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

  • 豫剧,开封,文化,樊粹庭,封丘
  • 奇闻趣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8-04 19:3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豫剧的历史沿革

豫剧(英文:Yu Opera),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河南开封。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

奇闻趣事程鹏案

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
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

历史溯源

清朝之前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资料证实,特别是相关人员在编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广泛调查和论证,得出豫剧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的结论。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明确记载,北宋东京开封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勾栏瓦舍遍布全城,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观众之多。当时在开封已经演出了大型杂剧《目连救母》。

清朝时期

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河南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杞县志》记载,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等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河堤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已在河南存在。

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封丘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据20世纪的一些老艺人回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

世界奇闻趣事书籍推荐

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兰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据艺人相传,河南梆子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许门两家,蒋门在在开封市南面的朱仙镇,许门在封丘县的清河集村,都曾办过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即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清河集的天兴班,传说都历经明、清两代。

民国五年(1916年2月15日)的《河声日报》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

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的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知名演员李剑云、阎彩云、林黛云、时倩云、贾碧云并称五大乾旦。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和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参加演出。豫剧进入茶社演唱之后,与早已进入茶社的二簧(京剧)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局面。

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
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

民国五年(1916年12月29日),出版的《嵩岳日报》载:“汴省簧戏屡演屡辍,惟梆戏颇持久”。除省城开封之外,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地也先后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并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叫好之声,连连不绝。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同乐、永乐和国民四个戏院,各地豫剧演员荟萃开封,广受欢迎。

民国十五年(1926年),义成班在开封相国寺的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组织管理分前、后台、前台,主要负责管理剧院内的各种杂务,如售票,接待观众,供应茶水;后台,主要负责演出方面的事务,如确定演出剧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由河南省教育厅在开封成立河南游艺训练班,审编剧目,对数百名演员进行“高台教化”、“服务社会”的教育,被名家称为“河南梆剧改革的第一声”。

民国十七年(1928年),河南省教育厅又成立了戏曲审查会,颁发各种《章程》。以

赵本山奇闻趣事下载百度云

樊粹庭、王镇南、邹少和、蒋文质、张介陶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的介入,使河南梆子舞台面貌一新。

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
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

民国十九年(1930年),豫剧五大流派逐鹿开封,形成唱腔大融合,特别是知识分子改革家的参与,使之豫剧吸收各派之长相互学习竞争,开创了豫剧大繁荣时期。

关于蛇的奇闻趣事

这种融合后的豫剧声腔随即又影响各地。这也为1950年豫剧在全国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樊粹庭在开封创办豫声剧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河南省教育厅推广部主任樊粹庭在开封组建豫声戏剧学社,对戏剧的科白、词句、腔调、做工、化装、行头进行改革,对豫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改革因行政力量的介入,戏剧改革形成了一定的声势;镶入时代思想,提高了剧目、唱词的文学品位,发挥了唱念做舞的综合优势,改革了旧曲,合流了唱调,创立了新腔新韵。樊粹庭还将同乐戏院改为豫声剧院,邀请豫剧皇后陈素真及赵义庭等人组成强大的演出班子在豫声剧院售票演出,改编后的豫剧颇受欢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4日)出版的《河南民报》载:“每晚座无隙地”。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1960.html

以上是关于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豫剧-豫剧的历史沿革;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3294.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