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什么是察举与征辟?察举与征辟有什么作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汉朝-什么是察举与征辟?察举与征辟有什么作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什么是察举与征辟?察举与征辟有什么作用?
由秦及汉,中国进入了封建集权时代,统治者需要大批为它效命的人才,出现了多种人才选拔方式并行的局面,选官办法其实有四种:一是“纳赀”,二是“任子”,三是“察举”,四是“征辟”。所谓“纳赀”,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所谓“任子”,应该
比较有意义的是“察举”和“征辟”,所谓“察举”,就是考察推举,始于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时成为一种制度,即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过考核,然后授予官职。察举的科目很多,主要有孝廉(孝敬廉洁者)、秀才(才能优秀者)、明经(通晓经义者)、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等。对于被察举的人,朝廷会提出一些治国和经义方面的问题进行考核,叫做“策问”,应举者回答朝廷提出的问题,叫做“射策”或“对策”。董仲舒就是在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以贤良方正连对三策而被录用的。
所谓“征辟”,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比如,幽默滑稽的东方朔本为一介平民,但却在汉武帝征召时
单就“察举制”和“征辟制”而言,它确实打破了贵族阶级垄断统治机器的局面,与“世卿世禄制”比起来,无疑是一种进步;与“客卿制”比起来,其选拔的范围更加广泛,从而保证了两汉王朝对统治人才的需求。然而,它的弊病也与生俱来,首先,被察举和征辟的人,要求“才高名重”,为社会舆论所推崇,结果许多士大夫故意修饰自己的品行,借以传播名声,抬高身价,有的甚至矫情造作,沽名钓誉,以便博取高官厚禄,真才实学反而被抛于脑后;其次,随着政治腐败,豪门大族贿赂请托,舞弊盛行,造成严重的察举不实,因此有谚语讽刺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策良将怯如鸡。”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enshibaike/201811/110412.html
以上是关于汉朝-什么是察举与征辟?察举与征辟有什么作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汉朝-什么是察举与征辟?察举与征辟有什么作用?;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3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