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廷尉”称号的历史由来 廷尉的权责介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汉朝-“廷尉”称号的历史由来 廷尉的权责介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廷尉”称号的历史由来 廷尉的权责介绍
廷尉(又称大理、作士),系中国古官名。于秦朝初置。系掌刑狱。[1]廷尉系三公九卿的九卿之一。在秦汉时期以廷尉为最高司法之官。廷尉系为秦国创立[1],掌管刑辟,下设有正监、左监同右监,秩禄千石。[2]
汉时保留廷尉,秩中二千石。景帝刘启第六年(公元前161年),将廷尉改作大理。到刘彻当时,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又改回廷尉。[1][3]刘询做皇帝时,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下置左、右、平,秩六百石。至刘欣做皇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返做大理。[2]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又恢复称廷尉,二千石,下有正监、左监各一,左平一,秩六百石。[4]
《汉书·百官公卿表》言“掌刑辟”。汉文帝时,张释之担任廷尉,以执法时一切依法办理闻名。当时曾发生一段插曲,文帝车队经过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来
三国时代三国都廷尉。齐和帝时梁国设&l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enshibaike/202106/124884.html
以上是关于汉朝-“廷尉”称号的历史由来 廷尉的权责介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汉朝-“廷尉”称号的历史由来 廷尉的权责介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2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