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谶纬”是什么东西?刘秀为何对此深信不疑?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光武帝刘秀-“谶纬”是什么东西?刘秀为何对此深信不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谶纬”是什么东西?刘秀为何对此深信不疑?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秀为何迷信谶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网。
谶纬是一种古老的吉凶预测学,所谓谶,就是通过文字、图案、语言等,以隐晦的方式预示未来吉凶,通常跟政治挂钩,代表上天的意志。所谓纬,亦称纬书,是对图谶符谶等预言的辑录,相对于经书而言称纬书。
通俗地说,谶纬学说就是研究神道方术,假借天命对未来作出预测的迷信活动。只不过这个迷信活动上升到了学术研究的层次,一度与儒家经学并驾齐驱,甚至与经学相互渗透。
举几个历史上最有名的图谶案例:秦朝的“亡秦者胡也”、汉武帝时期的“代汉者当涂高”、唐朝的“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等等。
谶纬起源很早,但是真正发展成为“流行病”,始于西汉末年,到东汉逐渐变成主流意识形态,风头盖过了经学。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个坚定的谶纬主义者,堪称明君圣主的刘秀,一辈子在谶纬上没少干荒唐事。建武元年登基之
谶纬横行世界里的“反谶三剑客”
1. 郑兴
郑兴是东汉初年四大学术泰斗(桓谭、郑兴、杜林、陈元)之一,他专长于《春秋左氏传》,东汉《左氏传》学派,半数出自他的门下。新朝时期,他和弟子们,曾经与大名鼎鼎的国师公刘歆,一起研讨、宣讲《左氏传》。
郑兴信天命,却不信谶纬,他是个有神论者,信奉天人感应。同时他他不认为上天会降下“圣旨”(谶),所有的图谶符谶只不过是伪造的罢了历 史 网。
2. 尹敏
尹敏的思想大体上接近郑兴,也是个反对谶纬的有神论者,同样主张“以五经仁义正道为本”。
东汉开国不久,刘秀命尹敏整理新朝遗留下来的图谶,尹敏不愿意,他说:“谶纬不是圣人之言,错误颇多,会贻误后代。”刘秀不听,赶鸭子上架,尹敏干出了一件劲爆的事:
“敏因其阙文增之曰:‘君
他见一个符谶有缺文的地方,就提笔在那里补上一句“君无口为汉辅”。“君”无口,就是“尹”,意思是姓尹的要当辅臣做宰相!
刘秀被搞愣了,问尹敏你这是啥意思?尹敏大大咧咧地说,图谶那玩意前人不就是这样随便增增减减嘛,我也学学,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也能梦想成真!
尹敏直指图谶的本质,这东西按理来说应该是上天降下来的,可事实上基本都是伪造的,根本不靠谱。你刘秀当初不是凭《赤伏符》,就任命一个不知从哪
用你的矛戳你的盾,看你怎么办!
3. 桓谭
桓谭是两汉之间最伟大的经学大师,也是天文学家,他甚至被人誉为“素丞相”(相对于孔子的“素王”称号),他的《新论》被推崇为可以与《论语》比肩。
跟郑兴、尹敏不同,桓谭是个无神论者,更是一个坚定的反谶纬学者,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的先驱。
当然,在谶纬横行的时代,桓谭为他的学术思想付出了巨大代价,他一生多次上疏刘秀,陈述自己的治国理念,痛斥谶纬的“奇怪虚诞”:
“孔子难言天道性命,子贡等人不得而闻,后世俗儒岂能通之!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
可惜刘秀对桓谭的奏疏,要么直接扔垃圾桶,要么就是“不悦”,桓谭为此还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三剑客合璧也不敌皇权的威力
郑兴、尹敏和桓谭,就像浑浊世界里一股清新的风,更像是一把刺穿黑暗的利剑,但是在皇权面前,三剑合璧也难免剑折人销。
有一次,刘秀向郑兴咨询祭祀事宜,郑兴的回答,差点让他蒙难:
“帝尝问兴郊祀事,曰:‘吾欲以谶断之,何如?’兴对曰:‘臣不为谶。’帝怒曰:‘卿之不为谶,非之邪?’兴惶恐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所非也。’帝意乃解。”
刘秀想凭谶纬定郊祭典仪,郑兴仅仅说了句我不懂谶纬,惹得刘秀大怒。郑兴还算识趣,以“我没学过谶,不代表谶就不对”,逃过了处罚。因为不依附谶纬学说,郑兴终生得不到重用。
尹敏公然挑战刘秀,但是方法太巧妙,让刘秀竟然没办法动怒,虽逃过责难,同样也一辈子位居纤末,不得伸展。
桓谭不像郑兴那么圆滑,也不像尹敏那么技巧,他对谶纬迎头痛击,显得那么义无反顾。由此桓谭不光一辈子不得志,下场还很悲凉:
“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刘秀想筹建灵台以观天文星象,在选址讨论会上,刘秀问桓谭,以谶纬决定怎么样?桓谭忍了半天没忍住,还跟刘秀顶嘴,说谶言不是经典。
盛怒之下的刘秀失去理智,竟然差点杀了桓谭。可怜七十多岁的老人家,把头都磕破了,才换回一条命,在发配六安郡的途中郁郁而终推荐。
以郑兴、尹敏和桓谭的学问,倘若放在西汉末年,他们必然位居宰辅,这就是王充为何称桓谭为“素丞相”的原因。可惜三人一辈子都在中低级别混,他们的治国理念从来就没被接受过,还被刘秀折磨得七晕八素。
那么,刘秀为何如此迷信?他就从来没有怀疑谶纬的不可靠吗?
