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操绝妙好辞的典故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曹操-曹操绝妙好辞的典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曹操绝妙好辞的典故
绝妙好辞出处《世说新语》,说的是曹操和杨修解释曹娥碑背面题字的故事,曹操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说明杨修是才高八斗,绝顶聪明的人。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之。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随行。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记载:“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殉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述自汉未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淡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lsdg/28760.html
以上是关于曹操-曹操绝妙好辞的典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曹操-曹操绝妙好辞的典故;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