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历史真相:“汉高祖”不是庙号也非谥号 刘邦正确庙号“汉太祖”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刘邦-历史真相:“汉高祖”不是庙号也非谥号 刘邦正确庙号“汉太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历史真相:“汉高祖”不是庙号也非谥号 刘邦正确庙号“汉太祖”
把刘邦称作“汉高祖”大概最普遍的历史常识了。在网络很多人追问这些问题:汉高祖是庙号还是谥号?汉高祖年号庙号谥号?汉高祖是庙号吗?汉高祖的庙号?汉高祖刘邦的庙号?汉高祖谥号?汉高祖是谥号吗?对于历史略知一二的人,觉得“汉高祖”不是刘邦的庙号就是谥号了。毕竟这是从古叫到今的,古人也都这么叫,比如元曲《哨遍·高祖还乡》就写“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我们叫刘邦“汉高祖”虽叫到了今天,但是这个叫法其实是错误的。事实上,刘邦的庙号从来都不叫“汉高祖”,而是叫做“汉太祖”,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叫错了刘邦的庙号,从而把这个错误的叫法流传到了今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邦,庙号汉太祖,谥号汉高帝,汉高祖既不是庙号,也不是谥号,反倒像“庙号+谥号”的合称
这还要从庙号的起源说起。庙号制度源于商朝,在商朝的时候,商朝国王为了祭祀先王,发明了庙号和谥号制度。但到了周朝后,周朝废弃了庙号制度,只使用谥号,“周文王”&ldqu
刘邦建立汉朝后,又重新恢复了庙号。不过,由于庙号的使用已经中断了一千年之久,商朝又太过久远,其庙号制度资料不存,根本无从参考,所以汉朝使用庙号如同盲人摸象,只能自己摸索着再重搞一套。于是,汉朝自己又重新建立起一套庙号制度,但由于是这个制度是新建的,因此还处在初期阶段,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用怎么叫,所以到这问题就来了。刘邦死后,根据汉朝建立的庙号制度,汉朝廷将刘邦的庙号定为了“太祖”,谥号定为了“高皇帝”(其实谥法里也没“高”这个字,是刘邦的大臣们为了表示刘邦建立汉朝劳苦功高,故意为刘邦量身定制的),也就是说,刘邦的庙号应该叫“汉太祖”,谥号叫“汉高帝”,而根本不是我们现在称呼的“汉高祖”,那既然这个称呼不是汉朝起的,那又是从哪来的呢?
其实,“汉高祖”既不是庙号,也不是谥号,而是“庙号+谥号”的合称。具体来说,“汉太祖”是刘邦的庙号,“高皇帝”是刘邦的谥号(谥法无“高”,以为开国立朝功最高,故特起名焉),“汉高祖”则是刘邦“庙号+谥号”的合称。那么,“汉高祖”的说法是谁发明的呢?
