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宦官专权-唐朝中期宰相裴度生平 裴度子女 裴度政绩 裴度结局

  • 宦官专权,裴度,唐朝皇帝,历史,吴元济
  • 中国历史人物-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4-01 21:5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宦官专权-唐朝中期宰相裴度生平 裴度子女 裴度政绩 裴度结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宦官专权-唐朝中期宰相裴度生平 裴度子女 裴度政绩 裴度结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唐朝中期宰相裴度生平 裴度子女 裴度政绩 裴度结局

裴度,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曾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作出过贡献。因此,他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忧心国事 保护清吏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生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祖父裴有邻曾任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南)令,父亲裴溆当过河南府渑池县(今河南渑池)丞。裴度貌不惊人,但风度俊爽,才能很高。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他参加进士考试及第,被任为校书郎。不久,他又参加制举(由皇帝特诏举行的一种特殊考选),因对策成绩优良,被调为河阴(今河南郑州北)尉,后来又晋升为监察御史。
  裴度的青少年时期,正是唐代后期藩镇割据的时期。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唐朝在乎定了安史之乱后,因无力铲除安、史余部,因而造成了成德、卢龙、魏博“河朔三镇”节度使的割据。这些节度使父死子袭,官爵自为,甲兵自擅,刑赏自专,户籍和赋税都不入中央。此外,还有淄青、淮西、沧景等藩镇,也专横跋扈,不听朝廷命令。各割据藩镇在境内对人民进行残暴的统治和苛重的剥削,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藩镇之间有时相互混战,有时又联合反抗朝廷,这不仅致使大量人口死亡,同时又严重地动摇了唐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这种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直到唐朝灭亡,始终存在。裴度在进入官场之后,深感要使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必须消除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因此,他在贞元八年(792年),曾经作了一篇《铸剑戟为农器赋》,希望天下太平,农民归田,并从此停止战争,将兵器改铸为农具,使土地开垦,农业丰收。同时,裴度又认为,要使政治清明,皇帝必须斥退奸臣。所以,他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上书弹劾专擅朝政的佞臣,语言耿直,切中时弊。谁知这反而引起了皇帝的不高兴,把他调到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去当一个功曹参军的小官。宪宗元和初,宰相武元衡出任西川节度使,因欣赏裴度的才能,将他调为掌节度府书记。不久,朝廷召裴度到中央为起居舍人(掌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元和六年(811年),又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掌起草诏令)。
  宪宗初年,由于实行两税法,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同时边防形势也逐渐缓和,于是唐王朝开展了裁抑藩镇的斗争,并首先压平了剑南西川和镇海浙西节度使的叛乱。这种形势对其他割据的藩镇不能不产生影响。元和七年(812年)八月,魏博节度留后田兴(次年改名田弘正),要求归服中央,遵守国法,向朝廷输送常年赋税。十一月,宪宗派裴度前去抚慰,赏军士钱一百五十万缗,免魏博镇六州百姓赋税一年。裴度还为田兴所居厅堂写了壁记,表扬了田兴服从中央谦恭奉法的态度。田兴又请裴度到魏博镇所属各州宣述诏旨。裴度用具有说服力的和充满感情的演说,向魏博各地军民说明了国家统一的好处,受到魏博军民的热烈欢迎。魏博六州叛离中央近五十年,一时归服中央,使淄青、承德等镇节度使十分惧怕。由于裴度去魏博镇,为树立朝廷威信和巩固中央集权作出了一定贡献,所以他回朝后,被拜为中书舍人(掌管诏令、侍从、宣旨、慰劳等事)。
  唐代后期,地方上有藩镇割据,中央则有宦官专权。自从玄宗之后,宦官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他们任意杀、立皇帝,进退官吏,十分恣横。特别是宦官霸占民田、掠夺民财,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如德宗时,宣徽院(掌宫廷之事,宣徽使由宦官担任)五坊小使等宦官,每秋带鹰犬去京畿出猎,到处敲诈勒索,百姓畏之如盗寇。他们甚至将网罗张在人家门口和井上,不许人进出和汲水。他们又到饭店吃饭不给钱,还留蛇一箧,说这蛇是用来为皇帝捉鸟雀的,要店主人好好饲养。直到店主人赔钱赔礼,他们才将蛇箧带走。宦官的专横,不仅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也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裴度由中书舍人改任御史中丞(御史台副长官,掌监察、执法等事)。当时,有五坊小使去下圭县(今陕西渭河北岸的下鄞),县令裴寰因厌恶宦官凶暴,没有竭力奉承他们,小使就诬陷裴寰谩骂皇帝。宪宗大怒,将裴寰逮捕入狱,欲以“大不敬”论罪。虽然宰相武元衡等以理开导,宪宗怒气未消。这时,裴度走入延英殿,竭力为裴寰辩护,宪宗愈加恼怒。最后,裴度因感到县令是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在地方上的支柱,就对宪宗说:“裴寰为一县之长,能如此爱惜陛下的百姓,岂可加罪?’’这时,宪宗考虑到唐王朝的根本利益,才消除了怒气,并于次日下令释放裴寰。

