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后人对他评价如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道光皇帝-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后人对他评价如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后人对他评价如何?
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后人对他评价如何?,大清王朝到了道光朝的时候可谓是江河日下,落寞之态已经尽显无疑,整个朝野也是死大清王朝到了道光朝的时候可谓是江河日下,落寞之态已经尽显无疑,整个朝野也是死气沉沉甚至是沆瀣一气,丝毫没有了大清之初奋进之活力。
都说大清王朝在道光皇帝手中走向迟暮的原因之一就是所用之人皆是无作为的平庸之辈,前后两任军机首辅,先是曹振镛,为官几十载,清史稿书写其平生事迹仅仅七百多字,一生秉承“多磕头,少说话”的自保之道,我们当然不能说曹文正公(曹振镛死后谥号“文正”,“文正”乃文臣最高谥号)是奸臣,但是身居要职的他确实对国家的贡献很有限。另一位穆彰阿那就更是滑头一名,整天就揣测皇上的想法,永远是在顺着皇上意思的大前提下,尽可能的“搞破坏”,至于他的为官水平和所作所为我就不多说了,从咸丰皇帝继位之后对于人事安排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将穆彰阿“踢出”军机处并且永不叙用,由此可想而知穆大人的能力和为人了。
说到底这些庸碌之臣集现在道光朝主要责任还是道光皇帝,皇帝老儿信任这类不愿意“搞事情”的大臣,正是因为他们为官风格基本上和道光皇帝的执政风格相吻合,才能够身居高位,道光皇帝人事安排之败笔几乎毁了整个王朝基业。
难道道光朝所有的朝臣都是如此中庸甚至无能吗?道光皇帝虽然生性保守,但是他毕竟不是昏君,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道光皇帝还是勇于做出一些改变,启用一些有能力、有魄力之人以改观当下之窘境。下面介绍的这位在道光朝被委以重任的封疆大吏,真正是给死气沉沉的道光朝注入了难得地活力,他就是改革先锋,官至两江总督的陶澍。
如果以我国地域之分,晚清政坛人才辈出且影响力最大的地域是哪里?答案自然是湖南,以胡林翼、曾国藩和左宗棠等杰出人物皆出在湖南,倘若没有这些湖南大佬的鞠躬尽瘁,大清至少提前半个世纪就得灭亡,而且国家不知道会让侵略者折腾成什么样子。然而最先成为晚清政坛先锋的湖南人并不是前面提及的三位人杰,而是这位陶澍。尽管陶澍名气不及那三位阁老,但是其功绩绝非胡、曾之下。
陶澍一生政绩颇丰,本文仅捡其主要两大改革举措讲述,其一为南粮北调改漕运为海运,其二为打破国家盐业垄断模式。
以时间为顺序,先表改漕运为海运。大清王朝虽然政治中心在北方,但是经济中心绝对在南方,号称鱼米之乡的江浙,向来是大清王朝的“大粮库”,南方所产之粮需要利用运河运送至北京城,这样京城大佬和百姓才能有饭吃。这通过运河运输粮食的工作称之为“漕运”。
道光四年,南方雨水不给力,再加之运河常年受泥沙淤积,导致水位过浅根本无法进行漕运作业,粮食迟迟不能运抵京城。道光四年春节刚过,大清王朝记年来到道光五年,望眼欲穿的粮食还是未到,京城粮食供给已经告急,皇帝再也坐不住了。
可能你根本想不到,改漕为海的这一颠覆历史的想法竟然出自道光皇帝。皇帝试探性地提了一下建议,很多一筹莫展的大臣似乎有了灵光,大学士英和上书陈述海运乃当下之必要,并且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道光皇帝决定顶住各方的反对压力,试行海运漕粮。为此,特意调安徽巡抚陶澍为江苏巡抚和派遣自己爱臣琦善为两江总督,看来道光皇帝这次是要来真的了。
由于之前从来没有实施过海运漕粮,再加之内陆漕运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实际真正支持海运的只有陶澍一人,琦善也是摇摆为难,但是琦善永远是紧随皇帝脚步,因此陶澍就大刀阔斧地干起来。陶澍实施一些列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负等)来招募承揽这次漕粮运输的海运沙船,告示一经张贴报名者争先恐后接踵而至,很快一千多只船只招募完成。道光六年二月,装载第一批漕粮的沙船鱼贯而入驶进大海,仅用半月时间就将漕粮运抵天津口,要知道漕运的运输时间是4-5个月,并且运输的成本只有漕运的一半多一点儿。
