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利奥兰纳斯》的背景和影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科利奥兰纳斯》的背景和影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科利奥兰纳斯》的背景和影响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晚年撰写的一部罗马历史悲剧,讲述了罗马共和国的英雄马歇斯(被称为科利奥兰纳斯),因性格多疑、脾气暴躁,得罪了公众而被逐出罗马的悲剧。作者以英雄与群众的关系为主线,揭示出人性的弱点。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老晚年的一出
马歇斯(后因攻下科利奥里城立功而被称为科利奥兰纳斯),最初是罗马共和国的英雄;而由于他性格上的弱点:脾气暴躁,不肯低头,而得罪了群众,成了罗马的敌人被放逐。
他转而投靠敌人:伏尔斯人,带兵围攻罗马;后接受其母劝告,放弃攻打,而这行为又背叛了伏尔斯人,最后在战乱中被伏尔斯人杀死。此剧的主题是英雄和群众的关系。
《科利奥兰纳斯》是反映人性弱点的悲剧,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描绘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时期,将军卡厄斯·马歇斯战功卓著,攻占伏尔斯人的科利奥利城之后荣膺“科利奥兰纳斯”之封号。科氏出身贵族,股肱元老,左右大猷,因被推举竞
科氏向来蔑视群氓,与世枘凿,经护民官暗唆,平民群起反对,竞选失败,更遭驱逐,遂流亡至伏尔斯人的安息城投敌,旋挥军进逼罗马复仇。正值罗马危卵之际,科母携其妻孥前来求告息兵,罗马因此得以保全,科氏则在敌营被杀。
上述史实载于由托麦斯·诺思爵士(SirThom as North)于1579年译出的古希腊传记
诺思这部献给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译作,以古人古风为楷模,警喻现世,乃是多部莎剧故事之所本。也正是这部写了46位名人的传记,给了诸如蒙田、拿破仑以及打败拿破仑的“铁公爵”威灵顿等后人,以巨大的影响。
莎士比亚多从古籍中引来故事原型,然后按时代精
对比诺思的原型,《科利奥兰纳斯》剧中科母伏伦妮娅那种古希腊斯巴达式的信念(斯巴达系古希腊城邦名,其民风以简朴、刻苦、苛严、黩武等特点传诸后世)、科妻维吉利娅的缄默性格等皆为莎氏所添加;元老米尼涅斯和主要敌手奥菲狄乌斯的角色功能亦经改造;罗马为因应反高利贷的起义而在元前494年建立护民官制度的史实只是一笔带过;率少数士卒攻打科利奥利的史实则被改写为科氏单枪匹马陷城。
尽管如此,有评家仍认为此剧乃莎氏窜改原型故事最少的一部。
经专家们比照考证,《科利奥兰纳斯》当写成在1608或1609年间,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和最后一部罗马剧。
此剧首见于文字是在“第一对折本”(1623年)中,此前全无“四开本”的记录。排字的显然至少有两人,格式乃至拼法都不统一,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是Caius Martius还是Martius Caius都成舛杂;一个惊叹词数处拼作“O”,在别处又拼作“Oh”。
争议最大的是第1幕第9场第46行的一个词:是overture(序曲)还是coverture(遮身物),还是ovator(领受欢呼的人)?梁实秋先生显然取coverture,因而译作“战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莎剧汉语全译本干脆跳过不译;方平主编的《新莎士比亚全集》则译作“清客”,实不知何据。
由此也可见此剧文本的重大缺憾。
此剧写成时,英国先后发生过1597年的粮荒、牛津郡民起事和1607至1608年英格兰中部各郡的骚乱。
1607年6月28日英国王室曾发表公告称:“国内最低微的民众中近来多有人啸聚作乱。”“暴民”问题当时正占去剧作家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是很有可能的。
此外,莎氏本人的母亲死于1608或1609年,这或许也是导致剧作家戮力以艺术形式表达母子关系的因素之一。
至于说剧中主人公科利奥兰纳斯即为时人埃塞克斯伯爵(也是“孤胆英雄”加“叛将”)的翻版,古罗马处死叛徒的大帕岩暗指伦敦塔,科氏应受元老抑或平民节制则反映詹姆士一世与议会的对立等等附会,那是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机械地划上太多等号,显得牵强。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sjwh/21778.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科利奥兰纳斯》的背景和影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科利奥兰纳斯》的背景和影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