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后期兵部尚书孙承宗生平 孙承宗结局 孙承宗子女 孙承宗政绩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明朝-明朝后期兵部尚书孙承宗生平 孙承宗结局 孙承宗子女 孙承宗政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明朝后期兵部尚书孙承宗生平 孙承宗结局 孙承宗子女 孙承宗政绩
孙承宗是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入长城, 深入京都南,进攻高阳城。他率家人及全城乡民守城抗清,终因清兵势众弹尽粮绝,城破被俘,誓不降清,自缢而死。
孙承宗是河北省高阳县西庄村人,祖上是河南汤阴,洪武年间移民到高阳。孙家一支落户西庄,另一支落户赵口。他父亲名叫孙麒,孙麒生了四个儿子,孙承宗是他最小的儿子。生于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另一说:正月初八)。孙家本来比较富裕,但到了孙承宗少年时代,由于孙麒大手大脚,常拿财物接济别人,家境逐渐破落。
明朝-明朝后期兵部尚书孙承宗生平 孙承宗结局 孙承宗子女 孙承宗政绩
孙承宗少年的时候很上进,17岁的时候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第二年又考了个第一名,三哥孙敬宗得第二名。但他考上举人比较晚,直到32岁才以第五名的成
搜集一个中国历史人物
绩在顺天的乡试中上榜。考中进士的时候他已经42岁了。在考中进士之前,孙承宗除了在家种地,就是给大户人家的孩子当家庭教师。先是在北京御史中丞姜璧家,后来又在易县兵备道房守士家当家庭老师,再后来,房守士升官当了大同巡抚,又请孙承宗到大同教自己的两个儿子。
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会试时考中进士,但成绩并不是很好,名次排到了第115名。但殿试的时候,他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了第二名榜眼。因为考中了榜眼,进士及第,就只好在翰林院里当编修,正七品。编修是一名史官,主要是作文字工作。孙承宗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工作了10年。
这10年间,孙承宗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本职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当时翰林院掌印官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如刘一燝就说孙公是朝廷元气的代表。二是针对朝政写过不少的奏章,劝谏万历
皇帝能够发愤图强,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是为许多地方的地方志撰写序跋(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名气已经非常之大)。四是主持了两次考试,一次是应天府的乡试,李应升等名士就是在这次乡试中脱颖而出。另一次是主持万历三十八年的会试,录取了钱谦益、傅宗龙、包鸿逵等人为进士。五是请假回家协助县令周之藩、钱春等人治理水患,为此还留下了许多的传说。
万历四十二年,孙承宗的人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他被调到了詹事府工作。这个詹事府是培养教育
太子的机构,一旦
太子变成了皇帝,詹事府的官员就是帝师,往往就被委以重任。万历四十八年,58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驾鹤西游,太子朱常洛接班,他就是明光宗。
这个明光宗没有当皇帝的命,在位只有29天就病死了,
历史上称他为一月天子。光宗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还没来得及被封为太子就直接当了皇帝,这就是
明熹宗。熹宗当上皇帝之后,孙承宗被任命为经筵日讲官,不折不扣地成了皇帝的老师。作为皇帝的老师,孙承宗是十分称职的。
孙承宗不但学富五车。而且他做过多年的家教,对教育很有研究。再加上孙承宗对朝政、军事、民间生活都十分熟悉,他讲课能够紧密地联系实际。孙承宗讲话时声音很大,史书上说他"声如鼓钟,殷动墙壁"。孙承宗虽然北京话说得不是那么地道,但高阳话咬字清楚,这比同时当讲官的浙江人钱象坤等人强多了。所以,明熹宗朱由校非常喜欢听孙承宗讲课,说"那个胡子讲官讲得好啊!朕现在离不开他了"。渐渐地,朱由校与孙承宗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从万历四十二年到天启两年这8个年头,孙承宗除了给皇帝授课解惑以外,还做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
万历四十五年的一天,
明朝廷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梃击案",大学士张问达感到这件事挺棘手的,就向孙承宗请教处理意见,孙承宗建议"不可不问,但又不可深问",十分恰当地处理了此案,表现了孙承宗处理疑难问题的卓越能力。二是在神宗皇帝朱翊驾崩之后,孙承宗负责起草了"神宗遗诏",这篇遗诏对万历皇帝在世时的种种弊政给予了彻底否定,实际上是一次革故鼎新,从此明王朝的政治局面发生了变化。充分体现了孙承宗的改革精神。
