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修竹新篁图》画作简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郑板桥-《修竹新篁图》画作简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修竹新篁图》画作简介
《修竹新篁图》中国名画,郑板桥作。
《桐阴论画》的作者秦祖永曾把丁敬、金农、郑燮、黄易、奚冈、蒋仁、陈鸿寿七人的印章边款题跋辑为“七家印跋”。作品很多,画风极大地影响了清代的画坛。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拄石干霄图》、《丛兰荆棘图》、《画竹留赠图》等。有《板桥文集》。郑板桥的诗书画印,一般赞之为四绝。他的书画一向为人民所喜爱。
郑板桥(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江苏兴化人,3岁丧母,由乳母费氏抚养长大。先后当了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擅自开仓赈济,拨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受石涛、八大山人影响较深,又发挥了自己的独创精神,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用笔秀劲潇洒,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芳兰数丛,浓墨画花,秀逸多姿;浓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横溢,神理俱足。他主张“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重视深入生活,观察写生。
书法杂用篆、隶、行、楷并以隶为主,兼有画意的美感,独创一格,自调用为六分半书,人称之谓“乱石铺街”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兼长篆刻,古朴不俗。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
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板桥
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
瘦劲竹子画: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说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自己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7189.html
以上是关于郑板桥-《修竹新篁图》画作简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郑板桥-《修竹新篁图》画作简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