可厚非。但眼前军情紧急,允文知道,如果等李显忠来,肯定来不及了。自己不能因为没有责任就离开。于是他毅然选择了指挥采石之战的重任。他随即招集统制张振、王琪、时俊、戴皋、盛新等人,对大家说,如果敌人过江,你们就是跑掉也没有用,现在前有大江,地利在我,我们应该死中求生,而且国家养你们这么久,难道就不能为国而战。众将都说,主要是没人主持,允文说:”李显忠还没到,我领大家在此拼死一战,将士们受到鼓舞,决心奋勇和金军一战。
虞允文率军队赶到长江边上,望见长江北岸已建起了高台,两边摇着两面深红色的旗,两面五彩旗,中间树起一个黄色的车盖,完颜亮傲然坐在下面。侦察的人说,前一天,完颜亮已杀了白马和黑马祭天,与军士们约定,第二天渡过长江,到玉麟堂吃早饭,先过江的人赏给一两黄金。当时,金军有40万,马匹的数量是部队人数的两倍,而宋军才有一万八千人。虞允文开始部署,先命令将领们排列成大的阵式,按兵不动,把戈船分作五队,其中两队沿着东西江岸运行,一队停驻在江的中间,里面埋伏精兵,等待交战,另两队藏在小港里,防备意外的事情出现。他刚指挥布置完毕,敌军已经在大声呼叫,完颜亮手持小红旗,指挥数百艘战船渡江而来,一会便有七十艘抵达南岸,直接向宋军发动进攻,宋军向后退却了一些。虞允文进入战阵中,拍着时俊的背说:“你的胆略是四方有名的,再向后退,就是女人和孩子了,时俊马上挥舞双刀出阵,宋军拼死力战。江中间的宋军也用海鳅船冲击金船,金兵所用的舟,底阔如箱,行动不稳,且不谙江道,皆不能动,结果船只或沉入江,或半浮水面。天色已晚,但金兵仍然不退。这时恰好有一支溃散的部队从光州来到,虞允文交给他们军旗和战鼓,让他们从后面转出来,金军怀疑是增援部队到了,这才退走。收兵回营后,因为宋将蔡甲,韩乙贪生怕死不率战船出击,两个被虞允文各打了一百鞭子。又犒赏了有功的将士,虞允文因为赏罚分明,所以得将士死力。完颜亮那边,也把没有战死,而退回的金兵全部杀掉。
虽然初战告捷,但虞允文很清醒,知道金兵还会再来,于是把战船拉往上游地区,又在杨林河口部署兵力。结果又一次击退了金兵的进攻。完颜亮不能取胜,于是给王权写了一封信,劝王投降。允文接受信后说,这是反间计,虞允文回书完颜亮,告诉他,王权因为不战而逃已经被法办,现在的统帅是李显忠,和去年出使金国的虞允文一起抵抗你。完颜亮看到采石无懈可击,于是只好率军去了瓜洲,准备从那里渡江。
李显忠终于赶到了采石,虞允文估计到完颜亮会从瓜洲那里渡江,于是和显忠商议,派李捧率军一万六千去京口。随后,虞允文也赶到了镇江,先探望了病中的刘锜,刘锜拉着允文的手说,:“疾何必问!朝廷养兵三十年,大功乃出书生手,我辈愧死矣!”
