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市-教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罗马市-教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教宗
辞源教宗的拉丁文原词“Papa”源自希腊文的“πάπας”,原意为“父亲”,起初用于对任何司铎或主教亲昵的称呼。4世纪或5世纪时,“πάππας”在西罗马帝国仍频繁地用于称呼主教,尽管它已经开始逐渐转变成现代的用途,即局限于称呼罗马主教,而在东罗马帝国,尤其是在希腊和俄罗斯,司铎仍然称为“πάπας”。但早在3世纪,亚历山大港主教对埃及的各主教实行了集权,有意识地仿效罗马主教的管辖方式。在尼吉亚大公会议后,罗马主教立即亚历山大港大主教以管辖的优先权,并使用了“亚历山大港教宗”的称号,该称号现在演变成为希腊正教会、以及科普特教会的“亚历山大港及宗徒圣马尔谷之座的教宗(英语:PopeoftheCopticOrtho辞源
教宗的拉丁文原词“ Papa ”源自希腊文的“ πάπας ”,原意为“父亲” ,起初用于对任何司铎或主教亲昵的称呼。4世纪或5世纪时,“ πάππας ”在西罗马帝国仍频繁地用于称呼主教,尽管它已经开始逐渐转变成现代的用途,即局限于称呼罗马主教,而在东罗马帝国,尤其是在希腊和俄罗斯,司铎仍然称为“ πάπας ”。
但早在3世纪,亚历山大港主教对埃及的各主教实行了集权,有意识地仿效罗马主教的管辖方式。在尼吉亚大公会议后,罗马主教立即亚历山大港大主教以管辖的优先权,并使用了“亚历山大港教宗”的称号,该称号现在演变成为希腊正教会、以及科普特教会的“ 亚历山大港及宗徒圣马尔谷之座的教宗 ( 英语 : Pope of the Coptic Orthodox Church of Alexandria ) ”。
沿革
从《宗徒大事录》时期开始,使徒们在犹太会堂讲道,
教宗的三重冕,象征教宗之训诲、圣化、治理三项神权
教宗徽章
而主教之所以在社会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也有其历史因素。初代教会由于圣经及使徒书信多半由人工抄写在羊皮上,流传并不普及,许多基督徒难以直接阅读,无法了解教义,因此各种的“异端”教义容易流传。特别是诺斯底主义的流行使得长老们在试图消灭这些“异端”的过程中,加强了这些主教的权力。 其次,由于初代几位具影响力的教父(也就是教会领袖,特别是初代教会的神学家)十分看重与强调主教制度,无形中提高了主教的地位。例如伊格纳修、爱任纽、居普良等,其中居普良提倡主教制度最为出力,他说,一切的主教都是平等的,背叛主教就是背叛教会 。到了国教时期,罗马帝国形成五个主要主教制度,即罗马主教、亚历山大港主教、安提阿主教、君士坦丁堡主教、以及耶路撒冷主教,五个主教明争暗斗,都希望能成为主教之首,直到教兴起后,耶路撒冷、安提阿和亚历山大港教会都因穆斯林势力入侵而衰落,剩下罗马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分别成为西东方教会重要领袖,而罗马主教在政权分裂的西部地区因数次与入侵蛮族成功的谈判,其社会重要性更远超过政权,成为西部有政教实权的人物 。
罗马主教权高于其他地区主教,有以下八个原因:
罗马是罗马帝国的首都
相传使徒保罗与伯多禄都是在罗马殉道,因此罗马的宗教地位就更高
罗马城曾在尼禄时期被放火烧城,作为基督徒的借口。保罗与伯多禄在此次中殉道,罗马城受到帝国最大的,因此受到基督徒钦佩
罗马教会曾慷慨救济灾荒,特别是耶路撒冷饥荒
330年,罗马帝国首都迁到拜占庭后,罗马主教就成了西方教会的领袖
公元4-5世纪,当东方教会在争论神学问题时常会找罗马主教来主持公道,因为相较于东方教会受希腊文化影响,倾向神秘主义,较为感性,罗马所代表的西方教会受罗马法的影响,重视用逻辑推理,严谨的方式解读圣经,所以东方教会常找西方教会的罗马主教来做判定
罗马教会人才辈出有许多杰出神学家
基于对《马太福音》第16章第18-19节的解释,他们认为圣伯多禄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所以罗马主教继圣伯多禄之后拥有主教的正统。
在整个中世纪,由于《圣经》的不普及,对《圣经》的解释都由各地方主教担任,主教的权威甚至高于《圣经》的权威,同时基督教信仰也在这时期控制整个西方世界,罗马教会有了教廷的称呼,罗马主教也有了教皇或教宗的称呼,其影响力及影响范围甚至超过政权,政权的执政者也都受教宗的加冕,教宗可以从各地教会获得捐税,掌握神职人员的任用以及教会司法权。
