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唐太宗为什么会突然特赦290名死囚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李世民-唐太宗为什么会突然特赦290名死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唐太宗为什么会突然特赦290名死囚
唐朝是个思想开放的时代,思想影响思维,思维引领行动,行动创造奇迹,在这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个典范,他曾放出二百九十名死囚犯回家过年。其实,李世民此仁德之举,是受到了一个大胆县官的启发,此人名叫唐临。
唐临(601年—660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年轻时就有很响亮的名声。武德初年,事太子李建成,先在东宫典书坊任职,后成为右卫率府铠曹参军。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受此牵连,唐临被外放到山西万泉县,
在唐代,一个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县丞是县令的佐官,职位仅次于县令,主要负责文书、
贞观初年,唐临发现本县监狱中有十几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问才知道“皆因未内赋而系”,因为没有按时交纳赋税而被囚禁。唐临很可怜他们,也一直想办法“营救”他们。来年暮春,连日绵绵春雨,进入一年一度的耕种时节,唐临突然有了一个念头,即把这十几个农民放出去,让他们参加春耕。
推荐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忍者
为此,唐临对县令说,“这些囚犯家中都有老婆孩子,如果这时耽误了耕种,秋冬时就没有粮食,他们的家人可怎么过活?请县令放他们回乡种地。”县令害怕他们会借机逃跑,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唐临见状,一拍胸脯说,“县令大人,这事你不必担心,出了事算我的,和你无关。”县令没有表态,但以休假为名回老家去了。
县令不在,唐临作为县丞主持工作,于是“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私自释放囚犯回家,这毕竟是一件冒着天大风险的事,唐临于是跟这十几个囚犯立下约定:回家种完地马上回到县衙来报到,一个都不能少,人人都要讲信用。唐临“性宽仁多恕”的仁德之举,“囚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唐临一举成名,并成为当年“感动大唐”候选人之一。
既有思路,又有政绩,既标新立异,又敢作敢当,而且感动了一大片人,教化了一大片人,救活了一大片人,唐临的大胆事迹很快传到了
唐临的事迹,特别是放囚犯回乡种地的举动,对李世民很有启发。县官能办的事,皇帝办得更好。后来,李世民也学唐临搞了次尝试。据《旧唐书·太宗纪》载,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李世民也学唐临“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到了来年秋天,囚犯“应期毕至”,李世民一高兴,全部将其特赦。《资治通鉴》也载,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历+史+网。”
李世民因为此举,成为历代帝王实行仁德政治的楷模,雷动一时,万古流芳。这种心系苍生、体恤百姓的博大胸怀,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唐临的影响。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因才委任,提拔唐临为大理卿,主管对监狱和诉讼。李治受唐临影响,也“亲录囚徒”,并对唐临的一些做法表示叹服。唐临活了六十岁,影响了两代帝王,最终彪榜青史。
推荐信息:
>>> 揭秘:浪里白条张顺背后是南宋对金战争的溃败
>>> 凌烟阁功臣虞世南的人物简介,虞世南的生平事迹
>>> 古人珍视胡子:谢灵运须垂至地 张居正须长至腹
>>> 未解之谜:武则天守陵石像的头竟神秘消失
>>> 赵云究竟为什么拒绝迎娶三国美寡妇为妻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12202.shtml
以上是关于李世民-唐太宗为什么会突然特赦290名死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李世民-唐太宗为什么会突然特赦290名死囚;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rw/9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