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但他却做成了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王阳明-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但他却做成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但他却做成了
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的官宦人家,向上可以追溯到晋代著名的琅琊王氏,算是东晋时期人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宰相王导的后裔UkD。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官至吏部尚书。
据说,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母梦见穿着红色衣服的神人踩着云将孩子送到,抱到她的手上。梦醒后,就听见新生幼儿的啼声了。乡里人传说着这个梦,把王阳明出生的楼称为“瑞云楼”。后来,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移居,离开余姚,来到浙江绍兴府城。
十一岁那年,王阳明随祖父来到北京。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就已表现出一般少年少有的豪迈。
网络配图
王阳明曾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说:“读书登第。你的父亲是状元,你好好学你的父亲。”结果他说:“也许不是,也许是读书做圣贤。”他父亲王华听了以后,很高兴,也很震撼。王阳明心里的圣贤是什么样的,我们很难说,但他认为做圣贤就是天下第一等事,这是他的志向。
王阳明的宦途并不十分顺利。他在正德年间因为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谪,嘉靖年间则因为受到在朝大臣的排挤而郁郁不得志,最后死的时候还不准其爵位世袭。不过,仕途不是王阳明的终极追求,他将自己的心灵寄托到了思想领域。
王阳明不是一个离群索居、冥思苦想的哲学家,他同时是政治家和军事家。正如他曾经对学生说过,人如果只知道静养,临事便未必能立得住。
他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历 史 网。”宁静存心的状态,在王阳明看来,只是定得住气,而且会滋生喜静厌动的毛病。相反,王阳明注重在事上磨炼,而正是这种在事上磨炼的精神,最终成就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成熟。
“致良知”三个字,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命题。什么是良知呢?王阳明自己曾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良知即是非之心,是认识的根源、是非的标准。
王阳明用很浅近的比喻告诉人们,当你见到一个小孩子掉入井中的时候,那种油然而生的恻隐之心,便是良知。在早年,王阳明还认为,因为人经常会遇到有私意的障碍,因此须有“致知格物之功”来战胜私意,来使良知不再受到阻碍,可以充塞流行。正德十六年以后,王阳明便独提“致良知”,认为这三个字不但揭示本体,而且是修行的功夫。
推荐阅读:咸丰帝体质较弱:揭咸丰皇帝喝鹿血竟暴毙之谜
网络配图
“致良知”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后人因此也称王阳明哲学为良知之学。据说,有人请王阳明讲学,问他:“除良知之外,还有什么可讲的呢?”问话人的意思,是希
“致良知”很难理解。《孟子》里说,良知、良能就是不学而知、不学而能,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性善所体现的四端
更多推荐:
>>>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耀扬国威的西汉大将陈汤
>>> 古代最会勾引男人的三种妖精 除了狐狸精还有啥
>>> 东汉末年时期袁绍、韩馥为何要拥立刘虞当皇帝?
>>> 关于日本杀生石的神奇传说
>>> 志愿军令人威惧 为何美军称他们是“文明的敌人”?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43471.shtml
以上是关于王阳明-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但他却做成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王阳明-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但他却做成了;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8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