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誓要斩草除根的朱棣有给大哥朱标留了一脉香火?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朱标-誓要斩草除根的朱棣有给大哥朱标留了一脉香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誓要斩草除根的朱棣有给大哥朱标留了一脉香火?
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就为二十四房子孙起好了二十个字派欢迎。各房都不相同,如长房太子朱标是“允文遵祖训,饮武大君胜。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第四房燕王朱棣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最后一个字则以五行为顺序,循环使用带有“火、土、金、水、木”偏旁的字。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最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八房岷王朱楩“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崇祯十七年,第九代岷王朱企崟(yín)被流贼所杀,岷藩王族至此终结。
网络配图
岷王后裔有一支辗转迁徙到湖南长沙安沙镇棠坡,传到第十七代“镕”字辈,出现了一位大人物朱镕基。朱镕基的父亲朱宽澍、祖父朱访绪字辈完全依照老祖宗朱元璋制定的规矩取名的欢迎对中国历史人物的赞美评价
。
回过头再说长房朱标,朱元璋编
估计其它两千多个不重复的“高大上”文字应该是大臣“捉刀”了。长房这一脉人气明显不旺,还没等到老爹传位,太子朱标就生病早亡,朱元璋只好选择皇太孙朱允炆为接班人。
朱允炆和四叔朱棣斗了近四年,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不知所终,与他同时失踪的还有他的儿子朱文奎
生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十月晦日(所谓的“晦日”即阴历每月最后的一天,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长孙的儿子出生,按理说看到第四代人,老皇帝朱元璋应该高兴才是,可他认为重孙出生在 “日月皆终,大凶之象。
”的“晦日”很不吉利,因此闷闷不乐。建文元年(1399年),朱文奎被立为皇太子,建文四年,七岁的朱文圭与父亲一同失踪。
推荐阅读:浓墨宰相刘墉:为什么刘墉外号叫做刘罗锅
《明史》关于这位太子的记载非常简单“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
”有学者研究称,朱文奎从南京城水关御沟出逃,在兵部尚书廖平等护卫下去了湖北襄阳,后不知所终。建文年间,翰林院侍读史仲彬写了一本叫《致身录》的笔记。他详细记载了建文帝在其家乡湖南永州新田县石羊镇史家村避难,后又辗转云南等地。太子朱文奎是否与父亲同行?近年来,湖南永州一位叫史世冬的教师,在其族谱中找到明太子朱文奎的线索。《史氏族谱》记载:建文帝外逃后选择了永州,在史世冬远房先祖史仲彬家避难,一度被发现又去了云南,疑似把太子朱文奎寄养在了史氏一族。史老师进一步研究发现族谱中一个怪异的现象。有一个叫史惠通的人引起他的注意。史惠通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比朱文奎大一岁。
网络配图
他出生时父亲史必情已经四十六岁,母亲李氏四十岁。史必情夫妇结婚二十余年没有生育,突然在四十多岁生了一个儿子?令人不可思议。
怪异的还在后面。《史氏族谱》记载:这位史惠通在永乐年间频繁搬家,首先从平乐迁往存头,后又迁居胡碑下村,再迁宁远何家山,又去了宁远下坠乡清水岭,再徙新田田头村,最后定居清水洞史家村。如此频繁搬家,似乎在躲着什么隐藏着什么回避着什么,会是什么呢?
更为奇怪的是,史氏一族一直以来就遵从“师水弥之卿,孙公可必士”的辈分字派,唯独史惠通一支字派与其他分支有别,是“应瑞经记,光明正大。
”还有诡异的,史惠通的后代均以他为始祖,祭祀时自古以来就不包括他的父亲史必情。家族相传,这个史惠通还交往了许多客人,常年与之来往,以至于死后葬在其家族墓葬群。史老师清晰记得,每年清明等节日,村民还要为这些史家的客人墓祭祀洒扫。
一个家族墓地竟然出现客人的墓葬,古来鲜有所闻,这是否就是《致身录》记载的追随建文帝逃亡的那二十二个大臣呢?有待考证。
对于大哥朱标的另外几个儿子,朱棣是如何处置的呢?朱标生五子,长子朱雄英早夭,次子朱允炆,三子朱允熥(tēng)、四子朱允熞(jiān)、五子朱允熙。
朱允熥生于1378年,建文帝时封吴王,未就任。靖难之役后被贬为广泽王,改封漳州。当年九月被召回南京,以“不知反省,心生怨恨”等罪名废为庶人,囚禁于凤阳高墙之内,称“吴庶人”。
1417年,蜀王子崇阳王朱悦燇逃到长沙,与谷王朱橞勾结,试图打着“建文君”旗号谋反,被蜀王告发。这件事发生不久,朱允熥暴病死亡。
朱允熞生于1385年,建文帝时封衡王,也未就任。靖难后被贬为怀恩王,后废为庶人,关押的凤阳,朱允熥暴亡之前就死掉了。
小编推荐: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33269.shtml
以上是关于朱标-誓要斩草除根的朱棣有给大哥朱标留了一脉香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朱标-誓要斩草除根的朱棣有给大哥朱标留了一脉香火?;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8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