这就得问司马迁老人家了。原来,由于汉朝初建庙号制度,对史书中如何称呼皇帝并无具体规范,所以司马迁老人家写《史记》的时候,为了方便书写,就将刘邦庙号与谥号的全称“太祖高皇帝”简化成了“高祖”三个字,等于是自己给刘邦创造了一个新称号——高祖。
附上司马迁《史记》一书中的原文,以正视听: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谥号是汉高帝,而不是后世习惯称呼的汉高祖。
于是,随着《史记》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后世就把“汉高祖”这个称呼就这么流传了下来,刘邦的正确庙号“汉太祖”却反而没人知道了。
当然,“汉高祖”三字确实很容易造成误解。因为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常用“祖”字或“宗”字,而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所以很多人才会误以为“高祖”就是刘邦的庙号。再加上确实有不少皇帝的庙号就是“高祖”,比如唐高祖李渊,所以这误会就更深了。
经过嘻嘻网历史朝代编辑组的解释,了解了“汉高祖”三个字的来历之后,大家就应该可以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吧!好了,刘邦庙号,谥号分别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还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庙号的皇帝。虽然庙号起源于商朝,但周朝和秦朝却没有沿用,所以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于是,刘邦便成为了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庙号的皇帝。
分清楚庙号和谥号
刘邦的正确称呼:汉太祖、高皇帝;
汉太祖:庙号;高皇帝:谥号;
两者不同,一般不会混称;
以清康熙帝为例,康熙庙号“圣祖”[清圣祖],谥号“仁皇帝”;没有“清仁祖”这种讲法;
之所以现代人会把刘邦的庙号和谥号混在一块儿,是司马迁时称其为高祖[在《史记》中],一流传开来,后人就都那么叫了,反正也顺;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解释:X祖,X宗是庙
【庙号】:
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到秦朝被废止,汉朝又重新出现,但极为慎重,与谥号不同;庙号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的;
西汉有庙号的皇帝
刘邦 --谥号:高皇帝 庙号:太祖;
刘盈 --谥号:惠皇帝 庙号:仁宗;
刘恒 --谥号:文皇帝 庙号:太宗;[即耳熟能详的“汉文帝”]
刘启 --谥号:景皇帝 庙号:高宗;
刘彻 --谥号:武皇帝 庙号:世宗;[即“汉武帝”]
刘弗陵 谥号:昭皇帝 庙号:睿宗;
刘询 --谥号:宣皇帝 庙号:中宗;
少皇帝刘恭、 少皇帝刘弘、 皇帝刘贺、 元皇帝刘是、 成皇帝刘骜、 哀皇帝刘欣、 平皇帝刘衍、 皇帝刘婴 这几个皇帝就是没有庙号的。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基本每个皇帝都有谥号,像大家熟知的“文景之治”、“宣元之治”用的都是皇帝的谥号。
刘邦花絮
汉高祖其实不叫“刘邦”,叫“刘季”?
因为刘邦原来没有名字,季属于家里排行。至于刘邦这个名字,《史记》、《汉书》里都没有记载过,有人认为这个名字可能根本没有存在过,只是后人起的;也有人认为存在过,是刘邦后来自己为了有个正式的名字而起的。
刘邦的出身很普通,就是一个农民家庭,虽然不至于饿肚子,但也属于底层。先秦到秦代,贵族平民的区分相当明显,底层农民,没有用名字的地方,很多也就根本没有像样的名字。比如刘邦的父母,其实也都没有名字。根据《史记》、《汉书》的记载,刘邦的父亲叫刘太公,意思就是刘大爷(网上所谓刘邦之父名煓,不见于正史)刘邦的母亲叫刘媪,意思就是刘大妈。听着两个名字,哪里是像样的人名啊,也就是乡里乡亲这么叫而已。
刘邦兄弟三个,分别叫做刘伯、刘仲、刘季。古代男子排行,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所以兄弟三人的名字其实就是刘老大、刘老
也就是说,刘邦早期是一直顶着刘季(刘小)这个名字。从他做亭长,到起兵反秦。至于刘邦这个名字,估计是他有了一定地位以后总要有个正式一点的名字。可能是做了汉王以后,也可能是做了皇帝之后,就不可考证了。
另外一种说法,由于《史记》、《汉书》这些正史都没有记载过“刘邦”这个名字。有人认为这个可能是汉代后人所起,刘邦活着时根本没用过,一直都只用“刘季”。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从刘邦给儿子们起名字也透着随意,长子刘肥(估计就是长得胖),三子刘如意(就是喜欢),七子刘长(估计长得长)。所以感觉刘邦自己一直没有一个正式名字也没什么奇怪的。
刘邦称帝前 人们为何称他为沛公?
