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吴楚七国之乱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的经过揭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周亚夫-吴楚七国之乱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的经过揭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吴楚七国之乱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的经过揭秘
吴楚七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是以汉景帝意欲削弱汉初封下的诸侯国的实力为起因的一次叛乱。七国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首,以吴楚两国的军队为主力逼犯长安,最后在梁国境内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梁国的军队合击打败了。其实这次的叛乱的失败,离不开吴楚联军所做出的两次重大的战略失误。
刘濞画像
第一就是在起兵之初,因为吴王父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吴军帐下的大将军田禄伯曾提建议,认为将所有大军联合成为一支庞大的军队会有两点劣势。一是庞大的军队行军缓慢,不利于战事的发展,这样会让敌军有足够的时间增援。二是倘若兵分两路,一路,另一路入武关在关中会师,能加大战争胜利的把握。但是遭到反对,认为这样可能会有叛乱的危险。如果吴王采纳了意见,那么另一支军队极有可能同周亚夫与会绕后的军队相遇,战事也极有可能改写。
第二个就是吴楚联军在梁国境内遇到顽强抵抗的时候,一位姓恒的将军建议扬长避短。不在梁国浪费时间,而是率大军直取洛阳,稳定关中,即便不能拿下长安,也能定下天下大势。然而众人认为恒将军年少无知,没有经验,所以也未采纳。最后,他们在梁国僵持的时间里,周亚夫有了充足
吴楚七国之乱,虽然起初胜在了早先有所预谋和声势浩大的军队上,但是最后还是输在了没有长远的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
早先汉高祖刘邦分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里经过多年的经营,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大大地提高,在汉朝文帝、景帝时期就对中央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于是中央开始削弱地方诸侯的实力,但遭到抵抗,七个诸侯国联合起兵造反。这七国分别是刘濞的吴国、刘戊的楚国、刘遂的赵国、刘辟光的济南国、刘贤的淄川国、刘昂的胶西国和刘雄渠的胶东国。
七国之乱
在这七国之中势力最大最强的当属刘濞的吴国。当年高祖刘邦陆续分封了九位诸侯王,这些诸侯王的地位仅仅次于中央的皇帝。他们在自己广袤的封地里独揽大权,铸造金币,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而吴国的刘濞就凭借自己封地内丰厚的铜矿,大肆开采,众多亡命之徒都为他效命。天长日久,势力渐渐膨胀,终于在七国之乱中有实力成为众王之首。并且在战争当中,公然自称为东帝,同西边的汉景帝对抗。
实力其次的就是楚国的刘戊,他是汉高祖刘邦四弟的孙子,楚国的第三任王。刘戊为人轻佻,不守礼法。汉景帝二年,太后去世。刘戊在长安守孝期间还时常饮酒作乐,纵欲无度,被人告发。汉景帝就趁机削了刘戊的部分封地,这就令他对朝廷怀恨在心。汉景帝三年,刚好碰到吴王起兵反抗朝廷,刘戊也就率领强悍的楚国军队加入了叛乱当中。
其他的诸侯王虽然实力不如吴、楚两国,但是仍旧不可小觑。当七国的部队会合后,足有五十余万,远超汉廷派出的十万军队,但是他们还是输在了短小的眼光和道义上。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主的七国诸侯,不满汉景帝的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于是一起抱团组成联军对抗长安的中央王朝。汉景帝在诛杀献策削藩的晁错试图平息七国之乱失败后,下定决心起兵,统领汉军以及诸大将的就是周亚夫。
周亚夫画像
因为七国早先就已经约定好了,所以联合军队在叛乱的初期得以顺利进行,向西连拔数座城池。但是到
不过面临声势浩大的七国联军,梁王刘武也是心里发虚,一直催着周亚夫发兵救援。熟谙兵法的周亚夫认为此时的叛军气势过旺,正面与之相抗不是明智之举,所以就一直按兵不动,任梁王喊破喉咙也不行。不过周亚夫也不是一味无脑地等候叛军打累了,而是暗地里派兵攻占了叛军的粮草营,导致联军失去了供给,士兵们也就没有了力气战斗,整个军队的士气大幅下降。
眼看叛军士气降低的周亚夫,便和梁国内的军队联合夹击了七国联军,不多久联军就被打的四分五裂。为首的吴王刘濞带着自己的残兵逃到了东越,最后还是被越王斩下首级献给了汉朝。其他六位诸侯王前前后后都自杀身亡,七国之乱也由此平定。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周亚夫懂得忍耐等候时机,也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机会,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
原文出处:http://www.cnlishi.cn/news/9281.html
以上是关于周亚夫-吴楚七国之乱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的经过揭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周亚夫-吴楚七国之乱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的经过揭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