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 吉备真备的主要著作

  • 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主要,著作,原文,
  • 中国历史人物-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4-04 11:5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 吉备真备的主要著作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 吉备真备的主要著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 吉备真备的主要著作

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曾经出任过两次遣唐使,将诸多大唐的先进文化传播到日本 ,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很大的贡献。吉备真备不仅对《养老律令》进行删削修订,还曾精心著述《私教类聚》以整理自己的思想观点,这些作品都为后世非常重要的研究史料。
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 吉备真备的主要著作
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 吉备真备的主要著作


  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
  735年(天平7年),吉备真备回到日本后,向天皇献上了书籍(《唐礼》130卷)、天文历书(《大衍历经》1卷、《大衍历立成》12卷)、日

纪录片中中国历史人物是谁

时计(测影铁尺)、乐器(铜律管、铁如方响、写律管声12条)、音乐书(《乐书要录》10卷)、弓(弦缠漆角弓、马上饮水漆角弓、露面漆四节角弓各1张)、矢(射甲箭20只、平射箭10只)等

十七位中国历史人物颁奖词

,并带回了《东观汉记》。吉备真备带回的《唐礼》对日本朝廷礼仪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影响,《太衍历经》、《太衍厉立成》促进了日本的历法改革,使唐代历法得以在日本推广和使用。吉备真备带回的乐器和乐书对于唐乐在日本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早已失传的《乐书要录》现仍在日本保存,成为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资料。吉备真备在大唐留学时就已是围棋高手,传说围棋的棋盘、棋子最初都是真备从大唐带到日本之后才传播开的,不过此说尚有争议。
  在任大学助时期,吉备真备在大学中增设了音韵学新课。他重视矫正中国的吴音(江浙一带的语音,在六朝时传入日本)而学用汉音(唐代长安一带的语音),则是事实。还有吉备真备利用汉字的偏旁和部首曾对创制日文字母“片假名”和“反切法”起过重要作用,许多著述都论证过此事。
  754年(天平胜宝6年)至764年(天平宝字8年),吉备真备任大宰大贰,这段时期他修正历学,用大衍历取代了仪凤历。
  吉备真

中国历史人物白小白

备的主要著作

  吉备真备的著作有《私教类聚》、《养老律令(删定)》等。
  在右大臣任上,吉备真备同他留学大唐时的同窗好友大和长冈一道,对《养老律令》加以删削修订,加强了法制观念并重视人的诉讼权力。新律令在光仁天皇时期并未实行,直到791年(桓武天皇延历3年)3月6日才宣布实施。但在812年(嵯峨天皇弘仁3年)又废止了。吉备真备在立法上的改革,是对日本律令制的推进,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
  吉备真备为了培养和训诫自己的子孙,而精心著述的《私教类聚》,集中地反映了吉备真备的思想观点。从真备在《私教类聚》中所引述的“今余已七十有六岁”来判断,此书是770年,即他已上奏请辞任职之后完成的。在洞院公贤著的《拾芥抄》中,载有《私教类聚》的目录,此书共有三十八项,分项指出了子孙在一生中言行必遵的准则和要点。如:第一项:略示内外事,包括“内外五戒”和“外教五常”。“内外五戒”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外教五常”即一仁不杀、二义不盗、三礼不邪、四智不妄、五信不乱。这里提倡的“五戒”,显然是佛教中之诫;而“五常”正是儒教主张的仁义礼智信内容。第十一至十三项中,强调的忠孝,相信佛法,是吉备真备将儒学和佛学观点的糅合。第三十五至三十八项,提出的要重视医学、书算、学文和弓射习武,都是吉备真备一贯提倡应用,尊重实学,强调文武兼备的思想。
  经过考证,《私教类聚》确属吉备真备本人的原作。其理由是:在《拾芥抄》中所见的目录与《私教类聚》的目录及内容份量完全一致,本书中表现出的思想正是奈良时代社会思潮的反映,本书著者通晓法律又熟谙当时的学制和教育,这一点非吉备真备所莫及,最重要之处还在于此书是以真备两度留唐期间在中国盛行的《颜氏家训》为范本而写作的。这本书尊儒学重佛法,强调忠孝、修身和务实,反对奢侈和卖官鬻爵等,很受统治者赏识,对封建主阶级培养人

日本节目评中国历史人物

材很有价值。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1710/101811.html

以上是关于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 吉备真备的主要著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 吉备真备的主要著作;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5550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