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阆中-阆中皮影的造型特点

  • 阆中,艺术,文化,手工艺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7-28 12:1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阆中-阆中皮影的造型特点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阆中-阆中皮影的造型特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阆中皮影的造型特点

阆中皮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活动于阆中为中心的四川北部地区的皮影戏,故又称川北皮影戏。阆中皮影,又称皮灯戏,灯影儿戏,始于汉代,成熟于宋代。元代开始传往南亚诸岛及欧洲一些国家。兴盛于清道光年间。

阆中-阆中皮影的造型特点
阆中-阆中皮影的造型特点

介绍

阆中皮影,又称皮灯戏,灯影儿戏,始于汉代,成熟于宋代。元代开始传往南亚诸岛及欧洲一些国家。兴盛于清道光年间。

溯源

皮影戏有“电影之父”的美誉。

皮影产生于两千年的西汉,据《汉书·外戚传》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方士李少翁用纸剪李夫人侧影像,用灯将影像投于蚊帐上,栩栩如生,汉武帝相思之苦得以解脱。这便是皮影的雏形。

皮影

关于斑马的奇闻趣事

又叫灯影,用光将影像投射在屏幕上,由走影师(又称拦门匠、提手)操作使影像活动,配上音乐、说唱来演绎故事。

造型

几百年来,由于艺人们不断将外来皮影技艺和其它表演艺术之所长收蓄融汇于川北皮影中,从而使川北皮影逐渐显得精美漂亮,风格独具。如今当我们欣赏川北皮影时,都会感到它雕工制作精细,人物造型生动,线条骨法流畅,色彩鲜明协调,构图完整统一。每一付皮影,都是一件很好的工艺品。

影像是皮影的主体。制作材

奇闻趣事是社会新闻吗

料在四川通常为牛皮,6至10岁的嫩牛皮韧性、透明度皆佳,是上好材料。牛皮剥下后须经绷皮、发汗、擂皮、裁料、保水后,经刮、磨、洗、刻制成皮,再经雕刻、着色方可成为影像。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川北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皮影的刻制工具有削刀、

西方大画家奇闻趣事

削磴、刻刀、钻子、剪刀等,其中以钻子为最多,可达一二百支。

刻好生动传神的皮影后,灵活操作(又称走影子、耍棍)是关键。耍活皮影身上控制四肢、关节的三根棍,才能使皮影变活,其中颇有功夫和讲究。十指各有分工,以手腕力度的变化及与身体的配合来表现常人的各种动作。

四川皮影流传于川北一带,多借用川剧声腔,同时杂以川北民歌小调,也有自编的,都极大众化。伴奏乐器有鼓、锣、钹、胡琴、唢呐等。

《海阳竹枝词》中有首描写皮影戏演出的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这是皮影戏的初级阶段,而鼎盛期为唐代,皮影造型优美,表演技术妇熟。以后的宋、元、明、清均有皮影表演。

特色

川北阆中皮影戏表演细腻生动。一些皮老艺人如王文坤等,由于几十年从事皮影表演艺术,大都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将各种不同的人物、各类不同

怪兽来袭奇闻趣事

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屏幕表现出来。

让观众觉得影戏人物是举步而蹈,掸袖而舞,人物的身法,指爪灵巧自如,分寸适度。布置在屏幕上各种景物,龙楼凤阁,雕廊石砌,绿树红花,蜂蝶雀鸟,飞云奇峰,怪石异壑似真非幻。使得观众们在优美的乐曲伴奏和绝妙的唱腔中观赏皮影戏时,获得真正的美的艺术享受。

皮影,俗称灯影,是川北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戏剧表演形式,阆中亦是川北皮影活动中心。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7983.html

以上是关于阆中-阆中皮影的造型特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阆中-阆中皮影的造型特点;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8991.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