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三国中曹操和张鲁的阳平关之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曹操-三国中曹操和张鲁的阳平关之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三国中曹操和张鲁的阳平关之战!
建安十三年,张松前往许昌请曹操发兵攻打汉中,以解除张鲁对益州的威胁,曹操当时拒绝了uxjc
如果攻打汉中张鲁,曹操最担心的是江东孙权乘机进攻合肥,西凉韩遂和马超也有趁火打劫的可能性,所以攻打汉中并没有那么简单。建安十九年,曹操在濡须大举进攻孙权,给了孙权极大的震慑,使孙权一段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同时遣夏侯渊打败马超韩遂,控制住陇右河西等地,彻底解决汉中侧翼的隐患。
建安十九年,刘备占领益州之后,也准备攻取汉中,曹操为抢在刘备之前取汉中,于是决定发兵攻打张鲁。曹操在用兵策略上做了充足的准备
但是百密一疏的是,在选择行军路线这个关键问题上,曹操获得的情报有误。进军汉中有四条路线,分别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陈仓道。曹操最后选择走陈仓古道,陈仓古道必须经过阳平关,手下的降将告诉曹操,阳平关两山之间相距较远,中间有宽阔的地带,曹操认为宽阔地带适于大部队进攻作战,因为曹操的人马有十万之众。不过等曹操来到阳平关就傻眼了,两边高山险峻,中间很狭窄,属于易守难攻的地方。
曹操大军在如此狭窄的地带难以展开,人数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在对阳平关攻打几日之后毫无进展,自己却损失很大,曹操认为这样下去不利于作战,于是打算撤军。曹操对于大的情报都很重视,对于路线这种小情报却忽视了。细节因为“小”,所以更容易被忽略,细枝末节往往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影响事情的结果。选对了路线,进攻就会顺利许多,选错了就损失巨大甚至失败。
在曹操在撤军之时,征求手下谋士的意见,这时谋士刘晔对曹操说了四个字“不如致攻”,意思是说进行一次特殊的进攻,曹操立马明白了刘晔的意图,利用撤军迷惑张鲁,等张鲁在阳平关的守兵得知曹操退兵,放松警惕之时,
推荐阅读:爱新觉罗·东莪:她远离了朝廷,嫁到了内蒙,这或许对她是最好的选择
刘晔对攻下阳平关立有大功,但刘晔为何没有对曹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呢,而是含蓄的说了四个字, 这就是刘晔的聪明之处。作为谋士给领导出谋划策是必要的,但不能让领导觉得下属比自己还高明,刘晔点到为止,曹操心领神会,既能让曹操了解自己的能力,又显得曹操很英明,要是锋芒太露,难免和杨修一样。
系统推荐:
>>> 明思宗朱由检简介 明朝亡国皇帝崇祯怎么死的?
>>> 2016春节送礼送什么?春节送礼送推荐
>>> 曾是一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71356.shtml
以上是关于曹操-三国中曹操和张鲁的阳平关之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曹操-三国中曹操和张鲁的阳平关之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7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