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主要内容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黄老之学的主要内容
黄老之学,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之渊薮。黄老学派思想尚阳重刚,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
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东周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则是在齐国稷下与魏国时期,这一派的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
黄老学派思想发展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修行(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丹道等等)、经世(政治思想、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等等)、致用(
在西方,黄老道家常被称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 Taoism)或“工具性的道家”(instrumental Taoism)。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发展了黄帝、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上述主张特别是休养生息,在汉朝初期曾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等盛世。
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黄老学派的典籍为黄帝书。《汉书·艺文志》里提名为黄帝的书有21家,除《黄帝内经》外,都已亡佚。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4篇古佚书,是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黄老之学常用简明的语言与形象的模型来阐述学说基本内容,如宇宙生成论有三式物则有形图模型等;社会主张有九主图模型等;体育有熊经鸟申图等。
在先秦秦汉,《老子》的传授有两套传授系统,即“刑名法术系统和养生神仙系统”。之所以有这两种系统,一是当时作者创作时候的知识背景如此,二是接受者的知识背景与之相同,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它也是我们已经论述的黄帝书两大主题———政治思想和技术发明的具体细化的体现。这两种系统的具体代表,前者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以及黄帝书中的刑名法术之说;後者的代表是河上公、安期生、严遵、张陵一派的解释系统。
王明曾认为,自汉初到三国,老学凡有三变:西汉初年主治国经世,东汉中至东汉末主治身养性,三国流行虚无自然之玄论。这是对老学线性发展过程的评论,李零认为“其实我们倒不如把这三变看作老学固有内涵的展开过程,只不过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这个评价从老学的最初背景入手,讨论它内涵的变化问题,角度与王明不同。
“黄老”并称,一部分原因在於二者的知识背景的相同。我们现谈论“黄老”思想,要注意把数术方技之“黄”中的内容,与《老子》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初学记》卷二二引《黄帝出军诀》讲到立五色牙旗之说,“有所攻伐,作五采牙幢,青牙旗引往东,赤牙旗引往南,白牙旗引往西,黑牙旗引往北,黄牙旗引往中,此其义也”;又曰:“始立牙之日,喜气来应,旗幡指敌,或从风来,此大胜之徵。”
《太平御览》卷三三九引《兵书》载“牙旗者,将军之精,金鼓者,将军之气,一军之形侯也”,“攻伐作五彩牙旗,青引东,赤南,白西,黑北,中黄是也”。这个是五色配五位的例子。
《老子》一书中,也有与此相似的记载,如《老子》五十章载:“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五十五章载:“含德之厚,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这是借用方技知识中的男女交合的房中术来谈大国、小国之间的关系,强调处於下、守静的牝的重要性。
张家山汉简《引书》载:“治身欲与天地相求,犹橐籥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此处所言,借用《老子》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说法。前已说到,行气导引代表的方技知识是黄帝书的一个关注点,正是此点上,它与《老子》有了“接驳”。
道家最初是指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广义地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历史上凡是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的人都可以称为道家。
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道家出自古代的史官。所谓史官实际上也就是王室内负责记载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的人。古代学在官府,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事为王室所垄断,一般的人是无缘于此的。可以说史官在当时是最有学问的人中的一类。被称为道家奠基人的老子在周王室中当过柱下史,也就是负责周王室的图书管理。
就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来说,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春秋初年,周王朝开始衰落,社会动荡不安,随之而来的是以前由官府所垄断的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人流落到民间,出现了学下私人的现象,由老子及其思想上的追随者所形成的道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实社会政治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奠定了道家这一学派的思想基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可以说不管道家内部各个学者之间的思想文化的差距有多大,他们都是围绕“道”这一核心范畴来展开的,而且合于道是所有道家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道”到底是指什么呢?从文字学的意义上来说,道即是我们所说的道路。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名著《说文解字》中说:“道,所行道也。”即是指人走的路。而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道”,显然不是这种文字学上的意义所能解释的。
一般说来,道家的“道”具有下列几方面的意义:(一)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二)道自然而无为。(三)道无形而实存。(四)道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以道为核心,把合于道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的道家学派,实际上在其内部是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差异的。道家是一个从各个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展开的动态的思想流派,但各个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展开的动态的思想流派之所以总名之道家,显然在他们之间体现出了某些基本的特征,即是说,他们始终没有离开之所以称之为道家的最基本的东西。
关于道家的基本特征,古代的学者多所概括。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之《论六家要指》说:“道家无为,又日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汉书-艺文志》则说道家:“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总起来说,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一)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二)以道作为该学派的思想核心和最高范畴。(三)在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的架构中展开自身的思想体系。(四)以幽深微妙的言语,以高蹈隐逸之士的心态关怀世情。与其他各家相比,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和体认更冷静、更清醒,也更为深刻。
(五)具有独任清虚、超迈脱俗、绝礼去仁、追求返璞归真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道家在历史上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凸现其各自的个性差异,但只要是道家中的一员,他就不能不具备以上的一些基本特征。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6588.html
以上是关于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主要内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主要内容;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1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