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隋朝活化石:王薄从一个农民到领袖历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隋朝-隋朝活化石:王薄从一个农民到领袖历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隋朝活化石:王薄从一个农民到领袖历程
王薄是隋未农民起义军领袖。在起义之前,他只是以为普通的农民,当时杨广正起兵氏,王薄的内心是争扎的。他想逃兵却有害怕杀头,就当时的局势,他充分利用机会当起了土匪,一步一步的走向他的人生巅峰,那么下面中国历史网小编将和大家说说王薄的故事。
王薄号召起义
当领导是需要水平的,特别是作为农民头子,于是王薄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知世郎”,啥意思呢?简单理解就是先知,引用下电视剧里的台词,就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
应该讲,王薄人很精明,从他的人生轨迹来看,也当得上知世郎的名号,而且为了配合自己农民起义军的身份,老王想了个口号,把它编成歌曲传唱,歌名叫:无向辽东浪死歌。
歌词大意就是说,老王还是隔壁那个老王,但现在有了新身份,是上天选中的男人,虽然上山当土匪,但是盗亦有道,只抢地主的钱,在山上,我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宁死也不去辽东服兵役。
当时隋朝老百姓生活过的很辛苦,杨广把所有事都集中到了一起,营建洛阳新城、挖大运河、拳打吐谷浑、脚踢高句丽,而且还是举全国之力的三次,这么频繁的徭役,老百姓受不了,王薄一忽悠,哗,一大批都跟着跑了,规模越来越大。
有了王薄做榜样,山东苦于没饭吃的老百姓,都开始活跃起来,第二个响应的,叫孟让,是另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原先是齐郡的公务员,与
这么多人在山东闹腾,时间久了不好收拾,于是杨广手下大将张须陀奉命前来镇压。
张须陀是镇压叛乱起家的,公元597年,远在昆明,跟着名字十分霸气的隋朝名将,前去镇压羌族的叛乱,后来汉王杨琼造反,平定叛乱的,也有张须陀的身影。
张须陀这个人被李密评价为:有勇无谋,但是就其军事能力而言,对付王薄这种杂牌军,还是绰绰有余的,第一次大战,王薄因为轻敌,惨败。
战后开总结大会,王薄得出的结论是,轻敌了,老王刚起义那会,发展势头迅猛,周围派过来围剿的官军,来一波灭一波。
等张须陀来的时候,王薄还是老办法,兵来将挡,但是第一次接触,王薄的部队就溃不成军,被张须陀从岱山,赶到了黄河边,起义军全被打散了,死的死,降的降,最后,王薄明白,凭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对抗张须陀了,于是就找来山东的另外两股起义军,孙宣雅和郝孝德,大家合伙了。
这里,有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她就是孙宣雅,名字很好听,是个女汉子,在山东惠民县境内起义,部队发展到十万人,被人称为齐王,而郝孝德也有几万人,加上王薄逃出来的一万来人,总计十多万部队,聚集在山东章丘,找张须陀决战。
章丘这个地方,在隋末农民大起义里,还出现过两个大人物,他们的名字叫杜伏威和辅公佑。
任何朝代,总有那么一批人,生活的不尽如人意,比较贫穷,特别是兵役繁重的隋朝,杜伏威家里很穷,只能偷东西果腹,这样的日子维持到了杜伏威15岁,因为辅公佑经常带着杜伏威,偷自己姑姑饲养的羊来吃,被人告发,两人就此走上了亡命天涯的道路。
不久他们加入起义军,转战江淮,因为作战勇猛,小杜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小兵,慢慢当上了领导,并且不断吞并附近其他起义军,最后发展成为隋末最有实力的三支农民起义军之一。
回过头来看王薄,三股起义军十万多部队,再次遭到张须陀的沉重打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1612/79403.html
以上是关于隋朝-隋朝活化石:王薄从一个农民到领袖历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隋朝-隋朝活化石:王薄从一个农民到领袖历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6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