宦官专权-唐朝中期宰相裴度生平 裴度子女 裴度政绩 裴度结局
宦官专权-唐朝中期宰相裴度生平 裴度子女 裴度政绩 裴度结局

力排妥协 平定淮西
  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领军务。后又拒绝接待唐朝吊祭使者,发兵四出焚掠,并勾结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对抗中央。元和十年(815年)正月,宪宗下令发十六道兵讨伐吴元济。但各路唐军讨伐淮西,日久无功。五月,宪宗派裴度去前线慰问,并观察用兵形势。裴度回京向宪宗报告。他认为:淮西之叛必定可平;诸将之中,尤以李光颜勇而知义,必能立功。不久,李光颜果然大败淮西军。宪宗赞扬裴度能识人才,从此对他更加信任。
  由于宰相武元衡力主对淮西用兵,裴度也为消除藩镇割据而奔走,因此,壬承宗、李师道对他们十分忌恨。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王承宗、李师道各派刺客前往长安(今陕西西安),行刺武元衡和裴度。一天凌晨,武元衡离家去上朝。李师道所派刺客乘天色未明,杀了武元衡,并割去了头颅。同时,刺客也行刺裴度。裴度刚离家走出通化坊,刺客向裴度连击三剑:一剑砍断了皮带,二剑穿破了背上单衣,三剑刺伤了头部。幸亏裴度头戴毡帽,伤势不重,他堕马逃走,刺客挥刀急迫。裴度的仆从王义抱住刺

大乔是中国历史人物

客,大声呼救。刺客砍断王义的手。裴度滚入沟中,刺客以为裴度已死,遂匆匆离去。
  李师道等派遣刺客杀死武元衡和刺伤裴度的恐怖行动,使京城的气氛十分紧张,吓倒了朝中不少大臣。当时,竟有人向宪宗献计,请求罢免裴度官职,以安王承宗、李师道之心。宪宗大怒道:“若罢裴度官职,正中贼人奸计,朝廷纲纪如何振举?我用裴度一人,足破三贼!”于是,宪宗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裴度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吓倒,他在家养伤二十天后,即面见宪宗,表示将以必死的决心,来维护朝廷的权纪。他还对宪宗说:“淮西之叛乃朝廷心腹

