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宰相系列:被安史之乱推向历史齿轮的张九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唐玄宗-宰相系列:被安史之乱推向历史齿轮的张九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宰相系列:被安史之乱推向历史齿轮的张九龄
武则天有个亲戚,是个小女孩,因为父亲很早去世,按照传统,进入皇宫,由武则天负责带大,随后在公元705年,到公元713年,风云变幻,各路人马都走到了台前。
大唐的权力,从李显传到韦后,从李旦传到李隆基,最后打败太平公主,李隆基荣升新皇帝,搬入皇宫,和武氏第一次相遇。
在茫茫
为了保护孩子,伤心的武氏,决定走上夺权的老路,由李隆基封为惠妃,地位堪比皇后,挤掉李隆基的原配王氏,然后,将目光转向了太子。
太子李瑛在李隆基所有的儿子中,排行第二,据说因为老大身上有缺陷,为了不影响唐朝皇帝的整体颜值,李隆基才临时决定,立了老二做太子,但是在武惠妃向皇帝打了小报告后,李隆基却发现了
政事堂中,作为宰相的首辅,和太子关系很不平常,太密切了,太子和权臣结合,成了李隆基的心病,从这时候起,皇帝有了废立太子的打算,今天历史崔要介绍的人物,就是那位支持太子的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是历史四大宰相系列的最后一位:
1、张说,策论天下第一的唐朝宰相
2、宋璟,唐朝的纪检干部
3、李隆基时代的总设计师姚崇
张九龄,公元678年,在广东韶关市出生,张家能在韶关落脚,是从他爷爷的爸爸那辈开始的,张九龄的曾祖父叫张君政,是韶关长史,按照职位,属于副市长的级别。
张君政的长史,在这里做了十几年,因为人际关系处理的不错,儿子、孙子
经过祖辈三代人的打拼,张家在广东,算是根深蒂固,和官场的大人物,也能联系上,而张九龄
能进入官场,名声特别重要,这意味着起点比别人更高。
唐朝早期的诗人王勃,经过家人的安排,和当朝宰相取得了联系,通过写信,发表自己写的诗篇,为的就是得到宰相的一句好评:此神童也!
在文人圈,有了这句评语,名气就算打响了。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写的好不好,主观因素太多了,大家觉得你有名,那文章自然是好的,这个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影响非常大。
诗人陈子昂,上京赶考了两次,都是名落孙山,后来出一千两银子,买了把胡琴,将文章自比胡琴,珍贵却没人赏识,为了引起重视,直接把胡琴砸了个稀巴烂,从而成名,第二年,就得了个进士及第。
张九龄的家族,打通不了宰相的门路,在广东,还是吃得开的,所以第一封信,他写给了广州刺史王方庆。
结果就简单了,王方庆给张九龄的评价:此子必能致远。
当然,张九龄本身的水平,还是不错的,毕竟到了王方庆这种级别的官员,如果对方能力不达标,要开口给个极高的评价,等于砸了自己招牌,钱再多,也是不会干的。
公元702年,24岁的张九龄考中进士。
一年后,张九龄写了第二封信,对方是策论排名第一的张说。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lishimingren/201610/42395.html
以上是关于唐玄宗-宰相系列:被安史之乱推向历史齿轮的张九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唐玄宗-宰相系列:被安史之乱推向历史齿轮的张九龄;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168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