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花鼓戏起源于哪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花鼓戏-花鼓戏起源于哪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花鼓戏起源于哪里
花鼓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在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属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艺术便有较大发展,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理创作的《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剧目,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的喜爱。
2008年,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花鼓戏源
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1862年(清同治元年),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
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打锣腔主要剧目有《清风亭》《芦林会》《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张光达上寿》《赶子上路》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
早期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光绪以来,这种班社发展较快,仅宁乡、衡阳两县就有几十副“行箱”,艺人近200人。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
过去,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
据1981年统计,全湖南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传统剧目各地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它是由湖南民歌发展形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各地不同流派的花鼓戏之间,虽彼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如《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38529.html
以上是关于花鼓戏-花鼓戏起源于哪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花鼓戏-花鼓戏起源于哪里;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19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