书中的中国历史人物

之患,不能不除。况且朝廷已出兵讨伐,两河跋扈藩镇将视此为逆顺,故决不可中止讨伐。”宪宗同意裴度的分析,就将用兵事权全部托付给他,平叛斗争的军事部署因而日益加紧。人们见裴度当了宰相,对他抱着很大希望,情绪也就安定下来。
  德宗在位时,因怕朝臣结党,不许他们相互往来。裴度当宰相后,为了广泛接触天下贤才,集思广益,更好地制订平叛策略,他请求宪宗准许宰相在家接待宾客。宪宗同意了裴度的请求。于是许多愿为平叛效力的有志之士,纷纷前来向宰相献策。
  另外,裴度为了孤立吴元济,主张稳住其他藩镇。如元和十年(815年)十二月,河东节度使王锷死,次年,他的两个家奴来京告状,说他的儿子王稷改换父亲遗表,贪污了进奉给朝廷的财物。宪宗听后立即派人去洛阳抄查王稷的家财。裴度知道后就上奏阻止,他认为这样做,只能使天下将帅,为保家计,与朝廷离心。宪宗觉得有理,就中止了追查。
  但是,平叛斗争并不一帆风顺。由于各路讨伐军将领大都拥兵自重,不肯出力,作战多次失利。为此,翰林学士钱徽、萧愧等许多大臣都主张罢兵,赦吴元济之罪。只有裴度坚持贼不可赦。元和十一年(816年)六月,讨伐军唐霞寓部被淮西军打得大败。这时,其他几个宰相以为宪宗必然厌战,又乘机要求罢兵。谁知宪宗却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不肯停战,因而裴度的讨伐计划也就仍然得以执行。元和十二年(817年),虽然讨伐军李恕、李光颜部屡有杀获,但讨伐军在淮西四年,粮饷耗费极大,而各道将领多观望玩寇,无有战功,宪宗为此大伤脑筋。宰相李逢吉、王涯又以军饷不足为由,请求罢兵。唯有裴度要求亲自去前线督战。于是,宪宗任命裴度为彰义军(即淮西镇)节度使、淮西宣慰处置使,统帅各路讨伐军。裴度向宪宗告别时,表示决心说:“不灭贼人,决不回朝!”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裴度离京到了淮西前线,屯驻郾城(今河南郾城),慰劳各道唐军。他还亲临前沿阵地,冒着被敌骑邀击的危险,视察战情。裴度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线的行为大大鼓舞了士气,使得战士个个勇气百倍。当时,各道军队中照例都有宦官监军,进退不由主将,使战斗经常失利。裴度向宪宗奏准,除去了宦官监军,使兵权专归主将。从此军中号令统一,士气高涨,每战皆捷。十月十一日,讨伐军大将李恕在裴度支持下,雪夜袭破蔡州城(今河南汝南),活捉了吴元济,淮西所属申州(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河南潢川)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数天后,裴度带领蔡州降卒一万人进入蔡州视事,蔡州人民热烈欢迎。裴度进城后,以蔡州降卒为牙兵。有人劝他:蔡州降卒,其心未安,不可不作防备。裴度笑道:“我受命为彰义军节度使,首恶就擒,蔡州人就是我的人了。”裴度的宽大政策,使蔡州父老无不感激得流出了眼泪。吴元济统治淮西时,他曾下令:禁止人民在路上交谈,不许人民夜间燃烛,凡百姓有酒食往来者一律以军法

中国历史人物唐装

论处。裴度除严惩盗贼和斗杀外,又废除了吴元济的一切旧禁令,百姓昼夜都可往来。同时,裴度又奏准朝廷,免除淮西州县百姓两年赋税。长期受压迫的蔡州人民开始尝到了人生的乐趣,申、光二州也因此很快得到平定。
  十一月二十八日,裴度离蔡州返京。当他走到郾城时,途遇宦官梁守谦奉宪宗之命,带了两把尚方宝剑去蔡州,准备杀尽吴元济的部将。裴度再到蔡州,对吴元济部将只是量罪加刑,少杀了很多人。梁守谦坚持要执行诏令,裴度一边火速派人送奏表向宪宗申述,一边立即动身前去朝廷。元和十三年(818年)二月,由于裴度平定淮西

