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哲-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中国新文学不应该忘记的人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陈衡哲-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中国新文学不应该忘记的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中国新文学不应该忘记的人
陈衡哲(1890—1976),笔名莎菲(SophiaH.Z.Chen),祖籍湖南衡山,1914年考取清华留美学额后赴美,先后在美国沙瓦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学习西洋史、西洋文学,分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西洋史;1920年9月27日与任鸿隽结婚;后任职于商务印书馆、国立东南大学、四川大学;著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 《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史》、《西洋史》及《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等;建国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76年去世;她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有“一代才女”之称。
1911
1914年,清华大学在上海招收留美学生,她考取了,因而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在美国瓦沙女子大学(
1920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西洋史教授。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硕士、女教授。后在国立东南大学、国立四川大学任史学教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工作,撰有学术著作《西洋史》、《文艺复兴史》、《文艺复兴小史》等,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有较大影响欢迎。她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用白话文写
1917年,她在美国用白话文创作了第一篇小说《一日》,生动地反映了美国女子大学新生在一天中的生活,发表在《留美学生季报》上。
推荐阅读:为什么说咸丰皇帝“五毒俱全” 他到底做了什么?
1917年到1926年,她以"莎菲"的笔名,创作了《小雨点》、《运河与扬子江》等许多作品,发表在《新青年》、《小说月报》等新文学主要刊物上,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她34岁写的奇文《运河与扬子江》,通过安份守命的运河和奋斗造命的扬子江两种人生观的对立和交锋,抒发作者崇尚斗争的情感和精神,可视为她一生奋斗、不稀罕别人赐予的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衡哲曾愤然致电疾呼抵制日本人,六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她带着三个儿女,从北平逃到庐山,任鸿隽当时正在山上出席蒋介石主持的庐山谈话会。不久,日军南侵,陈衡哲全家逃往广州,最后抵达香港。想不到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香港随即沦陷,陈衡哲只好带着儿女登上法国海轮,1942年辗转回到重庆江北任家花园,全家人终于团聚。
陈衡哲在重庆断断续续住了5年,是住得最长的一次。1943年初,她曾应周恩来之邀到红岩村访问。
陈衡哲侄孙任尔宁说:“我小时候在上海,三娘姆(即陈衡哲)对我讲过,她一生中最佩服两个人,一个是丈夫任鸿隽;另一个就是周恩来。”去红岩村那天,陈衡哲坐着任尔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76年1月7日,86岁高龄的的陈衡哲因肺炎及并发症病逝于上海。
系统推荐:
>>> 被秦始皇抛弃的一个省,穷了上千年,到宋朝突然翻身!
>>> 大明锦衣卫:如何成为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 你绝对想不到人类祖先的私生活有多开放!
>>> 除了贪官皇帝最恨这种人 下场极其悲惨无人敢保
>>> 这个装置虽然在航母上很不起眼,但重要程度无与伦比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12940.shtml
以上是关于陈衡哲-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中国新文学不应该忘记的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陈衡哲-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中国新文学不应该忘记的人;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9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