海运成功的消息传至道光皇帝,皇帝十分高兴,对陶澍之能力格外赏识,对陶澍更加信赖。相比陶澍个人成就,这次海运成功之意义就更加非凡,它不但开启了中国大规模海运之先河,更是开启了民商督办公办的现代化商业模式,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次划时代之举。可惜的是,由于漕运背后牵扯利益太大,海运在道光朝并没有得到长足发展,道光皇帝终究还是一位缺乏魄力的平庸君主。
说完海运我们再来看盐业改革。
看过《大清盐商》这部电视剧的朋友会对盐商有所了解,这些人垄断国家盐业,巨大的利润使得盐商富可敌国。但是,到了道光年间盐商不再如此风光,一方面是私盐泛滥,以高品质低价格占据大片市场,同时盐商是世袭产业,后世继承者早已没有了先祖们的精气神和经营头脑,面对销量锐减,利润一减再减的盐业生意,他们能够相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在盐中掺入更多的沙子,如此一来,盐业凋敝实属必然。国家盐业凋敝将会直接影响国家税收,所以此时道光皇帝比那些败家子的盐商后人更着急盐业问题,危难之际他启用了陶澍。
道光十年,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开始对大清盐业进行改革。陶澍改革的第一把火就是惩治盐枭,打破世袭垄断的盐业制度。既然现在的盐商们不思进取,不想好好经营,那就将经营权转交给那些想好好干的人。陶澍决定改革先从波及面相对较小的淮北盐场开始,他的改革方式并不是传统地私盐贩卖,因为陶澍深知靠“打”是绝对不会长久的,反倒会浪费更多精力和成本,他的做法是将代表合法经营盐业权的盐引卖给那些私盐经营商,这样那些私盐经营商会对政府感恩戴德,这样既有效遏制私盐对国家盐业的冲击,同时又能够快速的增加国家税收,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可谓是一劳永逸、事半功倍。
那些之前的盐枭很不甘心自己的产业眼睁睁地被人瓜分,他们动用关系企图弹劾陶澍,但是面对盐业改革不可逆转的大势,和蒸蒸日上的成绩,很多人已经被陶澍的政绩所折服。就连当时的首辅,以盐业起家的曹振镛都置个人家族利益与不顾,大力支持陶澍的改革,为此他说了一句流传至今的佳句:“天底下还能有被饿死的宰相吗?”言外之意,陶澍你放手干吧,老夫挺你!
陶澍一生为官清廉,一直致力于摒除疲敝而政绩斐然,最后也是病逝在两江总督之任上,当道光皇帝闻讯陶澍病逝十分悲伤,特追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这是对陶澍一生功勋之肯定。
而陶澍与左宗棠这忘年之交更是一段佳话,官至两江总督的陶澍与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左宗棠十分交好并且成为儿女亲家(陶澍之子陶桄娶左宗棠长女左孝瑜)。陶澍不介门第之差成就了陶、左两家几代人之
咸丰帝:穆彰阿身任大学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小忠小信,阴柔以售其奸;伪学伪才,揣摩以逢主意。从前夷务之兴,倾
赵尔巽:守成之世,治尚综覈,而振敝举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原文出处:http://www.cnlishi.cn/news/7923.html
以上是关于道光皇帝-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后人对他评价如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道光皇帝-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后人对他评价如何?;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