到了万历末年的时候,关外强悍的后金军队开始进攻明朝,先攻占了抚顺、清河,又在萨尔浒把明朝的四路大军打得一败涂地,接着占领了开原、铁岭,又攻克了辽东重镇沈阳和首府辽阳,腐败的明朝军队打了很多败仗,节节后退。此时就有人向皇帝推荐孙承宗出任兵部尚书,但皇上没有同意。
不久,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又指挥军队渡过辽河(三岔河),从辽东进入辽西,攻打广宁,辽东巡抚王化贞吓破了胆,竟然弃城而逃,与经略熊廷弼一起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山海关。从此,关外就都是后金的天下了,山海关危急,京师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天启皇帝才任命孙承宗为东阁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孙承宗一上任,就立即大刀阔斧地整顿朝纲,兵部的面貌也
中国历史人物主要内容
焕然一新。
这时,山海关经略王在晋提出要在山海关外面八里的地方再修一道重关,但这要花费100万两白银。在山海关的兵备佥事袁崇焕、阎鳴泰、沈棨等人都不同意这样做
现代诗中国历史人物
,但他们说不服固执的王在晋,便只好写信给内阁首辅叶向高,叶向高就来与孙承宗商量这件事。
孙承宗一听感到很荒唐:“什么?还要修长城,这事我得管,我去一趟吧!”孙承宗到山海关查看了一番后,觉得袁崇焕等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再修一道重关是劳民伤财,没有这个必要。孙承宗就劝说王在晋改变主张。孙承宗说:“老王,国难当头,你还想着干工程呀?”王在晋生气了,他说:“我不是修我们家院墙。我这样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孙承宗说:“希望你不要执迷不悟,现在国难当头,你还要搞这么大的工程,对国家并没有好处。”王在晋摆摆手:“你别说了,我就是要砌这道墙,预算都做好了。”
孙承宗见王在晋不听劝告,便回到北京向皇上汇报,皇上听了汇报,想了想说:“这个王在晋不像话,非要花100万两白银搞这个面子工程,不能这样干!”皇上一纸调令,把王在晋调走了。可是这样一来山海关就没有经略了,满朝文武推荐不上人来。皇上就让孙承宗推荐经略人选。
皇上说:"老孙你想想,谁适合当山海关的经略啊?“孙承宗把朝官挨个儿数了一遍,感到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就说:"陛下,还是我去吧。”
就这样,孙承宗来到山海关进行督师,孙承宗到了山海关以后,拜马世龙为大帅,以鹿善继、茅元仪为赞画,选拔培养重用了袁崇焕、满桂、赵率教等一批忠心耿耿又很有才华的文武将领。经过4年的苦心经营,招募训练了十几万辽军,收复了400余里曾被后金军队占领的失地,修筑大城9座,小城堡40余座,屯田5000多顷,安置了数10万战争难民,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了700里,营造了一条令后金军队望而生畏的关宁防线,为后来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奠定了基础。在关宁期间,他制定了以辽土养辽民,以辽民守辽土的基本方针和稳固防守,逐步前进,渐图恢复的基本战略,使局势一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朝军队逐步从守势转为攻势,从被动转为主动。
与此同时,他还巧妙地理顺了与西部蒙古各个部落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京师北面边疆不受威胁。他还作出了将战车、舰船和火器结合在一起的创举,创建了以热兵器为主要杀伤手段的十二车营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以火器为主要装备的海军,还组建了从海上登陆作战的两栖部队,并撰写了专门论述火器车战术技术的军事著作《车营百八扣》。他还用计成功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养子刘兴祚归顺明朝,为以后收复失地创造条件。
就在孙承宗雄心勃勃地准备在边疆大展身手的时候,朝廷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故。阉党头目魏忠贤开始祸乱朝政。他害怕孙承宗在边疆立功,影响他在朝中专权,就想方设法为孙承宗制造障碍。
为了收复失地,孙承宗向朝廷申请经费24万两白银,心怀叵测的魏忠贤让户部、兵部互相推诿,耽搁时间,从而错过了进攻后金的最好时机。与此同时,他们还鼓动皇上下旨让山海关精简兵马,理由当然听起来好像对国家有好处,实际上等于自毁长城。他们还挑孙承宗身边的那些文武将领的毛病,让他们不能安心地工作。正是由于阉党从中捣乱,使孙承宗进攻后金收复领土的计划无法落实。在搅乱边防的同时,阉党又在朝中疯狂地迫害主持正义的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
为了让东林党等朝中的正直人士免受迫害,孙承宗想利用进京为皇上祝寿的机会,当面进谏。魏忠贤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吃惊,抢先在皇帝面前诬蔑孙承宗要搞“清君侧”,是没安好心,阻挠孙承宗进京。孙承宗走到通州的时候,被皇差挡回山海关。从那之后,孙承宗成了魏忠贤的眼中钉、肉中刺。天启五年十月,孙承宗终于被排挤出朝廷,回到了高阳老家,做了4年平民百姓。
努尔哈赤听说孙承宗被免职了,立即率八旗大军来攻。魏忠贤的亲信、辽东经略高第听说金军来了,吓得浑身发抖,立即命令关外官兵全部撤回山海关。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官兵们得到撤退的命令,拼命地往回跑,撤退变成了溃逃。孙承宗苦心缔造的十二车营战车被丢到沟里。
