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着孔圣人之称的孔子为何也会陷于困惑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孔子-有着孔圣人之称的孔子为何也会陷于困惑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有着孔圣人之称的孔子为何也会陷于困惑中?
孔子针对齐国“君不君、臣不臣”的潜在危机,向齐景公提出了整饬“君君臣臣”礼制秩序的为政建议和实施“政在节财”的宽民政策,言辞中肯,切中时弊IDe。此外齐景公内嬖甚多,晚年
尽管孔子与晏婴的政治立场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在施政方法和为政风格上却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晏婴为政更加务实,而孔子则偏于理想化。孔子向齐景公提出的为政主张,由于受到晏婴等人的强烈反对而未能付诸实施,这让他感到更加沮丧、失望,并由此产生疑惑历 史 网。晋国当时虽然是中原地区的诸侯盟主国,但是国内公族与卿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异常激烈。据《左传》、《史记》等史书记载,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国公族祁氏和羊舌氏发生内讧,“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史记·晋世家》(亦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孔子开始还为刚刚主政的魏献子叫好,称赞他“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可是到了第二年(公元前513年),晋国在赵鞅、荀寅等人的主持下,用民间收缴的铁器铸造了一尊大鼎,把当年范宣子拟定的刑法镌刻在鼎上,名为“刑鼎”,公布于众。孔子认为这是一起破坏春秋礼制的严重事件,他破天荒地发表长篇言论,对此提出严厉批评: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历 史 网。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小编推荐:
>>> 李白不仅是个普通诗人 他的另一个身份令人深思
>>> 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何和武松关系好和林冲反倒疏远
>>> 王昭君为什么没得皇上宠反而被派去和亲?
&
推荐阅读:揭秘:纳兰容若真实的感情纠葛是什么样的?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18932.shtml
以上是关于孔子-有着孔圣人之称的孔子为何也会陷于困惑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孔子-有着孔圣人之称的孔子为何也会陷于困惑中?;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8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