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被“误读”的史实:杜甫并不穷 草堂实为豪宅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陶渊明-被“误读”的史实:杜甫并不穷 草堂实为豪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被“误读”的史实:杜甫并不穷 草堂实为豪宅
房子问题关系到人们能否安居乐业,因而古往今来一直备受关注。在中国历史上,名人置业的轶事颇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位是东晋的陶渊明,另一位是唐朝的杜甫。前者住到了“世外桃源”,为后人羡慕嫉妒恨;后者在成都建了一处“草堂”,成了买不起房的象征。其实,这是两个被我们“误读”了千年的史实。
网络配图
陶渊明为啥“不为五斗米折腰”竟还在官场混了13年?
陶渊明(公元365年-42
因此,陶渊明一直被后人视为超凡脱俗的代表。
从上述这段生平简历上看,陶渊明的人生和仕途似乎很失败。陶渊明的家世显赫,且相当有才,“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本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前程。他在29岁时便出仕当官了,但他没有干几天就“不堪官吏职”回家了欢迎。实际上,他是觉得当“公务员”劳心又劳神,还不如回家种地晒太阳。
此后,陶渊明还有几次出仕的机会和经历,但他终究没有当上大官,最有实权的职位是最后的彭泽(今江西彭泽)令。在这个位置上,本应该是继续晋升的极好台阶,可陶渊明却没有抓住就又离职了。
陶渊明的具体辞职时间在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在萧统主编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的记述:“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陶渊明在东晋官场上前后混了13年,最后落下辞职回家的结局,令人摇头。如果他真的不想当官,也不会起起伏伏在官场混这么长时间吧。为何他的仕途难有起色?表面上是其清高,其实是混不下去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上班”自然也
从这事上,不难看出陶渊明性格上的缺陷。连仪表仪容都
不过,大凡文人都死要面子活受罪,即便失败了也要找个漂亮的理由,陶渊明或许正是这样。混不下去了说自己是不想同流合污,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至今仍被许多混不下去的人挂在嘴上。
陶渊明是买不起城里的房还是真想住到世外桃源?
上面叙述一通陶渊明官场事迹,目的是为了下面的分析——陶渊明选择去“世外桃源”的真正原因。
网络配图
从史料上看,陶渊明系出名门,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重臣,官至相当于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大司马;陶渊明的祖父则做过武
推荐阅读:刘备无法超越曹操的致命缺陷
但陶渊明除了不会当官,还不会理财,辞职回家后没有了工资(五斗米),一大家子要吃要喝,日常开销很大,生活上便逐渐困难起来。面对这种家境,死要面子的陶渊明,与在官场时一样,选择了逃避现实的办法,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祖辈置下的“富人区”,到熟人看不见的庐山脚下,过起了简单的日子,即所谓“归隐”。其《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是这样写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隐之初,陶渊明尚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时其心态还算轻松,诗中也写出了一份怡然自得和浪漫。可遗憾的是,这处“世外桃源”在他归隐后的第三年,即义熙四年(公元408年),一把大火将其房子烧毁了。
陶渊明可怜得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一家人只能寄住在一条破船上,度过初秋。试想,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还能有经济实力到“城里”买房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又将家搬迁至“世外桃源”中的另一地方“南村”。
至此,陶渊明真的与世隔绝,活在精神世界中的世外桃源,借酒抒情,寄托信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看来,陶渊明最后选择从官场辞职、“不为五斗米折腰”,便注定他只能去“没人的地方”生活。其所谓的“清风高节”形象,不过是我们后人的拔高和想象。
更多推荐:
>>> 古代女子没地位?那是你没见到这样的离婚
>>> 为何说关羽和赵云是三国里最狠毒的两大杀手
>>> 百战雄狮!揭秘古代百万秦军集体消失之谜
>>> 魏忠贤挖大哥墙脚 还把离婚官司打到皇帝那里
>>> 取名很关键!晋国内乱是由一个女人瞎起名字开始的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29488.shtml
以上是关于陶渊明-被“误读”的史实:杜甫并不穷 草堂实为豪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陶渊明-被“误读”的史实:杜甫并不穷 草堂实为豪宅;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8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