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为什么皇帝的儿子叫太子?太子名称的由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为什么皇帝的儿子叫太子?太子名称的由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为什么皇帝的儿子叫太子?太子名称的由来
太子:古代储君称谓,以嫡长子确定继承人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至于金元小说中的“四太子兀术(仅为皇子)”,是误用,历史上没有此称谓。
太子的意思:
“太”者,大也。在中国汉朝时期,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
皇太子是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太”者,大也。在中国汉朝时期,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
中国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立嫡以长”,就是说,如果有嫡子,那么要立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选择皇太子的方式是
由于皇太子的极大的权力,所以往往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例如汉景帝废栗太子、汉武帝诛杀卫太子等;而力量强大的皇太子由于不满皇帝的约束、也会有叛逆、乃至弑君。前者如卫太子不满汉武帝宠幸佞臣江充、发东宫兵欲诛之;后者如隋高祖的第二任皇太子杨广弑其父。 另一方面,由于觊觎皇太子的储位,皇帝的儿子们往往相互倾轧、甚至兵戎相见,这样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通常,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皇太子顺利册立、顺利继承皇位的并不多见。 随着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皇太子的权力越来越
清世宗雍正帝开始,有鉴于康熙时期皇太子两立两废、诸王争储的教训,正式宣布了不再预立太子的决定。不过,乾隆、咸丰两朝,还是有立太子的记录。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enshibaike/202211/133311.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为什么皇帝的儿子叫太子?太子名称的由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为什么皇帝的儿子叫太子?太子名称的由来;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2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