自从吕雉到莽莽森森的芒砀山中寻到丈夫刘邦后,刘邦也感激于妻子的艰难苦楚,就在群山中找了一个幽谷,辟地筑室,暂时安居于此,也免了妻儿的奔波劳顿和相思之苦。
当时,陈胜起兵举事不久,东征西讨,烽火燎原,各地起义呈风起云涌之势。而在秦治下的郡县,很多当地百姓杀掉郡守县令,以响应陈胜义军。而陈胜起兵的蕲县,与沛县相距不远,沛县令既怕百姓举事杀己,又怕陈胜提兵来袭,便有心向陈胜主动投降,因此他找来萧何和曹参商议。
萧何曹参觉得不妥,说您作为秦吏,代国守城,若降盗贼,如何服众?搞得不好还会激起兵变。还不如招集在外逃亡之士,增添兵甲,加强守备,此为上策。县令觉得在理,依计而行。萧何又建议说,刘邦素有人望,如果赦免其罪,召回使用,刘邦定然感激不尽,则足能以一挡百。县令觉得也有道理,就安排攀哙,让他出面去召回刘邦。
为何选攀哙?原来,攀哙与刘邦是姨夫关系,也即连襟,刘邦娶了吕雉,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樊哙也是沛县人,出身贫苦家庭,早年以屠狗为业,刘邦好酒也好狗肉,经常到樊哙那吃蹭吃,久而久之,两人成了狐朋狗友。樊哙当然知道刘邦去处,便径直往芒砀山,在刘邦的安乐窝找到他,转达了县令赦免他,并请他回去守土卫家之意。刘邦在此半年多,正不知接下来如何是好,县令正好给他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何乐而不归?他便带着之前的壮士和在此收纳的英雄近百人,一路滔滔就往沛县赶。
队伍刚至中途,却见萧何与曹参一路跌跌撞撞奔来,问何故?萧何说,开始我二人本来想请你回来,共图大事,也做通了县令的工作,不想后来县令有所觉察,怀疑我们叫你回来会夺城杀令,他便让人关闭城门,全城追捕我二人,将要诛杀。我二人赶紧爬出城墙,闻风而逃,一路寻你们而来了,现在已到了箭在弦上的关键时刻,不如索性拿下沛县。
刘邦一听,正中下怀,一路往沛县走,一路商量讨论。到达城门下,城门紧闭,萧何建议说,城中百姓,不服县令者众多,不如投书入城,劝那些好事者杀掉县令,揭竿而起。于是,萧何写下一书曰:“天下苦秦久矣。(又是这一句)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意思是如今诸侯并起,肯定要来攻击沛县,不如杀掉县令,改立子弟中有威望者,以响应诸侯,则能保证家人平安。
刘邦看后说,写得好。他把信绑在箭上,到城下喊道,城上各位兄弟,请阅此信,可保全城老小。说毕,把箭射到城楼上。守卒们纷纷取信来读,一传十十传百,守卒们和城中父老对刘邦的话深信不疑,他们一窝蜂跑到县衙,竟然把县令真的给做了,然后打开城门,迎接刘邦队伍进城。
刘邦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取了沛县,可见开张大吉。不过,这一大帮人,总得有个头。大家推荐就邦为沛令。刘邦谦虚地说,今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如果稍稍处置不当,便会前功尽弃。举大事,在下能力有限,还是请大家另择高人吧。又有人推荐萧何与曹参,他们均推辞,力举刘邦。刘邦还想推辞,有人在人群中喊话说,刘季你就别推辞了,我们占卜过,只有跟着你,才能成大事,得富贵。刘邦遂不再推辞。
于是,大家推举刘邦为头,立为沛公。然后,选择良辰吉日,沛公举行就职仪式,祭祀黄帝、蚩尤,特制赤色旗帜,杀牲祭旗,挂满全城。作完就职演讲后,刘邦封萧何为丞,曹参为中涓(内侍),樊哙为舍人,夏侯婴为太仆,任敖为门客。封官完毕,刘邦又在沛县及周围招兵买马,收兵二三千人,安排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众文武,集结兵马,进攻胡陵、方与二县。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enshibaike/201907/114118.html
以上是关于刘邦-历史真相:“汉高祖”不是庙号也非谥号 刘邦正确庙号“汉太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刘邦-历史真相:“汉高祖”不是庙号也非谥号 刘邦正确庙号“汉太祖”;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3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