介绍中国历史人物司马迁

之功,宪宗又封他为晋国公,依旧在朝担任宰相。
指斥佞臣 破除割据
  唐朝虽然平定了淮西之叛,但是各地藩镇割据的局面仍然存在,而且朝中奸佞擅权、宦官横暴的情况日趋严重。宪宗却满足于一时的胜利,竟下令大兴土木,修麟德殿东廊,浚龙首渠,又建凝晖殿,竭尽富丽堂皇。当时,有财政官程异、皇甫搏二人,为讨好皇帝,多次进贡所谓“羡余钱”,支持宪宗进行各项营造,宪宗就同时封他们两人为宰相。对此,裴度曾再三上疏劝阻说:“异、铸二人,并无器识,陛下为满足耳目之欲,拔为宰相。天下人都以为不妥,于陛下无益。务请深思。”宪宗不听。
  对于宦官的专横,裴度也力加指斥。如当时五坊使杨朝汶大放高利贷,拷打欠户,索取息钱。有时还张冠李戴,胡乱逼债,蛮不讲理。他甚至倚势任意捕捉无辜之人,被囚禁者近千人。对于宦官杨朝汶这种横暴的行为,裴度在宪宗面前,竭力加以弹劾。当时,山东藩镇叛离中央,朝廷正议讨伐,因而宪宗说:“我正要与你商量山东军事,这种小事由我自己处理。”裴度说:“用兵是小事,五坊使追捕无辜之人应是大事。兵事不理,只忧山东;五坊使暴横,恐乱朝廷。”起初,宪宗听了很不高兴,后来慢慢省悟,为了加强皇权,终于下令杀了杨朝汶。
  裴度在与奸佞、宦官斗争的同时,仍继续为清除藩镇割据而出力。元和十一年(816,年),因承德节度使王承宗勾结吴元济叛离朝廷,宪宗发六道兵进行讨伐。六道虽有十万兵力,因无统一指挥,讨伐两年,毫无功效,宪宗被迫罢兵。元和十三年(818年),淮西平定,王承宗闻风丧胆,裴度趁热打铁,派人前去游说,又写信给他,劝他服从中央。王承宗迫于形势,只得向朝廷献地谢罪。于是兵不血刃,成德归顺。同年正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也被迫向朝廷献地自赎。但他实无诚意,仍恃强反复,宪宗决定发五道兵讨伐。在向淄青镇进军时,宪宗采纳了裴度的战略部署。结果,贼军惊乱,李师道被杀,淄青十二州之地终于被平定。裴度为人正直,每见朝政缺失,必竭力进谏。有一次,宪宗说自己深恶朝臣结党。裴度说:人以类聚,君子同德,小人同恶,外似树党,内实不同,关键在于皇帝能明辨是非。裴度这种反对奸佞的言行,使皇甫搏之流十分忌恨。因此,皇甫搏等时刻在宪宗面前诬陷裴度。元和十四年(819年),裴度终于被调离京都,去太原(今山西太原)当河东节度使。
  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被宦官害死,穆宗继位。穆宗是个昏君,宰相都是庸才,因处置藩镇不当,激起了以朱克融为首的卢龙军的兵变。同时,成德军将领王廷凑也杀节度使田弘正,自称留后。朝廷就分成德镇之地,另任成德军将领牛元翼为深冀节度使。王廷凑便引卢龙军围牛元翼于深州(今河北深县西)。由于河朔再叛,穆宗只得再度起用裴度为镇州(今德镇治所,今河北正定)四面行营招讨使。裴度受命之后,即整顿军队,率领部众,亲临贼境,攻城斩将,屡传捷报。但是,唐朝虽调用了各镇十五万兵力,耗费了无数资财,最终仍未能平定卢龙和成德两镇的叛乱。这是因为朝中有人破坏裴度的军事部署。当时翰林学士元稹,为谋做宰相,勾结知枢密使宦官魏弘简。他因忌妒裴度,凡裴度处置军事,每有论奏,他都恃宠蒙蔽穆宗,处处阻碍。裴度在前线多次上疏揭露元稹罪过,指出:“河北逆贼,只乱山东;朝中奸臣,必乱天下。若朝中奸臣尚在,则逆贼纵平无益。”穆宗虽不高兴,终因裴度义正辞严,只好降魏弘简的官、罢元稹的职。但他同时也对朱克融、无廷凑进行妥协,先后封朱克融为卢龙节度使、王廷凑为成德节度使。穆宗虽罢了元稹的官,但仍宠爱元稹,不久,就拜元稹为宰相,并不顾多数谏官的反对,罢了裴度的兵权,给了他一个东都留守的闲职。朱克融、王廷凑虽被封为节度使,仍未解深州之围。有人从前线传宋消息:因罢裴度兵权,军心动摇。穆宗不得已,就命裴度从太原回京陛见,再去东都洛阳。元稹一当宰相,即请穆宗罢兵。但朱克融、王廷凑并不服从中央。裴度离太原时,写信给他们俩人,责以大义,朱克融解深州之围而去,王廷凑也稍退兵。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三月,裴度回到京师。他在朝见穆宗时,叙述朱克融、王廷凑暴乱河北,自己讨贼无功,慷慨激切,涕泪横流。在朝文武官员都被他的忠心所感动,不少人流出了同情之泪。穆宗见裴度为众望所归,只得保留他的兵权,于第二天命他为淮南节度使。
  还在裴度回到京城之前,昭义军监军宦官刘承偕倚势凌辱节度使刘悟,纵容部下违法乱纪,激起广大士兵不满,刘悟将他囚禁。在裴度回朝述职时,传来刘承偕被囚消息,穆宗大怒,问裴度如何处置此事。裴度说:“刘承偕恃宠不法,陛下欲使天下武臣忠心为国,唯有斩刘承偕示众,才能使四方群贼破胆,天下太平。其他任何处置都无济于事。”穆宗因刘承偕是太后养子,不便杀他。裴度就建议将他流放到远恶之处,穆宗只得同意。不久,刘悟果然释放了刘承偕,昭义军也安定了下来。由于裴度处理得当,就避免了一场藩镇变乱。
