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历史上最像穿越者的皇帝王莽,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王莽-历史上最像穿越者的皇帝王莽,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历史上最像穿越者的皇帝王莽,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
王莽在中国历史上绝对当得上“奇葩”二字,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民选”皇帝,最早的一个通过和平演变篡夺政权的皇帝。他开创了一个极为另类的王朝“新”朝。他既是“开国之君”,同时也是“亡国之君”,他被天下人的狂热舆论推上了皇帝宝座,却又因天下人的极度憎恨而身死国灭。此前,王莽是一个因循守旧、食古不化的腐儒。他托古改制,言必称三代,口不离孔孟,试图实现儒家信徒梦想中的“井田制”,行为迂腐、荒谬至极,最终遭到惨败。然而在网络时代,画风突变。很多网友从王莽身上看到了现代气息,如他大搞土地国有化,实行专卖制度,限制奴隶制,还进行了币制改革。乍一看,王莽的政策甚至类似于近代以来的社会主义。
然而在笔者看来,王莽的所有政策既不旧,也不算新,不过是秦以来“大政府主义”的滥觞。王莽的所有行为,都与之前的秦始皇、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王莽既不是穿越者,同样也不是食古不化的教条主义者。他只是一个在前代基础上,锐意进取的改革家而已。
汉朝的社会危机与王莽的崛起
西汉末年,强盛一时的大汉王朝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当时的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流民四起,暴动丛生。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对于汉朝的前途都相当悲观。希望汉朝皇帝禅位给外姓的思潮,犹如一团野火,很快烧遍了整个中国。
然而,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西汉的政治经济危机呢?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地方豪强的过度发展以及中央统治阶级的急剧腐化。从汉元帝开始,中央政府就对地方豪强失去了制约。汉元帝从小受到儒教教育,相比其父汉宣帝,他对于地方豪强的控制就相对仁柔的多。商鞅有云:“国弱民强,民强国弱。”在古代社会,“国”与“民”往往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力量,“国富民强”在事实上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历朝历代的封建政府都相当注重“弱民之术”。而汉元帝这个书呆子皇帝,很显然忽视了这一点,盲目遵从儒家“宽政”的原则,最终酿成大乱。
在政府的宽纵政策下,豪强势力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他们加紧对于小民压迫,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与之相对,小农阶层由于要承受豪强和政府的双重压迫,纷纷走向破产。破产的小农要么沦为流民,要么成为豪强荫蔽下的奴婢。在这个背景下,西汉政府手中掌握的户口急剧减少,从而使得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无论是镇压豪强,还是赈济数量多达百万的流民,西汉政府都显得力不从心。当流民们得到不到救助,他们便会选择造反。在成哀两朝,人民起义多如牛毛。
同时,从汉成帝时期开始,外戚势力的过分膨胀也造成了社会公害。王氏、傅氏、史氏等外戚家族,利用皇帝宠信,在民间巧取豪夺,引起了豪强与平民极大的不满。从此以后,汉朝政府人心丧尽,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为了拯救危局,汉朝统治阶层曾进行过多次改革的尝试。当时的社会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懂,无非就是土地兼并和奴婢问题。所以汉哀帝以及孔光等大臣,开始推行“限田限奴婢”政策。希望将豪强和贵族的土地与奴婢数量,限制到一个较为合理的程度。然而,汉哀帝当时非常年轻,并不是一个具有强大威望的君主。实行如此棘手的改革,稚嫩的汉哀帝根本没法推动。“限田限奴婢”之议刚一出台,傅、丁等外戚势力因恐惧自己利益受损,立马跳出来反对。由于得不到强大势力的支持,汉哀帝的改革一败涂地,而汉朝的执政合法性又进一步受到了质疑。
在改革失败后,汉哀帝将希望寄托于迷信,搞了一次“再受命”活动。他将自己的称号改为“陈圣刘太平皇帝”,并祈求上苍,希望将天命再一次给予刘氏。这个闹剧持续了几个月,社会局面没有丝毫好转,汉哀帝又不得不取消了自己“太平皇帝”的称号。
“再受命”活动的失败,给全天下人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汉朝真的失去天命了,刘氏已经不能解决社会危机。所以在全天下士人的心目中,刘氏到了必须挪位置的时候了。而这个时候,社会声望极高的王莽顶了上去。他在全天下士人的支持下,取代汉朝,建立了新朝。