此时镇江方面,集结着杨存中和成闵的二十万大军。为了震慑金兵,虞允文让宋兵驾驶着车船在江面上游弋,车船在江面上回转如飞。金兵感到震惊,虽然完颜亮故作镇静,但金兵军心开始动摇。完颜亮不顾客观情况对他极为不利的现实,强要军队强渡长江。完颜亮的部下门意识到渡江是一条绝路,于是在耶律元宜的带领下,缢杀完颜亮于瓜洲渡。金兵大队北退,都向新登基的金世宗完颜褒归顺。南宋政权又一次化险为夷。一度准备逃跑的宋高宗赵构评价虞允文说,允文忠出天性,是朕之裴度。
毛泽东在评价虞允文时说,壮哉虞公,千载一人。采石之战作为宋朝十三出战功之一名载史册。
客观评价采石之战宋军取胜的原因
1、虞允文临危不乱,指挥出色,出色地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2、金兵不习水战,而宋军的强项恰在此处
3、金国内乱,完颜褒即位,金兵士气低下
4、梁山泊水干涸,金国准备南征的船只无法顺流南下,只好临时征调一些民船,又小又旧无法与南宋的大船对抗。
290多年后,明太祖从淮西取江南,就是先派
常遇春夺取采石的。可见采石战略地位的重要。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不是虞允文,而是换了个叶义问那样的书呆子,金兵可能就渡江成功了,过江后,再有了马,南宋的腐败军队肯定会重演两淮溃败的一幕。所以说,说虞允文挽救了南宋,是再造南宋的功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完颜亮死后,金兵北退,金国主动派人求和,表示一切过失全是完颜亮造成的,希望能维持绍兴和约。虞允文上表要求北伐中原,此时,南宋政权内部,主战派占了上风,要求北伐的呼声很高,而同时,金世宗完颜雍刚即位,政权不稳,境内的契丹人又造反,应接不暇。从后面的历史来看,这是一次仅次于绍兴十年那次机会的最好时机。但已经被金人吓破了胆的宋高宗,选择了观望,随后又内禅,将皇位传给了养子孝宗。作为南宋方面,失去了这次机会是非常可惜的。
执政35年的宋高宗赵构终于退位了,换上了年轻,有冲劲和活力的
宋孝宗。孝宗没有高宗那种经历。所以对金的态度自然也和他的养父不同。他准备通过武力收复旧疆。而虞允文,先被派去四川筹划军务(这是允文第一次去四川筹划军务),随后又去了湖北前线担任湖广安抚使。隆兴元年,南宋北伐,
宋孝宗特意起用了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张浚。张浚德高望重,他的资历也是虞允文所不能比拟的。宋军北伐,初战告捷,攻克了灵壁和宿州。但接下来,因为宋军主将李显忠和邹宏渊不和,宋军在金兵反扑后,大溃败。应当说,北伐失败,李邹不和是一方面原因,但张浚的处置也有些失当,张开始让邹受李显忠的节制,邹不肯,张浚不但不处罚邹,反倒同意邹自领一军。当李显忠要求邹宏渊配合作战时,邹不予配合。可以说是张浚的不懂军事和协调失当造成了南宋的符离惨败。如果此次北伐的主将不是张浚,而是虞允文,结果会怎么样呢?历史不能假设,但虞出色的军事才能即使不能取胜,至少也不会败得那么惨吧。
南宋已经无力再战,主和派重新占了上风,宋金又达成了和议,宋将海,泗,唐,邓四州(根据绍兴和议,是属于金的领土,但完颜亮南征失败后,被宋夺回)交还金国,并割让秦商二州给金,相对应的金将宋每年的岁币减少10万匹两,将金宋关系由君臣改为叔侄关系。虞允文坚决反对议和,他作为邓州的守将拒绝执行放弃邓州的命令,最后被孝宗招回朝中,换了别人去才交割成功。不久,南宋的主战派代表人物张浚病故,而南宋主战派的领袖,历史性地落到虞允文的肩上。
宋孝宗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和约,但内心中深以为耻。于是准备整军精武,伺机北伐。另方面,他又积极选贤任能,准备任用一批和自己同样想恢复的大臣。宰相陈康伯死后,孝宗有意让当时已出任参知政事的虞允文为相。但一件偶然事件让虞允文失去了这个机会,金国使臣完颜仲出使南宋,在朝堂上盛气凌人,傲慢无礼。身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虞允文,要杀完颜仲。结果因为这件事被御史弹劾,而被迫去职。孝宗只好任命另一候选人担任宰相。而虞允文因为此事,五年后才入相。
四川宣抚使吴璘病逝,被闲置一年多的虞允文被重新起用,出任四川宣抚使,这是虞允文第二次总督四川军务。虞允文这次在川,历时3年,整肃军务。积极备战。为北伐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乾道5年,虞允文被任命为右丞相。但随即和当然的左丞相陈俊卿发生了矛盾,本来陈虞两人关系相当不错,陈俊卿还多次向孝宗推荐虞允文,但虞允文拜相后,两人
中国历史人物有趣故事较长
在对金关系上看法出现了分歧。虞允文积极主张修改隆兴和议的有关条款,建议遣使赴金,要求
