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风声鹤唳的典故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风声鹤唳-风声鹤唳的典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风声鹤唳的典故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讲的是苻坚攻打东晋,因为轻敌苻坚被打败,狼狈过河的时候,听到风吹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了。出自于《晋书·谢玄传》。
东晋时代,前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80多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自以为胜券在握,就迅速出击,想以多胜少。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这一仗秦军损失1.5万多人,大将梁成也被杀死。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苻坚登上寿春城,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心下惊慌;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草木摇动,影影绰绰,好像也藏了不少晋兵。符坚回过头对符融说:“满山
因为轻敌而出师不利,苻坚心头阴云密布,他令部队靠记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灵机一动,要求秦军稍往后退,让出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认为机会来了他想趁晋军渡河立足未稳时,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同意后撤。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可他没想到,秦军刚吃了败仗,军心涣散,后撤的命令刚下达,秦军便淡不成军,士兵们争先恐后奔逃,苻坚混乱之中被杀死。晋军乘机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待坚中箭而逃。
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 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失魂落魄的秦兵,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兵来了。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
《晋书·卷一百十四·载记·符坚下):“坚与苻触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坚大惭……潸然流涕而去。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lsdg/32962.html
以上是关于风声鹤唳-风声鹤唳的典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风声鹤唳-风声鹤唳的典故;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0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