刘秀对谶纬认知的三个阶段,迷信背后有文章
刘秀对谶纬的信,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不能不信”,第二阶段叫“不得不信”,第三阶段叫“不许不信”。
“不能不信”是主动的信,是当时儒学大环境下的自然熏陶,也可以说那是一种盲目迷信,刘秀接受的就是这个教育。
更主要的是,“汉室复兴,刘秀为天子”的谶言,直接将他带入其中。虽说刘秀也知道,那个“刘秀”其实不是他,恐怕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个强烈的呼声:为什么那个刘秀就一定不是我呢?
所以,刘秀登基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要亲眼看一看,那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赤伏符》,那里面是否真的有“刘秀”两个字。
当刘秀看到了彊华献上的《赤伏符》后,心里顿时凉快了,也豁然开朗了:敢情这玩意不靠谱,一看就不是真的。现在真假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天下人都信,我这个受益人,当然必须信,装也要装成信徒!
从这个阶段起,刘秀对谶纬变成了“不得不信”,一切从政治需要出发,事实退居其次。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当他发现新朝遗留的图谶,很多都是有利于王莽的,他特地让尹敏篡改内容:
“帝以敏博通经记,令校图谶,使蠲去崔发所为王莽著录次比。”
很显然,刘秀已经完全洞悉,曾经被奉若神明的图谶,其背后都是假大空。他令尹敏捉刀篡改,其实就已经失去了对谶纬的敬畏之心,谶纬已经堕落为他的工具了。
那么,刘秀为何还要表现出对谶纬的执著呢?这就是他的第三阶段“不许不信”,他要把谶纬学说,打造成东汉帝国新的意识形态,从“假神”变成帝国新的精神信仰,所以,包括他自己在内,所有人都必须信!
从这一刻开始,一场由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三代帝王主导的纬学造神运动拉开帷幕。刘秀召集当世的谶纬大师们,在前人《七纬书》基础上,杂糅《论语谶》、《河图》、《洛书》,编撰成八十一篇谶纬。
中元元年,刘秀下令正式颁布图谶于天下,规定所有儒生必须读谶纬,否则不能入仕。由此,谶纬被称为“内学”,五经反而下降为“外学”。
至此,谶纬成了皇权为天下人精心打造的精神信仰,他可以不信,老百姓必须信!
谶纬学说的政治工具属性,才是刘秀迷信的必然性
推荐阅读:李莲英为何能长久深受慈禧恩宠?李莲英有何过人之处?
从个人信仰,变成政治需要,再塑造成精神信仰,刘秀这么费尽心机,到底为了啥?
当然是为了政权的统治需要!谶纬学说至少为东汉政权做出了如下几大贡献:
1. 验证了东汉政权的合法性
刘秀建立的政权,除了他本人姓刘,其实跟西汉没有一点关系。每朝开国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要验证政权的合法性。但是谶纬帮刘秀省却了这个麻烦,他借“汉室复兴”的谶言,宣布自己是按照天命,恢复了汉政权,而不是建立了新政权。
2. 验证了刘秀皇位的合法性
神秘的《赤伏符》,就是刘秀的护身符,没有哪个比上天的指示更具说服力。
3. 统一了天下百姓的思想
谶纬学说还推动了儒学的宗教化进程,宗教化的儒学,反过头来又以神的意志,宣扬统治阶级的思想,对加强思想统一,强化政权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图谶这东西,有史以来就存在,之所以一直没有泛滥成灾,就是因为它本不靠谱,要么人为造假,要么牵强附会。可是一旦当它变成工具,甚至为政治利益服务的工具时,它就像一个基因被改造的怪兽,迅速疯长。
所以,谶纬的畸形发展,本质上并不是刘秀本人的迷信,刘秀也早就看穿了图谶的欺骗性。假如否定谶纬,就是打自己的脸,给自己的皇位抹黑。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继承并改造谶纬,让谶纬迸发新的生命力,为自己在老百姓的思想里,植入一个对汉家天下的信仰!
郑兴、尹敏和桓谭的悲剧在于,他们根本没看透这一层,误以为刘秀是盲目迷信,试图通过对学术的自我坚守,来影响和改变刘秀。殊不知,光武大帝的思想深邃,岂是迷信二字就能概括的!
推荐信息:
>>> 丑女嫫母介绍 嫫母衣锦的故事是怎样的
>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90346.shtml
以上是关于光武帝刘秀-“谶纬”是什么东西?刘秀为何对此深信不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光武帝刘秀-“谶纬”是什么东西?刘秀为何对此深信不疑?;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65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