一直到13世纪下半叶,英法两国的皇室贵族,因自身利益不愿受外来势力影响,无法容忍罗马教会干涉各国政治,公元14-15世纪,英、法在神职人员任用及教会司法权上便归到君主手上,但仍向罗马教廷纳税。中古时期,由于神职人员的腐败,教廷势力渐渐低落,公元1300年左右,意大利和法国彼此争夺对教会的影响力,教廷一度迁移到当时为教宗领地但临近法国的亚威农(现今为法国领地),形成七任教宗都在亚维农治事的亚维农时期。之后,甚至出现同时有两个教廷与两位教宗的局面,公元1409年,巴黎大学的教授们提议召开比萨会议,会议中决议将两位教宗都撤职,另立一位新教宗,然而此次会议法义的两位教宗都没有出席,各国仍自拥各自认定的教宗,因此比萨会议后形成了有三个教宗的局面。一直到公元1415年的康士坦斯大公会议,才正式取消了三个教宗的职位,消除了教会的分裂,也把教宗的权力限制在立法团体——即大公会议,但仍无法解决教廷腐败的问题。在公元1517年,在马丁的宗教改革中,因为马丁在数次与大公教会的辩论中,始终坚持圣经权威高过主教权威的论点 ,持此观点的新教便由大公教会分裂出来,新教也称为改革宗、更正教、宗或广泛称为基督教会。原来的大公教会,一般也称为天主教,便仍保存原来的教廷与教宗制度,而新教由于马丁人人皆祭司的观点,强调每个个人都可以借由读圣经、祷告直接明白上帝的旨意,不需透过主教或神职人员做为媒介 ,因此产生了非主教制的教会体系,但依然有维持主教制的新教教会,如圣公宗。
头衔
教宗的完整头衔是: 罗马主教、基督之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意大利首教
2006年《宗座年鉴》删除了“西方宗主教”( Patriarcha Occidentis )的称呼。它的上一次修订在1969年,当时教宗保禄六世把“天主众仆之仆”加于名号之中,并删除了“光荣在位”的语句 。
由于教宗在中世纪时拥有超乎西欧世俗君王而与中国皇帝近乎对等的地位,曾在明末天主教被译为“ 教化皇 ”,继而影响周边同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 。 另外在西方世界,教宗有时也会被敬称为“圣父”( Holy Father ),其意为“神圣的父亲”,与三位一体所指的圣父不同 。
职权
教宗被天主教会认为是耶稣在当今世界的代表,其主要任务即是领导耶稣建立的教会,并将信仰传布到世界各个角落。教宗的 教务职权 ( 英语 : Ecclesiastical jurisdiction ) 被称为“圣座”,是以教宗为中心构成的教务领导团体,除了负责管理罗马的天主教会,还具有代表与领导整个天主教会的功能,现今亦为国际法承认的主权实体,可与世界各国缔结外交关系。
除了宗教职务之外,教宗也是梵蒂冈城国的国家元首,该国由圣座管治。梵蒂冈整个被意大利首都罗马包围,在1870年之前,教宗统治的区域一度拓展到整个意大利中部,其领土——即教廷国,被称为“圣伯多禄的遗产”。尽管授予教宗对这些领土的统辖权的文件,也就是所谓的《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在15世纪被证明是伪造的,教宗对教廷国的统治还是延续至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意大利王国和教宗之间最终的政治协议一直到1929年的《拉特兰条约》才得以实现。1948年通过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再次确定该条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任职方式
教宗是由
现今的教宗选举制度是在1268年—1271年的三年空位期之后,于1274年由 里昂第二次大公会议 ( 英语 : Second Council of Lyon ) 采用的,包括枢机团在选举时必须与外界隔离的规定;而教宗选举在1492年起固定于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举行迄今。
近况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或译为约翰·保罗二世,Pope John Paul II)于1978年58岁时被选为教宗,也是自哈德良六世(1522年—1523年间在位)以来首位被选为教宗的非意大利人。若望·保禄二世于2005年4月2日19:37(UTC)逝世后,于4月2日到18日期间产生职位宗座空缺,4月18日开始的教宗选举,用了不足1天即选出德国籍枢机约瑟夫·拉青格为新任教宗,圣号为本笃十六世。
圣座发言人于2013年2月11日宣布,时年85岁的教宗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因为健康因素,在2月28日晚上8点(欧洲中部时间)正式退位,成为公元1415年以来,首位主动请辞的教宗。
2013年3月13日,梵蒂冈宣布阿根廷的枢机豪赫·马利欧·贝果格利欧当选教宗,尊号为方济各(Pope Francis)。他是额我略三世以后一千二百年来,第一位不是欧洲出身的教宗;亦是天主教史上第一位来自美洲与南半球的教宗,以及首位耶稣会出身的教宗。
参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原文出处:http://www.cnlishi.cn/news/10797.html
以上是关于罗马市-教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罗马市-教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