金朝归还北宋诸帝陵寝所在的河南地区,更改屈辱性的南北交往礼仪。而陈坚决反对,认为纯属徒劳,不仅无助于改变宋廷对金的屈辱地位,反而会引起金国统治者的怀疑,不利于恢复计划的从容进行。这是两人失和的主要原因,而导火线是虞允文力主起用外戚张说,张说是高宗的连襟,张说开始想通过陈俊卿,帮忙自己进入执政之列,但被陈俊卿一口回绝。随后,他找虞允文,虞允文向孝宗保举张说,张说被任命为签枢密院事。陈俊卿愤而辞职。虞允文开始独相。但素有知人之明的虞允文,举荐过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等人才,这回却走眼了。张说才识浅薄,品德低下。左司员外郎兼侍讲张栻因此指责允文 :“
宦官执政,自(蔡)京、(王)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虞允文)始。”弄得虞允文非常被动。后来张说被免职。其实虞允文推荐张说,是因为张也力主恢复,而且北伐必须依张说这样的武将。
陈俊卿去职后,虞允文独相,掌握了军政大权,他积极配合孝宗准备北伐。宋孝宗阅兵兴武,他在执政前期,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阅兵,都是为了准备恢复之用。但不久孝宗又任命梁克家为右相,结束了
非常齐全中国历史人物常识
虞允文的两年独相时代,随之又发生了御史萧之敏弹劾允文擅权不公的事。宋朝的台谏是很厉害的,虞允文因为受到弹劾,只好自请罢政待罪。这时候,对岳飞刻薄寡恩的太上皇高宗,帮了虞允文的忙。赵构说,采石之战时,他萧之敏在那里呢?虞允文因此被复职,而萧之敏被贬官。由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孝宗的缺乏主见,以及对允文的信任也是有限的。
宋孝宗北伐的决心非常大,甚至可以用心急如焚,幻想早日恢复旧
中国历史人物去过美国留学
疆。但具体战略如何实施,也确实费了一番功夫。鉴于张浚主攻淮南的失败,孝宗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主攻川陕,从两淮呼应配合。谁当主将呢,他很为难。虞允文几次要求辞去相位去四川准备,孝宗考虑了很久,最后才下决心派虞允文去四川。当然虞允文辞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孝宗过于宠信曾觌等佞幸了。孝宗封虞允文为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雍国公。孝宗和虞允文约定,如果你出兵,朕未出兵,那是朕负你,如果朕出兵,你未出兵,则是你负朕。约定虞允文出川陕,孝宗进两淮,双方最后在河南会师。为了表示对虞允文的信任和恩宠,孝宗特赐虞允文家庙祭器,破格任其子虞允亮为直秘阁,并另拨钱100万贯以助军响。虞允文临行前,孝宗又举行了十分隆重的欢送仪式。他在宫中大摆宴席,亲率文武为虞允文饯行。
虞允文到四川后,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军队粮响,括民马,允许养马的免赋税,于是军士大悦,马的数量也增加了。但他却迟迟不出兵,等了一年多,孝宗实在沉不住气了,连续派人去催问,虞允文则都答以准备未足,不愿出兵。为什么虞允文不肯出兵,主要是担心自己不在朝中,朝内有人动摇孝宗的信心。而且他对北伐能否获胜信心也不足,毕竟政治家在在野时和执政时考虑问题的方法还是有区别的。孝宗终于得到了消息,不是虞允文出兵的消息,而是卟告,虞允文积劳成疾,病逝,享年64岁。虞允文死后,有个小插曲,开始,孝宗怒其迟迟不出兵,而不给他溢号,后来当他看到虞允文留下的军队全是精壮之兵时,动情不已,追溢虞允文为忠肃。
宋史说虞允文,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可谓公允。其实虞忠肃公肯定有很多心里话没说出来。虞允文和宋孝宗这对君臣都是悲剧人物。虞允文是宋朝为数不多的知兵的士大夫,同时又作为南宋鹰派代表人物。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恢复中原,也为北伐做了不少工作。但孝宗时期,南宋的统治集团内部,大多数人已经安于现状了。北伐不能只有宋孝宗和虞允文。而对比虞允文的前任志大才疏的张浚和后任被函首敌国的韩侂胄,这两位都是北伐失败,虞允文的表现比他们出色多了。孝宗朝,孝宗鉴于高宗时秦桧的专权,所以选用丞相的时间都不长,但虞允文却当了五年丞相,有两年多的时间是独相。可见孝宗对他的希望还是超过了别人。虞允文的死,对宋孝宗打击也很大,从此孝宗再也不提北伐了,从虞允文的死到孝宗禅位的16年时间里,孝宗应该是在落漠中渡过的吧。他心里肯定会说,无人能与朕共破金虏了。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1807/106988.html
以上是关于虞允文-南宋书生宰相虞允文生平 虞允文结局 虞允文子女 虞允文政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虞允文-南宋书生宰相虞允文生平 虞允文结局 虞允文子女 虞允文政绩;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5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