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高加米拉战役的背景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波斯帝国-高加米拉战役的背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高加米拉战役的背景
高加米拉战役(The battle of Gaugamela),又译作高加麦拉战役、高加美拉战役,或称高加米拉会战,指的是公元前331年10月1日马其顿帝国与波斯帝国在巴比伦(今巴格达)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区进行的一场战役。
双方于此次战役皆投入巨大兵力,马其顿帝国尽倾麾下四万余部队,波斯帝国更是倾尽全国十余万兵力。虽然波斯帝国在战前做好了充足准备,但因时命不与与军心涣散,更加之马其顿军队的英勇善战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正确指挥,波斯帝国终以数万人的惨重伤亡败北,君主大流士三世也于战后被杀。马其顿帝国进占波斯帝国全部领土,波斯帝国灭亡。
从公元前334年开始,亚历山大率领他的马其顿-希腊联军登陆亚洲,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浩大远征。
伊苏斯战役以后,亚历山大继续执行他的战略计划,进军腓尼基和埃及。公元前332年8月,推罗城陷落,波斯海军主力腓尼基舰队投降,这标志着波斯海军的瓦解和蒙农战略的流产。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亚历山大就从波斯帝国手中夺走了整个半个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的控制权。无论是波斯贵族的骑兵,还是希腊与腓尼基人的舰队,都没能挡住马其顿征服者的步伐。以至于像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和孟菲斯这样的本土大城,都在对方的先头部队抵达后就宣布投诚。
作为征伐核心的马其顿人,实际上正统领着一个由泛希腊文化成员所组成的国家联盟。除了马其顿王国本部,还包括了依附于他们的北希腊地区和大片色雷斯人部族。就算曾经多次聚兵抵抗的各希腊城邦,也在胁迫和利诱面前选择了妥协。
他们一同为亚历山大提供了远多于马其顿本族部队的军事力量。帮助大帝在身处前线的同时,不至于后院着火,失去同本土的联系。由于彼此间都以希腊文化相通,所以在面对波斯人势力时会相对团结。
大量的商贩带来必要的补给品,而工程师为远征军制造他们所需要的攻城武器。至于来自各特定区域的骑兵、轻步兵,也是亚历山大弥补主力军系短板的必然选择。
当马其顿人将势力范围扩张到整个幼发拉底河以西,又让大量的腓尼基人、塞浦路斯人、奇里乞亚人、犹太人和埃及人也纷纷入伙。通过保持原有的地方自治权和分发夺来的波斯金库,亚历山大在实际上已初步建立了只属于自己的“新波斯帝国”。
但只要原有的波斯中央威权还在,他的霸权就看上去像是一个临时的军事幕府。加上幼发拉底河本身不是好的自然
从公元前334年开始,大流士三世的波斯帝国不断遭遇挫败。虽然有非常成熟的王家大道系统,但可靠传递即时消息仍显得非常不现实。在波斯大王的决策抵达之前,形势往往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反馈也需要时间抵达中央宫廷,并让重大决策显得永远比马其顿人要慢一拍。即便大流士选择了最佳的战略阵地,还是无法抵抗广袤版图所带来的距离遥远。
尽管波斯输掉了公元前333年的伊苏斯战役,但并没有失去继续抵抗的实力。通过两个世纪积累起来的国库,也不可能因为两次拨款被劫而失去招募能力。
加上亚历山大沿着地中海南下时,被提尔的腓尼基人和加沙的阿拉伯人拖延了很久,给了波斯帝国以继续招兵买马的时间。他们的总基地就设在两河北部的亚述平原,依靠河道水运和巴比伦尼亚的农业产出进行补给,也可以通过去往米底的古老道路输送兵员。至于空旷的地貌本身,也是聚
亚历山大给了大流士三世将近两年的时间重整旗鼓,而后者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重建波斯军队。大流士三世下令在帝国各省强制征兵,组建了一支数量庞大的步兵部队。他还主持了波斯军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武器换装,波斯骑兵大部分都配备了鳞甲,过去惯用的标枪也更换为希腊式样的长矛,步兵则换装更大、更厚重的盾牌。
在具体的部队构成上,大流士尽可能使用各地的精锐,避免因兵员素质太差而造成不必要麻烦。由于此前的战损和走失,作为精锐的希腊雇佣军只剩下了2000多人。但依然有大量已换装希腊武器的本族步兵和不死军可供差遣。
同时,曾由他担任总督的亚美尼亚与卡帕多西亚也继续忠于波斯,为其提供了很有战斗力的分队。加上从叙利亚等地撤出来的贵族士兵与姗姗来迟的东部驻军,足以同亚历山大的远征军再次大战。
大流士甚至还从印度河流域征集了骑兵、战象,并制造和集中了200辆战车,以便在平原战场上发挥巨大威力。虽然其总兵力不可能达到古代作家笔下的百万之众,但保持对马其顿人的2:1优势也并不困难。
问题在于,马其顿军队会从什么方向进军?历史上,大量希腊化士兵只有在库那克萨战役中才兵临过两河地区。那支由波斯叛乱者领军的队伍,期望走最为便捷的南线进攻巴比伦,却因恶劣的地形而遭遇补给困难。大流士也效仿当年的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将沿途的水井填埋,并收割粮食、摧毁果园,不给入侵者以可用的物资。
如果亚历山大选择从北线进攻,那么就需要再渡过底格里斯河,前进步伐会非常缓慢。以逸待劳的守军,可以从容选择应对之策。
古典史学家们对高加麦拉战役中参战的波斯军队数量众说纷纭,亚里安认为有骑兵4万人,步兵100万人,战车200辆;迪奥多罗认为波斯骑兵有20万众,步兵80万人,战车200辆;最保守的科丘斯认为波斯步兵战斗部队有20万人,骑兵4万5千人,战车200辆。
后世史学家大多认为科丘斯提供的数字比较合理,因为在古典时代一支百万人的大军根本无法供给。但当代的看法更认为大流士的实际战兵数量只有十万左右。
大流士三世检讨伊苏斯战役,将失败归咎于战场地形的狭窄,无法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于是他为即将到来的大决战精心选择了战场。高加米拉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东岸,在巴比伦以北约300公里,毗邻著名的波斯帝国大道,因而后勤运输可以得到保障。
高加米拉的地貌是平坦开阔、略有起伏的砂土地,非常适合骑兵活动。大流士三世特地让人将战场中央铲平,以便于波斯战车冲锋。他还花了很多时间操练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部队,以使他们能够协同作战,共同打败敌人。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history/sjlssj/29292.html
以上是关于波斯帝国-高加米拉战役的背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波斯帝国-高加米拉战役的背景;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0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