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化-古代大臣上朝手里举着的板子有什么用

  • 文化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5-04 10:4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化-古代大臣上朝手里举着的板子有什么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古代大臣上朝手里举着的板子有什么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古代大臣上朝手里举着的板子有什么用

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朝中就有了笏,它是大臣觐见皇帝时必带之物,一直沿用至明末清初时,才逐渐废除。笏上窄下宽,有一定的弯曲度。它具体的尺寸,在《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笏长两尺六寸,中宽

骆驼祥子中的奇闻趣事

三寸。”按照一尺大约相当于20厘米来计算,笏大约长50厘米,宽5厘米。

那么,笏板有什么用处呢?

文化-古代大臣上朝手里举着的板子有什么用
文化-古代大臣上朝手里举着的板子有什么用

一、笏板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笏板的制作材质十分讲

相声的奇闻趣事全集下载

究,等级也极为森严,“天子以球玉,诸候以象牙,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也就是说,天子的笏用美玉制作,诸侯的笏是象牙材质,大夫用斑竹笏(为了美观,以鲛鱼之皮做装饰),士就用一般的竹木制作。

笏的等级,不仅仅表现在材质上,形状也能看出等级的高低。“天子之笏形方正,以其挺然无所屈;诸侯之笏,则前屈,圆杀其首,后直,即下角方正,意为让于天子;大夫之笏则上下角皆杀而圆,意为上有天子,下有己君,故无所不让也”。

在唐代,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只能用竹笏。而到了明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也能用象笏,五品以下就连用笏的资格都没有了。

现存于河南三门峡博物馆的两块明代笏,都是象牙材质。一块全长52厘米,被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一块损坏了的残片,全长只有37厘米,是国家三级文物。

二、笏板是古代官员的记事本。

在《礼记玉藻》中有关于笏另外一个作用的描述:“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换句话说,笏就是古代朝臣面君时,用来记录皇上的命令和旨意的。当然,也可以将自己准备给皇上的奏报写在笏上,以免遗忘。

所以说,笏就是朝堂上众大臣的必备记事本。

到了东汉时期,虽然纸张已得到普及,成为记录各种文字的载体,但笏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反而逐

奇闻趣事旅途风景图片高清

渐被官员们所接受,成为上朝的必备工具。

那如果给皇上呈报的事物繁多,一块笏不能完全记载,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官员就得为自个儿准备一个“笏囊”,将所有的笏板装在里面,带到朝堂上。唐朝的名相张九龄就因管理的部门太多,需要向天子请示汇报的事情也很多,不得已携带“笏囊”上朝。但张九龄体弱多病,不能负重,只得让随从替他背着笏囊。因此,有“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的说法。发展到后来,不管有无必要,官员都身负“笏囊”,并逐渐形成时尚,以显示公务繁忙。

三、笏是古代大臣的挡脸神器。

在古代朝堂上,最讲究礼数了,大臣一般不能直视皇上,这时的笏板就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一种礼仪用具。大臣们用笏板挡住自己的脸,用以彰显龙威,上朝面见天子时眼睛要望着笏板,表示对九五

青蛙村的奇闻趣事

之尊天子的敬意。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6004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古代大臣上朝手里举着的板子有什么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古代大臣上朝手里举着的板子有什么用;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72340.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