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大清比隋朝长命,可为何打仗时杨广能凑齐百万人,但咸丰帝却不行呢?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杨广-大清比隋朝长命,可为何打仗时杨广能凑齐百万人,但咸丰帝却不行呢?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大清比隋朝长命,可为何打仗时杨广能凑齐百万人,但咸丰帝却不行呢?
在古代中国的封建时期,行军打仗是历代王朝时常做的事情。而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争中,双方不是在比拼武器的先进程度,而是士兵的多少。通常军队的规模越大,能获得胜利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虽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在汉唐时期,中国的人口并不算庞大,而会在明清的时候才抵达了巅峰。按理说,人口越多,能够召集的士兵就越多。但在明清之后,却出现了人口和军队成反比的状态。秦朝末年,刘邦攻打西楚时,尚能派遣56万的军队;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高达80万人;而隋炀帝杨广为彰显国力,攻打高丽时,派遣出的军队甚至高达百万。而大清比隋朝长命,但为何在打仗用兵之时,杨广能凑齐百万军队,但咸丰帝却不行呢?
军队召集数
首先,每个朝代的制度是有所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制度叫做民军制。也就是说当时的家庭要至少出一位壮丁,在需要战争的时候能够随时派遣,这名壮丁要充当军队的“正卒。”剩余的男丁,
推荐阅读:元代著名河防大臣 水利学家贾鲁简介
不过弊端就是,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并不高,毕竟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但
咸丰帝之所以无法像隋炀帝那般召集百万军队,主要原因是制度的问题,而并不是咸丰帝没有号召力。但归根结底,还是清朝后期的过度没落。毛主席曾言:“兵贵精,不贵多。”也就是说军队要注重整体质量,而不要一味地注重数量。宋代司马光也曾言:“养兵之术,务精不务多。”培养一百个精兵,远比号召一千个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士兵,要强悍许多。隋朝的开国功臣韩擒虎,当年便是率领了五百精兵便剿灭了陈国。当年虢亭之战,刘备率领了将近70万的大军,陆逊只带了五万人,最后刘备却输了。相反,如果军队规模庞大,士兵的战斗力薄弱的话,反而会削弱打仗的效率。不仅如此,还会给后勤部带来额外的负担和压力。
推荐信息:
>>> 刘备错失的五个将领 有了他们就可以横扫天下了
>>> 咸丰皇帝的皇后是谁? 清朝咸丰帝的后妃有几个?
>>> 蒙古国想成为永久中立国?瑞士花了300年才成功
>>> 维吾尔族的“刀郎舞”有着怎样的特点和风格
>>> 盘点诸子百家的9大家有哪些?一篇文章让你了解清楚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71327.shtml
以上是关于杨广-大清比隋朝长命,可为何打仗时杨广能凑齐百万人,但咸丰帝却不行呢?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杨广-大清比隋朝长命,可为何打仗时杨广能凑齐百万人,但咸丰帝却不行呢?;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7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