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什么是太庙 配享太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司马懿-什么是太庙 配享太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什么是太庙 配享太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
我们在翻阅史书或者观看古装宫廷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对朝廷做出巨大贡献的臣子,在去世后被皇帝赐予“配享太庙”的荣誉,虽然大部分朋友听到这个赏赐都是一头雾水的,但至少知道这应该是一种封建时代的极高荣誉,也肯定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全方位的诠释一下何为太庙,配享太庙又是怎样的一种殊荣?会不会对子孙后代有什么影响呢?
司马懿-什么是太庙 配享太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
图片:太庙剧照
一、大臣们的一生夙愿
1、太庙的重要性
不管是太庙还是配享太庙,其实都是封建时代下的一种特殊产物,但也可以看做是悠久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或者缩影,其实早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太庙,只不过这是皇帝家族专属的,代表着皇家的世代延续,历代皇室的先祖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家族后人的祭拜和香火。
在古代民间,一般立上一座神庙,都会有源源不断的人们来这里祭拜,更不要说是皇室专属的太庙了,如果死后被安排在了这里,不仅能享受到一般人的香火,还能得到后世君王和皇族的祭祀。
这对于古代的大臣们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他们也普遍认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变成神仙,从此保佑子孙延绵不断,家族长盛不衰。
太庙既然是供奉皇帝灵位的地方,那么大臣们被安排到太庙里,也就可以到另一个世界去服侍皇帝了,不管在哪个朝代里,太庙都是极为神圣和重要的存在,其中供奉着历代君王的灵位,昭示着皇室血脉延绵不断,所以皇帝和王公大臣们都把祭祀太庙当做人生中的头等大事。
对于大臣们而言,虽然不是自己家族的宗庙,可如果能够被赐予配享太庙的殊荣,那也绝对没有坏处,一方面自己可以享受到后世大量的香火,成为家族中的荣耀;另一方面还是对皇室忠心的一种象征,对于后代的好处不言而喻。
2、太庙有多难进
大臣们生前在皇帝面前都是忠心耿耿,不管什么事情都竭尽所能,可有的时候,日理万机的皇帝不一定能看得到这种所谓的忠心,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那就是争取死了之后再继续跟着皇帝卖力,这是自己价值感和归属感的最好体现。
所以大臣们都会在生前,想方设法的为自己争取死后配享太庙的殊荣,以证明自己一生的价值所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大臣们自然是没有什么畏惧了,可是得为自己的儿孙们着想啊,毕竟在封建社会中血脉的延续被视为重于生命的头等大事。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享受到配享太庙的荣誉,那么就等于给子孙后代们留下了一张“保命符”,这可是不是随便说一说,在历朝历代有一些世家子弟犯了法后,皇帝在进行处置的时候,考虑到他们的先祖配享过太庙,往往都会从轻处置。
图片:清朝臣子剧照
虽然配享太庙是一种殊荣,但是能够进去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就比如说清代得以获得这种恩赐的人数,东西两个配殿里总共也就有27个人,可大家要知道,清王朝的国祚可是有足足276年的时间,每一朝都有无数的朝臣为国家效命,到头来进入太庙接受后人供奉的才只有27人。
如果大家再仔细看一下的话,这些人中有14个都是满清亲王级别的,属于天生的皇室贵胄,留给大臣的位置仅仅只有13个名额,这样细比之下,进入太庙有多么难就可想而知了,那么这份特别的殊荣到底有什么高贵的地方呢?