王莽虽然出身于贵族,但是他勤奋好学,孝敬母亲,礼贤下士,并且为流民做了非常多的好事。在天下士人眼里,王莽就是“内圣外王”的代表,是成为尧舜那样圣王的“潜力股”。王莽得到贵族(包括刘氏)、豪强、士人、平民的一致支持,他的“新政”自然也就畅通无阻。王莽的“托古改制”,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魄力极大,连钱穆大师也不由赞叹:“莽
旧瓶装着不那么新的酒
王莽在改革中,有很明显的返古倾向。王莽本身就是个经学学者,对于古代的典章制度十分迷恋,他事事学习古代的周公,颇有改“汉政”为“周政”的趋向。然而,从王莽实际政策的核心来看,与儒家倡导的“周政”似乎毫不沾边,甚至还背道而驰。我们来看王莽所行之政,比如建立官商制度,制定严刑峻法,对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这些往往是儒家极力反对之事,然而“崇儒崇古”的王莽却极力推行。
从实质上来看,王莽的“新政”似乎并不是“周政”,而更类似于“秦政”。王莽之所以托古,只不过为名声不好听的“秦政”,披上一层美丽的面纱。清末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也与王莽新政一样,不过是借古代圣王之名,让自己的改革更加名正言顺。如果说“托古”是一个旧瓶,“改制”其实也不是新酒;因为它的实质是“秦政”,所以是“不那么新”的酒。
“秦政”从实质上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强调政府对于国家的绝对控制,是一种强大的专制主义,也可以说是古典的极权主义。为了维系政权稳定,“弱民”政策是必要的,这也是商鞅、韩非等法家思想家所一再强调的。“弱民”政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利用政治甚至暴力手段,从人民手上捞钱。让他们既不会变成富人,也不会饿死。而弱民的手段有哪些呢?
推荐阅读: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真的那么“性福”,这么多规矩你知道吗?
首先,政府会从经济上掠夺人民,例如收取重税,让人民服更多的徭役;将本来公有的山川河泽国有化,向想要在其中樵采渔猎的人民收税;用货币手段掠夺人民,让市场中充斥劣币,从而搜刮人民……当然,经济掠夺手段还有很多,现在就不一一列举,
其次,政府制定严刑峻法来防止人民反抗。人民受到政府的盘剥,自然会想到反抗,或者做作奸犯科之事。这个时候,严刑峻法就可以起到吓阻人民的作用。
最后,政府会利用各种大事件来维系人心,例如对外发动战
秦朝速亡的结局如同一座警钟,时刻警醒着后来的统治者。对于后世统治者来说,“秦政”是一道诱人的美味,因为它意味着更强的政治权威,以及更多财政收入。然而这道美味又如同河豚一样,虽然鲜美异常,但是也蕴藏着随时置人于死地的毒液。因为推行秦政很容易遭致人民的反抗,从而知道朝廷的灭亡。为此,汉朝统治者发明了相对温和“汉政”,将“秦政”隐藏于儒学之后,也就是“王霸道杂治之”。
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不过也仅限于口头。他所作的一切和秦始皇并无区别,都是极端的专制主义。正如司马光所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奢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董仲舒看出了汉武帝对儒学的阳奉阴违,于是失望地说:“意者有失于古
汉武帝的时代,承接灿烂的文景之治。通过相对自由的经济环境,很多人都富了起来,成了所谓豪强。这些豪强在地方呼风唤雨,虽然
这样情况,其实和秦始皇的时代有些类似。秦始皇灭六国后,旧六国贵族盘踞于各个地方,在地方上仍有极大的话语权,普通的流官根本不是他们对手。所以,秦始皇便使用了相当强硬的政治手段,削弱这些旧贵族从而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对于汉武帝而言,地方上这些“素封”豪强,其威胁性绝对不小于“旧贵族之于秦始皇”,而为了对付他们,自然要运用更类似于秦始皇的手段,也就是弱民之法。例如“盐铁官营”、“垄断铸币权”、“算缗告缗”、“均属之法”,这些政策都不过是实现弱民的手段而已。虽然汉武帝的政策也导致了严重的问题,但是却有效地控制了豪强势力,让汉朝的衰亡大大后延。
汉武帝对于豪强的成功,无疑对王莽有很深的启迪,所以也就使用了与汉武帝同样的政策。只不过王莽改革中,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儒学的成分更浓而已。
王莽失败源于“干而不实”
王莽新政的布局极大,但是每一条都是针对着现有问题。
首先,是“王田私属制”,这项制度是王莽新政的核心,即是废除土地买卖,并控制豪强们所拥有的田地与奴婢数量,其目的在于限制豪强在财富方面的扩张。
然后是“五均六筦”政策。朝廷在洛阳、长安、成都等五个城市设置五均官,进行赊贷服务,其实是政府对城市工商业的统制管理。而“六筦”指的是,盐、铁、酒专卖,政府垄断铸钱,在名山大泽产品收税。其实说白了,“五均六筦“就是实现国家对各类资源的绝对垄断,其中很多制度都是直接源于汉武帝的政策。
再就是币制改革。王莽一共颁布了四次币值改革。王莽废除五铢钱,发行了刀币、泉、布等数量繁杂的货币,货币之间的换算相当复杂。
最后就是强硬的对外政策,王莽几乎向四周所有的国家挑衅,并且还征集了几十万士兵,准备攻打匈奴。
