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门-宣武门天主堂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宣武门-宣武门天主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宣武门天主堂
历史南堂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教堂,它是在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兴建的,早期的南堂名叫宣武门礼拜堂,规模非常小,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仅在醒目位置安放了一座十字架,以表示其天主教堂的身份。清顺治七年(1650年),在德国籍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的主持下,在宣武门礼拜堂的原址上开始了天主堂的翻建工程,两年后一座中国风格的大教堂建成了,据史料记载,新建的大教堂“牖器饰,如其国制,内建亭池台榭,式仿西洋,极其工巧,堂前有大理古牌楼一座,署有上赐‘钦宗天道’四金字。”顺治帝对汤若望和宣武门天主堂非常关注,曾24次亲临南堂,并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由此可见南堂在当时的政治地位。汤若望建成的南堂设施齐全,除了一般的宗教建筑之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科学设施,为西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宣武门天主堂重修工程开始,十年之后一座欧洲...历史
南堂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教堂,它是在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兴建的,早期的南堂名叫宣武门礼拜堂,规模非常小,
清顺治七年(1650年),在德国籍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的主持下,在宣武门礼拜堂的原址上开始了天主堂的翻建工程,两年后一座中国风格的大教堂建成了,据史料记载,新建的大教堂“牖器饰,如其国制,内建亭池台榭,式仿西洋,极其工巧,堂前有大理古牌楼一座,署有上赐‘钦宗天道’四金字。”顺治帝对汤若望和宣武门天主堂非常关注,曾24次亲临南堂,并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由此可见南堂在当时的政治地位。汤若望建成的南堂设施齐全,除了一般的宗教建筑之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科学设施,为西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宣武门天主堂重修工程开始,十年之后一座欧洲风格的高大建筑落成,这是北京城内继蚕池口天主堂之后第二座欧洲风格的建筑。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北京发生地震,南堂建筑在地震中遭到损毁,次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三世出资重建宣武门天主堂,重建的南堂采用了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取十字形,长八十尺,宽四十五尺,教堂屋顶做穹窿状。
雍正八年(1730年),南堂再次在地震中损毁,雍正帝专门赐银一千两用于南堂的重修,重修后的南堂延续了原先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门窗屋顶皆用穹窿设计,显得更加敞亮和气派。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南堂又毁于火灾,乾隆帝赐银一万两用于恢复教堂原貌,并且手书“万有真原”的匾额赐予教堂。
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于反天主教势力与天主教摩擦不断,清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取缔了中国天主教的一切活动,宣武门天主堂被政府没收,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才将教堂发还,1860年南堂由孟振生神父(Fr. Joseph Martian Mouly)主持重新开堂。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宣武门天主堂和其他教堂一样遭到了义和团团民的围攻和破坏,1900年6月14日,南堂被义和团烧毁,同时被毁的还有东堂、西堂、圣尼古拉堂、通州天主堂等建筑。1904年第四次重修的南堂主堂和附属建筑竣工,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宣武门天主堂的建筑。
建筑
宣武门天主堂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
主任司铎
石玉琨神父(1980年—1996年)
赵庆龙神父(1996年9月—1999年9月)
韩文生神父(1999年9月—2002年9月)
冯国新神父(2002年9月—2003年12月)
张天路神父(2003年—2007年12月)
韩文生神父(2007年12月—2009年11月)
刘永
赵庆龙神父(2014年9月—)
参考文献
佟洵 主编. 基督教与北京教堂文化.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 281–296. ISBN 7-81056-273-8 (中文) .
外部链接
参见
明朝天主教、利玛窦、滕公栅栏
天主教北京教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原文出处:http://www.cnlishi.cn/news/11143.html
以上是关于宣武门-宣武门天主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宣武门-宣武门天主堂;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