  正当裴度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之时,徐州(今江苏徐州)传来消息:武宁节度副使王智兴逐走节度使崔群,自称留后;各地藩镇正在观望,以便伺机而发。朝廷闻讯大惊,臣僚们都认为应留裴度在朝辅政,以镇慑四方。穆宗当天就宣布:留裴度在朝为宰相,另派宰相王播住镇淮南。
不畏奸党 巧谏皇帝
  裴度回朝,使那些奸臣们很不痛快。奸臣们认为李逢吉这个人善搞阴谋诡计,以前因反对裴度讨伐淮西,被罢去宰相之职,现在可以用他来对付裴度。于是,他们便劝穆宗将李逢吉从外地调回任兵部尚书。裴度再任宰相时,·他的政敌宦官魏弘简、刘承偕的同党都在朝中。李逢吉回朝后,便紧密勾结宦官,千方百计陷害裴度。裴度再任宰相仅两个多月,就被罢去相职,李逢吉代他当了宰相。李逢吉一上台,进一步勾结宦官,并在朝臣中结立朋党,继续诋毁裴度,制造和传播所谓裴度的“丑闻”。长庆三年(823年)八月,裴度终于被奸党们排挤出朝,去当山南西道节度使。
  长庆四年(824年)正月;穆宗死,敬宗继立。由于奸臣当权,政治混乱,藩镇轻视朝廷。三月,牛元翼死,王廷凑杀尽了他在镇州的全部家属。敬宗闻讯,深叹宰相无才,以致王廷凑竟敢如此悖逆。翰林学士韦处厚乘机上言,他认为裴度勋高功大,中外服其威名,希望敬宗加以信用。敬宗听了韦处厚的话,当即恢复了裴度同平章事的职衔。但节度使兼同平章事,仅是虚衔,还不是宰相实职。李逢吉等恐裴度再被起用为相,就又设巧计陷害他。奸党们诬告裴度以前的一个老部下武昭,说他想谋害李逢吉,将他逮捕入狱,迫害而死,其目的是想牵连裴度,阻止他回朝任相。但武昭事件发生后,舆论都保护裴度而责罪李逢吉,因而这次奸党们的阴谋未能得逞。
  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冬,裴度上疏请求入朝,奸党非常恐慌。李逢吉的同党张权舆,甚至不择手段地制造谣言和谶语(一种荒诞的迷信预言),诬陷裴度有篡权之意,又说什么裴度“不召自来,其心可见”。当年敬宗虽是十七岁的少年,但他也明显地看出这一切都是无端诽谤。宝历二年(826年)正月,裴度终于回到京师,敬宗宣布重任他为宰相。
  敬宗虽厚待裴度,而裴度对皇帝并不阿谀奉承。敬宗贪图玩乐,巡游无度。裴度回朝时,敬宗正准备去游洛阳。其实当时国家财政困难,强藩跋扈;边境不宁,形势动荡,皇帝外出巡游,弊多利少。大臣们纷纷劝阻,敬宗不听。裴度知道正面劝说不行,便进行巧谏。他对敬宗说:“国家营建东都,本为天子巡幸。然自国家困难以来,东都宫殿、军营、官署,全皆荒废,须行修葺。待一年半载之后,陛下方可巡幸。”敬宗本想去东都玩乐,现在听说那里一切荒废,就大为扫兴。加上朱克融、王廷凑正包藏祸心,欲乘敬宗游幸东都之机,以求一逞,故敬宗决定不去东都。
  原来,朱克融借口朝廷赐给卢龙军的春衣质量不好,扣留了春衣使,并要朝廷再拨给衣料三十万端匹。同时,他又请领兵马及丁匠五千“助修东都”,实际是想用兵力进行恫吓。敬宗为此发愁。裴度认为:朝廷对朱克融的态度要既强硬又尊严。朱克融必然不敢领兵离开老巢,也派不出这许多工匠。为此,朝廷可将他一军,令他速派兵匠来,这势必戳穿他的阴谋。否则可下一纸诏书,告诉他,近来朝廷赐给卢龙军春衣,不是常例,而是优待,三军春衣应由你本镇自己解决。敬宗接受了裴度的策略,几天之后,卢龙军见朝廷态度强硬,果然发生内乱,朱克融被杀。
  敬宗年轻骄纵,且喜亲近小人。他玩乐不分昼夜,因而起居失常,懒理朝政,厌接群臣,每月坐朝不过三次。于是裴度婉言进谏。他希望敬宗勤理政事,广问群臣;又劝敬宗饮食有节,睡眠正常,冷暖小心,保重身体;还建议敬宗与臣下议事,夏季炎热,可改在清晨。经裴度劝说后,敬宗坐朝理政次数稍有增加。可是不久,敬宗终因性情急躁,责打宦官,在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被宦官杀死。裴度定策,诛杀凶手,拥文宗继位。
明哲保身 晚年避祸  
文宗即位后,裴度仍任宰相,并继续为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作了不少努力。但不久,他因感到宦官势力太强,自己无力改变政局,态度逐渐变得消沉。
  文宗太和四年(830年),裴度已六十六岁。他因年老多病,又想到自己平生因不肯妥协,得罪了不少人,屡遭陷害,而今朝中宦官专权,大臣又各结朋党,勾心斗角,他开始感到心灰意懒。为了避免位高惹祸,他上疏向皇帝恳求辞去机要政务。文宗十分器重裴度,常差御医为他看病,并不断派人前去慰问。六月,又下诏进封裴度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裴度仍上表推辞。九月,新任宰相李宗闵因嫉妒裴度,又恨他曾推荐自己的政敌李德裕为宰相,便乘裴度辞职之机,在皇帝面前对他进行诋毁,从而将裴度排挤出朝,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充当山南东道节度使。