从实质来看,王莽的所有政策都是在广开财路,甚至是对外发动战争。其根本的目的是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而王莽通过种种政策,也的确获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王莽列传》记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长乐御府、中御府及都内、平准帑藏钱、帛、珠玉财物甚众。”在王莽临近灭亡时,手中仍握有六十万斤黄金,这还不算其他仓库所藏的财物。如果真算起来,王莽可能手中握有一百二十万斤黄金。据学者估算,大概相当于当时国民财富的6.7%,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拥有了这笔巨大的财富,王莽才有能力组织起,有史以来最强大军队去围攻昆阳。
王莽的新政的确实现了“国强”的目的,但是“弱民”却远远没实现历+史+网。通过汉武帝之后数十年的积累,豪强所积累的财富已经不是之前可比的。王莽对于豪强的打击,并没有削除他们的反抗能力。况且,豪强们还可以将国家对自己的打击,轻而易举地转嫁到小农身上。王莽的新政本来是为了打击豪强、惠及小农,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反而成了虐民之政,而平民也会将仇恨倾注在朝廷身上。
此外,王莽在制度设计方面也极不严谨,留下了很多漏洞,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币制改革,以王莽居摄二年的货币改革为例。王莽曾发行了一种大钱五十的货币,其重量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但是规定的面值却是五铢钱的五十倍,也就是说仅用2.4个五铢钱,就可以获得50个五铢钱的币值,这使得伪造货币相当有利可图。人民也不是傻子,纷纷融掉自己手中持有的货币,盗铸王莽发行的大面值货币,以期获得巨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大面值货币充斥于市面,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拉开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豪强的钱多,获得的铜也多,他们通过盗铸货币,财富成几何倍增长;穷人手中的资源少,财富的增值便不明显。而市面上的商品价格,早就高得离谱,贫民也纷纷破产。王莽曾用严刑峻法来对付伪造假币者,但是伪造者实在太多,即使抓了十万人也禁止不了。除了货币改革以外,王莽几乎所有的新政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漏洞,然后都被豪强钻了空子,最终导致王莽新政的全盘失败。可以说,王莽的一切努力全都失败了,这在改革史上,是十分少见的。最终,绿林赤眉起义爆发,长安被攻破,王莽被愤怒的群众剁成肉酱。
王莽之所以失败,印证了那句老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王莽是个知识分子,他们虽然对于社会的问题洞若观火,但是却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其症结在于,他们对于社会的看法源于书本,不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最终让自己的实际施政脱离实际。书生当国,并不是说他们啥都不干,相反他们魄力极大,敢于下猛药,比如王安石、康有为就是这样(甚至毛泽东)。但是他们却难以做到实事求是,最终使得事情向相反的地方发展。王莽运用汉武帝的老办法,来解决豪强问题。丝毫不顾及豪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他的想象,汉武帝的老办法,已经不可能奏效。况且汉朝已经病入膏肓,是个危机四伏、无可救药的烂摊子。进入历史周期,甚至是人口大灭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非人力所能挽救。王莽要做的,就是延缓这个悲剧的到来,或者说让这次必然的“硬着陆”更加平缓一点。但是王莽却下了猛药,让一个垂死的肌体来了个突然死亡,最终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系统推荐:
>>> 为什么汉朝更始帝刘玄会被绿林军拥立为帝?
>>> 汉惠帝刘盈简介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及儿子是谁?
>>> 岳家军当初是怎么抵挡金国重骑兵铁浮屠的?
>>> 越国在吴越争霸中反败为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林则徐女婿?实为胡编乱造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50862.shtml
以上是关于王莽-历史上最像穿越者的皇帝王莽,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王莽-历史上最像穿越者的皇帝王莽,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7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