二、太庙究竟有多么高贵
1、唯一的汉人
在清代,哪怕你是显赫一时的家族出身,又或者是一代名臣,拥有过人的能力和功勋,但最后也未必能够配享太庙,比如说晚清的名臣曾国藩,他可是消灭了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挽救清朝于危难之中,就算这种功绩也没能在死后配享太庙。
还有收复了新疆的左宗棠,开办了洋务运动的李鸿章,再往前一些编撰了《四库全书》的大才子纪晓岚等等,他们都没能做到这一步,那就更不用说一般的朝臣和小人物了,所以想要得到这个荣誉和现在中彩票几乎差不多。
细数清朝配享太庙的这些大臣中,13个臣子中有12个都是满洲人,只有一个张廷玉是汉人,也就是说偌大的汉民族,在近300年的时间里就给了1个名额。
张廷玉是何许人也?他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各种荣耀,他是第一个配享太庙的汉族人,也是唯一一个,他一生侍奉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见证了清王朝的崛
奇闻趣事小故事100字左右
起到强盛,从一个普通的宫廷秘书一路做到了首席军机大臣。
到了70多岁的时候还在继续为清朝卖命,但是他的配享太庙历程也是坎坷的,晚年还被乾隆问罪,取消了资格,一直到83岁郁郁而终之后,乾隆帝才恢复了他的这一荣誉,所以说普通人根本就不用想了。
2、实质性的好处
配享太庙虽然表面上是类似于“三好学生”一样的荣誉,但是对于后世子孙来说,实惠还是多少有一些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可以替子孙后代们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之外,整个家族的档次也会提高不少。
后代们在入仕、经商等活动中都能够被人高看一眼,也会获得不少的帮助,这些自然也就不能用直接的价值来衡量了。
不过去掉这些荣誉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配享太庙也就仅仅成了一种荣誉,毕竟它不能像官爵一样可以由子孙世袭下去,等这份殊荣的影响力一过,或者是家道中落之后,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总而言之,配享太庙更多的是被古人视为一生价值的最大化体现,也是士大夫阶层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中的一种。
黔东南奇闻趣事作文
曹操太庙中的大臣们:一眼看尽曹魏皇权的强弱变迁
配享太庙是大臣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耀之一,因为太庙是皇帝的家庙,最初只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后来条件放宽,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也可在皇帝的批准下被供奉在太庙,这就是配享太庙,对外姓臣子而言,这是无与伦比的荣耀。
我国古代对祭祀是非常看重的,上升到国家层面,也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对于皇
环球奇闻趣事圈
帝而言,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祭祀相关事宜,其中也包括对配享太庙大臣的选定。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太祖,在曹魏太庙中居于正中,虽然曹丕才是曹魏的建立者,可基础都是曹操打下的,尊其为太祖很正常。
据《三国志》记载,配享太祖庙的大臣一共有五批26人。
第一批: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夏五月壬申,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
第二批:魏齐王正始四年(243年)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
第三批:魏齐王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癸卯,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
第四批,魏齐王嘉平三年(251年)十一月,有司奏诸功臣应飨食于太祖庙者,更以官为次,太傅司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第五批,魏元帝景元三年(262年)是岁,诏祀故军祭酒郭嘉于太祖庙庭。
第一批是魏明帝曹叡做的决定,作为曹魏的二代皇帝,他牢牢把控着政权,玩弄群臣于股掌之间,选中配享太庙的也都是曹操起家的原始班底,为曹魏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大
奇闻趣事作文模板初中下册
臣,第一批可以说是毫无问题。
不过曹叡有一点比他父亲曹丕还菜,那就是生育能力,而且曹家跟有夭折诅咒似的,从曹操开始就是一大堆夭折,曹操25子活到成年的只有13个,曹叡更是生一个夭折一个,就连养子都夭折了,最后新收了养子曹芳,才算后继有人。
偏偏曹叡又是英年早逝,曹芳继位时不过八岁,政权交由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主持,之后十年,曹爽一直打压司马懿,几乎要掌控曹魏中央,第二批大臣配享太庙,也就是在此时发生。
这一批大臣名单基本都是曹爽的意思,一下子搞出二十几个人,有点鱼龙混杂的味道,倒也符合曹爽的性格。
第三批大臣是个独苗,他配享太庙属于司马懿跟曹爽争权斗争中的短暂反击,原因是曹爽征伐蜀汉失败,司马懿声势上涨,将荀攸配享太庙,同时获取颍川荀氏的支持。
从这点可以看出,曹爽对司马懿的打压仅仅只是看上去有效果,实际上未必,所以在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拜时,一朝暴动,发动政变控制了都城。
曹爽本来有机会反击,却因贪生怕死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了司马懿手中,被诛杀全族,司马懿掌控了曹魏政权。
嘉平三年八月司马懿去世后,其长子司马师继承了他的权位,同年年末,司马懿就进了曹操的太庙,原因不必说,司马师的意思。
司马懿临终前辞去了曹芳要给他的丞相之位,不过司马炎下葬时又追封了,这明显是司马师的意思,他想要老爹风光一点,对于一个逝去大臣而言,有什么比配享太庙更风光的呢?
不过司马懿这个曹操时期的后起之秀被摆在了太祖庙诸功臣的第一位,摆明不合理,在曹操时期他不过是崭露头角,他绝大部分功绩都是在曹丕时期和曹叡时期完成的,就算要入,也是入曹丕和曹叡的庙堂。
说来曹芳也是可怜,从小继位,却一直没尝过权力的滋味,先后经历曹爽、司马懿和司马师的专权,最后还被司马师废了,或许为王才是最让他感觉到轻松的吧。
到魏元帝曹奂时期,司马氏掌权多年,曹魏江山已是日薄西山,司马昭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了,偏偏这时候,还有人想起给太祖庙加上功臣神位,似乎有点蹊跷,其实这也很合理,因为郭嘉的儿子郭奕跟司马昭亲信王昶是好友,经王昶推荐一番,郭嘉配享太庙也是很正常的。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enshibaike/202205/130781.html
以上是关于司马懿-什么是太庙 配享太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司马懿-什么是太庙 配享太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2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