  裴度虽再遭打击,但仍关心人民利益。早在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唐朝在襄阳设置临汉监牧,为放养三千二百多匹马,竟废掉四百顷民田。裴度到襄阳后,立即奏请文宗批准,撤销了临汉监牧,将四百顷土地还给人民。
  不久,裴度又向文宗告老辞职,文宗不许。太和八年(834年)三月,文宗调裴度为东都留守,并于次年十月,又加给他一个中书令的荣誉官衔。
  在裴度离京期间,宦官更加恣横,致使文宗再也无法忍受。于是,文宗与亲信朝臣郑注、李训密谋,毒杀了大宦官王守澄。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宰相李训等又诈称左金吾厅事后石榴树上夜有甘露,请全体宦官随同文宗前去观看,企图一举消灭宦官。结果密谋败露,宦官仇士良率禁军杀死李训、王涯、贾悚(读速)、舒元舆四宰相及郑注等朝官数千人,被牵连下狱的又达数百家,京城笼罩着一片恐怖气氛。这时,裴度在洛阳,他曾上疏竭力为牵连被害者辩护,总算保全了数十家。“甘露之变”后,朝臣被杀十分之六、七,宦官权力更大,宰相只是挂名而已。裴度深感自己无力挽救唐王朝的危机,从此便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避祸闲居。他在洛阳集贤里营造了一所住宅,筑山凿池,竹木丛翠,又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风景极其优美。他又另在洛阳午桥创建别墅,其中栽花木万株,起有凉台暖室,名叫“绿野堂”;还引洛水入园,波光相映,环境十分清幽。裴度在应付公事之余,常身穿便服,与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终日宴饮,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他平日爱读《庄子·逍遥游》,还特地向白居易讨来一对仙鹤,并时时伴随鹤步,傍水闲行,赏花观鱼,不问外事。其实,文宗知道,裴度虽然有病,但尚未十分衰老。因此,开成二年(837年),文宗又命裴度出任河东节度使。裴度不愿再掌兵权,又再三以老病推辞,后因文宗不允,只得赴任。
  开成三年(838年)冬,裴度病重,要求回洛阳养病。次年正月,文宗同意裴度回京,并授予中书令实职。裴度因病不能上朝谢恩。三月初三上巳节那天,文宗赐诗及御札给裴度,表示器重,要他和诗。当文宗的诗札送到裴家时,裴度已于三月初四日去世。文宗闻耗震悼,他怪裴度临终没有遗表,便派人去问。裴度家属送上草稿,只见遗表中不谈家事,但以朝廷未立太子为忧。这是因为唐代后期,宦官常任意杀、立皇帝,裴度临终以未立太子为忧,说明他对唐朝政局的前途十分担心,也可以说他是死不瞑目的。
  综观裴度一生,他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唐代后期,曾为谋求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作了很大努力,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积极作用。然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随着唐代后期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尤其是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不断激化,裴度因感到独木难支大厦倾,表现出了一定的消沉情绪。这是时代和阶级对裴度的局限,我们不能因此而苛求于古人。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1711/103279.html

以上是关于宦官专权-唐朝中期宰相裴度生平 裴度子女 裴度政绩 裴度结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宦官专权-唐朝中期宰相裴度生平 裴度子女 裴度政绩 裴度结局;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5405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