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爱沙尼亚历史介绍 爱沙尼亚国旗 爱沙尼亚地图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军事历史-爱沙尼亚历史介绍 爱沙尼亚国旗 爱沙尼亚地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爱沙尼亚历史介绍 爱沙尼亚国旗 爱沙尼亚地图
爱沙尼亚共和国是东欧波罗的海三国之一,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独立以后,爱沙尼亚也紧接着独立,首都为塔林。
爱沙尼亚的国名(Eesti)可能来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中描述的被称为Aestii的人群,尽管爱沙尼亚总体上资源贫乏,但其土地仍有少量却品种丰富的资源。
1、史前时期
人类最早在爱沙尼亚居住的证据与孔达文化有所关联,在石器时代早期,普利人在派尔努河定居。
在公元1世纪,爱沙尼亚这个名字第一次以塔西陀记载的爱西提人形式出现。
2、中世纪
在中世纪,爱沙尼亚是欧洲几个未被基督化的地区,1193年,教皇雷定三世呼吁十字军讨伐北部欧洲的异教徒,来自北部日耳曼的十字军在里加建立据点。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波兰、瑞典、德国等占领和统治。
16世纪20年代,马特·路德的宗教传入爱沙尼亚。
16世纪后期,利沃尼亚战争爆发。
3、丹麦统治时期
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征服爱沙尼亚北部。
为了维护丹麦在东西方之间贸易航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了防止德国势力进入并控制波罗的诲东边的沿海国家,为了确保波罗的诲的商业通道畅通,瓦尔德马国王决定对爱沙尼亚进行一次远征,他把这次远征叫做“十字军东征”,是因为他也想以此把基督教传人爱沙尼亚,使爱沙尼亚的异教徒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成为基督教徒。
4、波兰立陶宛联邦
在1582至1583年,南部爱沙尼亚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一部分。
5、瑞典统治时期
1561年,爱沙尼亚由瑞典帝国统治。
6、俄罗斯统治时期
在北方战争期间,瑞典被俄国击败,这个导致了爱沙尼亚和利沃尼亚于1710年被占领,根据尼斯塔德条约,俄国开始统治爱沙尼亚。
7、走向共和国
1919年4月5日至7日,爱沙尼亚制宪大会召开。
1920年2月,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签订协定,俄罗斯放弃爱沙尼亚地区。
8、第一次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8年2月25日,爱沙尼亚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汉森男爵领导下发动暴动,请求德国军队进入爱沙尼亚,根据
1918年11月,德国爆发11月革命,随后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苏俄借机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试图收回割让给德国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爱沙尼亚于1918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国内的德裔居民组建了志愿军团,和新组建的爱沙尼亚军队一道抵抗苏俄红军和赤卫队的进攻。
1919年2月1日,曾经率兵参加芬兰内战的德国将军戈尔茨(Rüdiger von der Goltz)率领由德国军人组成的“自由军团”(Freikorps)前往爱沙尼亚援战,最终令苏俄政府在1920年2月2日与爱沙尼亚签署《塔尔图和约》,苏俄“无保留地承认爱沙尼亚国的独立,并自动地永远放弃俄国……对爱沙尼亚人民和领土所持有的主权权利”。
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沙尼亚独立,1939年8月,苏德签订秘密条约,将爱沙尼亚划入苏联势力范围。
从1918年第一次独立,爱沙尼亚共和国共持续22年。
9、苏联统治时期
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根据这一秘密附件,苏联于9月25日与爱沙尼亚开始谈判,9月28日与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在战争期间占领某些港口和军事设施、并在有关地区驻军的权利。
1940年6月16日,苏联向爱沙尼亚提出所谓“保证实施互助条约和防止反苏挑衅行为”的要求,随后出兵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逮捕其政府官员,废除宪法,建立了共产党政府。
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占领爱沙尼亚,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1941年6月14日,爱沙尼亚经过“公民投票”被并入苏联,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的占领和吞并没有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承认,美国还冻结了爱沙尼亚国家银行存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入侵苏联,3个星期后德国军队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爱沙尼亚人视德国军队为“解放者”,并与其展开合作,在武装党卫军中还成立了一个爱沙尼亚师。
1944年9月德军从爱沙尼亚撤退时,原爱沙尼亚共和国总理约里·乌尔洛特斯宣布成为总统(原总统康斯坦丁·帕茨已于1940年被苏联逮捕),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组建了流亡政府,该政府一直延续到199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损失了22万人,相当于战前人口的1/5,有8万人流亡到西方。
由于爱沙尼亚人与德国合作,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遭到苏联的严厉惩罚,苏联红军轰炸了塔林和纳尔瓦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反抗苏联占领的爱沙尼亚游击队“森林兄弟”一直战斗到1948年(立陶宛、西乌克兰的类似游击队战斗至1950年代),最后一名游击队员在1978年才被逮捕,为了惩罚爱沙尼亚人的合作,苏联还调整了该加盟共和国的边界,把一部分领土转给了俄罗斯。
从1949年5月起,苏联开始向西伯利亚流放爱沙尼亚人,并迁入俄罗斯人,以改变该共和国的人口构成,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该共和国内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爱沙尼亚的控制有所放松,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爱沙尼亚人被允许与外国联系,1960年开通了塔林至赫尔辛基的轮渡,在爱沙尼亚可以自由收看芬兰的电视节目。
戈尔巴乔夫时代,对爱沙尼亚的控制进一步放松,该国开始出现持不同政见的政治团体及政党,例如爱沙尼亚人民阵线、绿党、爱沙尼亚民族独立党等。
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共和国享有独立于苏联的主权的声明,1989年1月通过了将爱沙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的法令,同年2月24日恢复了第一共和国时期的蓝黑白三色国旗,8月和11月通过了新的选举法。
10、第二次独立
1990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公民经选举产生了成员为464人(包括1940年后被流放的爱沙尼亚人代表35人)组成的爱沙尼亚国会,同年3月选举产生的新一届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主权,并进入独立前的“过渡时期”,该年5月,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国名,并且规定只有经该苏维埃批准通过的法律才可在爱沙尼亚施行。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8·19政变,爱沙尼亚于8月20日宣布独立,最高苏维埃主席阿诺德&
&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orld/201705/97564.html
以上是关于军事历史-爱沙尼亚历史介绍 爱沙尼亚国旗 爱沙尼亚地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军事历史-爱沙尼亚历史介绍 爱沙尼亚国旗 爱沙尼亚地图;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2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