驻守在宁远的宁前道袁崇焕抗命不撤,与总兵满桂等人在宁远城创造了奇迹,他们用红夷大炮打得清军狼狈不堪,灰溜溜地撤了回去。后来袁崇焕被任命为辽东巡抚。努尔哈赤回到沈阳后不久病死,
皇太极继承皇位,又率领大军进犯,在锦州、宁远被袁崇焕、赵率教打败。明军利用孙承宗缔造的关宁防线取得了宁远、宁锦两次大捷。可是大奸臣魏忠贤却贪天之功为己有,将功劳算在了自己的头上。不久,又将忠心耿耿的袁崇焕削职为民。
熹宗皇帝朱由校病死后,他五弟朱由检即位,也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一上台就除掉了大奸臣魏忠贤,平反东林冤狱,一时间普天之下一片欢呼。崇祯皇帝召回了袁崇焕,任命为督师。袁崇焕见有了这么一位英明的天子,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承诺要用五年的时间恢复辽东,他哪里想到呀,就是这个他寄予无限希望的皇帝,不久就把他给千刀万剐了。
崇祯二年的秋天,皇太极的大队人马绕过关宁防线,进入长城。在京师震动的危急时刻,孙承宗被官复原职,担负起了护卫京师,节制各路援军的重任。孙承宗一上任,就不辞劳苦,连夜巡视北京内城外城,布置防御工事。第二天,皇帝又命令孙承宗到通州去镇守。当时,城外敌军遍地都是,孙承宗与茅元仪只率领了几十个骑兵,冒着很大的风险,冲出东便门,到通州去执行御敌的任务。
袁崇焕在关外听说金兵已经入关了,急忙命令山海关大将赵率教先带领精兵入关保卫京师,赵率教的部队在遵化附近被后金军打败,赵率教英勇牺牲。袁崇焕听到消息后立即带主力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入关,在遵化追上了后金军。清军统帅皇太极不与袁崇焕交战,而是直接杀向北京,袁崇焕只好也向北京开进。双方在广渠门外摆开了战场,孙承宗从通州派3000劲旅赶来支援,这才打败了后金军。
皇太极退兵之后,成功地运用反间计,使明朝廷杀了他们最害怕的袁崇焕。不久,辽军总兵左大寿与副将何可纲率辽军向东溃逃,退出战场,返回关外,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吓得晚上睡觉噩梦连连,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孙承宗独立承担了击退后金军的重任,孙承宗一方面调度援军,保卫北京安全,同时派遣大将,对左大寿晓以大义,明以利害,终于追回溃将,使他们重回山海关。孙承宗又派战船出海,袭扰敌后,迫使皇太极撤出关外。接着,孙承宗运筹帷幄,从容指挥,调动马世龙、祖大寿东西两路大军,收复了皇太极撤退后留下固守的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镇,在关内肃清了后金武装。此后孙承宗东巡关宁,西阅蓟镇,向皇上提出了一套捍卫边疆安全的意见。
孙承宗由于过于劳累,身体越来越差,经常便血,不能骑马。多次要求告老还乡,皇上都不批准。这时朝廷的大权又逐渐被奸臣执掌了。兵部尚书为了在关宁安排自己的亲信,派遣邱禾嘉为辽东巡抚,这个人一到任就处处找孙承宗的别扭。
邱禾嘉好大喜功,提出了收复广宁的建议。孙承宗认为那是不切实际的,他主张修筑大凌河,但由于邱禾嘉从中作梗,使工期一误再误。后金出兵包围了大凌河,发动了长山之战,明朝军队在长山之战中受到重大挫折,祖大寿向皇太极假降,何可纲自杀殉国。那些不怀好意的权臣就以此为借口弹劾孙承宗,已经是69岁的孙承宗再一次被解职回家。
孙承宗回家之后,开始埋头于《督师全书》《古今中官志》、《高阳集》等著作之中,还经常与鹿善继、孙奇逢等人切磋学问,同时教育子孙,助民致富。到了崇祯九年,金兵又从西线入关,退休在家乡江村讲学的鹿善继入定兴县城御敌,城破牺牲。孙承宗前往哭灵,祭奠忠魂。为了防备清军进攻,他动员在山东当县令的长子孙铨捐资买砖,把高阳土城建成了砖城。崇祯十一年十月,
小学生中国历史人物图书
清睿亲王
多尔衮又一次率军踏破长城,侵犯畿南。好友蔡鼎等劝说孙承宗到保定避难,茅元仪则说服孙承宗到南方去,孙承宗都婉言拒绝了,他说:"我都这一把年纪了,没什么可怕的了,如果能有机会战死疆场,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就这样,在清兵向高阳进攻的时候,孙承宗以76岁的高龄,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高阳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孙承宗被清兵抓获。多尔衮听说抓到了孙承宗,挺高兴的,亲自来劝降,但被孙承宗拒绝了。
最后,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而又壮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保卫高阳的战斗中,孙承宗6个儿子、两个侄子,12个孙子、侄孙殉国,全家老小40余人遇难,满门忠贞,千古英烈,慷慨悲歌响彻燕赵,人格气节辉映中华。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1807/106349.html
以上是关于明朝-明朝后期兵部尚书孙承宗生平 孙承宗结局 孙承宗子女 孙承宗政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明朝-明朝后期兵部尚书孙承宗生平 孙承宗结局 孙承宗子女 孙承宗政绩;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5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