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介休市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介休-介休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介休市
历史春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置邬县。秦置界休县。新莽改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改介休县,以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介之推死亡在其境内的绵山(介山)上而得名。十六国时期邬县、介休县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置介休,十九年复置邬县。北齐天保年间并入永安县。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恢复。大成元年(579年)改名平昌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析置灵石县,十八年复名介休县。其后先后隶属太原郡、西河郡、汾州、汾州府等。1992年撤县设市。地理区位介休地处太原盆地和太岳山的结合部,太原盆地西南端,太岳山北侧,汾河南畔。气候介休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冷,夏季闷热,春秋较短。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9℃,年平均气温10.6℃,降水量455毫米。行政区划介休市历史
春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置邬县。秦置界休县。新莽改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改介休县,以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介之推死亡在其境内的绵山(介山)上而得名。十六国时期邬县、介休县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置介休,十九年复置邬县。北齐天保年间并入永安县。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恢复。大成元年(579年)改名平昌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析置灵石县,十八年
地理
区位
介休地处太原盆地和太岳山的结合部,太原盆地西南端,太岳山北侧,汾河南畔。
气候
介休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冷,夏季闷热,春秋较短。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9℃,年平均气温10.6℃,降水量455毫米。
行政区划
介休市辖5个街道、7个镇、3个乡。
街道:北关街道、西关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
镇:义安镇、张兰镇、连福镇、洪山镇、龙凤镇、绵山镇、义棠镇
乡:城关乡、宋古乡、三佳乡
交通
介休站
铁路: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介西铁路(介休-阳泉曲镇)介休站
公路: 大运高速公路、108国道、221省道、 242省道
经济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高
物产
矿产有煤炭、铝钒土、石膏、粘土、石英矿、硫铁、石灰岩、紫砂、蛭石、紫木节、水晶、硝石、磷矿、石棉等。
野生动物有土豹、林麝、青羊、穿山甲、马雕、狼、狐、獾、山猪等。
中草药材有猪苓、地骨皮、香加皮、荆芩、山桃仁、酸枣仁、麻黄、黄芩、板蓝根、紫苏、椿根皮、绵贝、元胡、大叶三七、荔枝草、野山参等。
土特产主要有
风景名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祆神楼、介休后土庙、洪山窑址、张壁古堡、回銮寺、介休东岳庙、太和岩牌楼、介休五岳庙、介休城隍庙、云峰寺石佛殿、介休源神庙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郭有道墓
晋中市文物保护单位:介休文庙、介休关帝庙、南垣山墓群、曹墓
介休市文物保护单位
绵山:是山西省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区域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原文出处:http://www.cnlishi.cn/news/8353.html
以上是关于介休-介休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介休-介休市;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