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和珅的蛰伏之路:初次参加八旗科举考竟失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和珅-和珅的蛰伏之路:初次参加八旗科举考竟失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和珅的蛰伏之路:初次参加八旗科举考竟失败
据宋人《过庭录》所载:江苏人孙山与同乡一起去省城参加乡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待发榜时孙山是最后一名,而其同乡则榜上无名,孙山在回家时遇见同乡的父亲,其父向孙山询问儿子是否孝中举人,孙山不便明讲,就顺口编了两句顺口溜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从此“名落孙山”就成了“落第”的代名词。
乾隆三十三年(1758),十八岁的和珅应戊子科顺天乡试。乡试系省一级的考试,凡考中者即为举人,便可参加会试。
科举取士原本是汉族地区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始创于隋唐时期,迨至明初形成以八股文应试的制度。清王朝在入关以前,即已对科举取士的做法进行过尝试,天聪三年(1639)九月举行“考取生员”的考试,诸贝勒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家主不得阻挠。
网络配图
凡考中者得脱奴籍(清开国时大量掠夺汉人为奴),“俱免二丁关役,并候录用”(有二百人考中)。天聪八年(1634)三月再次考取二百二十八人历~史~网。同年四月又进行选拔举人的考试,满洲人旗的刚林、敦多惠、查布海、恩格德及汉人齐国如、宜成格、朱灿然、罗锈锦、梁正大、雷兴、马国柱、王来用,蒙古人俄博待、苏鲁木等十六人成为清王朝的第一批举人,“各赐衣一袭,免四丁,宴于礼部
推荐阅读:朱元璋屠戮功臣 为何有一位死得一点都不冤?
八旗科举同一般科举有很大差异,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第一场要先考骑射,只有骑射通过才能进入以后的考核,而且还要加试满文或蒙古文。乡试录取名额屡有文化,顺治八年定为满洲、汉军各五十、蒙古二十,此后录取名额则有所减少,至乾隆九年(1744)定为满洲、蒙古各二十七名,汉军二十名,遂成定例。地试录取名额则降至名四人(满洲、汉军原为二十五,蒙古原为十)。
尽管八旗子弟“专重骑射,不以文事争能”,但由于八旗兵额有限,基本上保持在十万左右。
网络配图
而人口激增所造成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旗人子弟得不到当兵的机会,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步入考场,尤其是那些就读于咸安宫官学、八旗官
推荐信息:
>>> 其实崇祯是个好皇帝 可惜大明王朝已病入膏肓!
>>> 朱元璋发明的最骇人听闻的刑法,从头顶灌入水银剥下人皮
>>> 古代处理假学历:不通儒学而穿儒服的死罪
>>> 古代早期为什么要将“姓”和“氏”区别得这么的清楚
>>> 彝族服饰 石林彝族刺绣都有什么绣法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45869.shtml
以上是关于和珅-和珅的蛰伏之路:初次参加八旗科举考竟失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和珅-和珅的蛰伏之路:初次参加八旗科举考竟失败;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8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