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重庆地标洪崖洞简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洪崖洞-重庆地标洪崖洞简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重庆地标洪崖洞简介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景观组成。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战国时期(公元前314年),秦张仪灭巴国后修筑巴郡。三国蜀汉时期(公元226年),李严主导了重庆历史上的第二次筑城。当时重庆人烟稀少,大规模开采山石困难,所以为土城。南宋时期(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元兵第三次筑城,城墙由条石堆砌而成。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第
清代重庆城区划分为二十九坊,城门外编为十五厢,洪崖门内地区属洪崖坊,附廓
相传古代有个神仙,大号洪崖仙人。晋代学者郭璞曾写下“右拍洪崖肩”诗句,将其拟人化。洪崖门早已损毁,位于洪崖洞海盗船位置。保留了江隘炮台、洪崖闭门、纸盐码头、明代城墙、辛亥碑文等大部分历史遗迹。
吊脚楼属于栏式建筑,依山就势,沿江而建,房屋构架简单,开间灵活、形无定式,让解放碑直达江滨。随坡就势的吊脚楼群,形成线性道路空间,吊脚楼的下部架空成虚,上部围成实体。洪崖洞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精神的象征。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北临嘉陵江,南接解放碑沧白路,项目沿江全长约600米,商业建筑总面积逾60000平米,以具有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具有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洪崖洞一共有11层,夜晚灯光是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可望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形成了“一态、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
洪崖滴翠
洪崖滴翠,洪崖洞一带曾是林木苍翠,树多则蓄水,于是一条小溪从山林间渗出,沿大阳沟、会仙桥一直流到洪崖洞附近,形成一道瀑布悬空而下,落至崖间再顺着岩石自上而下地汇作涓涓细流。
而在少雨的季节,水就呈星星点点往崖下滴,水珠儿被阳光映透得,个个如绿珠碧玉,便有文人骚客们将其称为“洪崖滴翠”。据明人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记载:“城西雉堞下有洞曰洪崖,
洪崖滴翠,被列“巴渝十二景”之一。
两江汇流
两江汇流,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于重庆朝天门码头,形成具有山水都市“自然特质”和“核心气质”的标志美景。两江的崖壁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崖沙燕巢穴。只要有沙质崖壁的地方,就可能有崖沙燕去筑巢,但它们对环境要求较高,通常会选择人少、水草丰美的地方。
吊脚楼群
吊脚楼群,洪崖洞绝壁悬崖上的“吊脚楼群”,是独特的巴渝传统建筑。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就是这一城市旅游景观的真实写照。因水而生、顺崖而长,高低错落、依山就势,让重庆解放碑步行街直达江滨,被誉为新重庆的“城市名片”。
洪崖群雕
洪崖群雕,在城市阳台广场中央位置,主要雕塑有作者郭选昌的“记忆山城”,高约13米,宽约8米,黄铜巨型雕塑。雕塑的基座,是老重庆临江危崖,一座吊脚楼巍然屹立其上,再现了老重庆沿江风情。
城市阳台
城市阳台,是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配套项目,面积约7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同赏两江汇流的景观。从解放碑步行10分钟即到。站在城市阳台上,繁华的解放碑,以及两江交汇的胜景一览无余。城市阳台为重庆最大的一个城市交通转换站,洪崖洞城市阳台停车场可同时容纳30-40辆车辆的停放,需要游逛解放碑或停留在洪崖洞游玩的游客则可乘坐扶梯或观光电梯直上解放碑或达到洪崖洞的任何一层楼。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20190.html
以上是关于洪崖洞-重庆地标洪崖洞简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洪崖洞-重庆地标洪崖洞简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