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六韬·文韬·举贤》赏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曹操-《六韬·文韬·举贤》赏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六韬·文韬·举贤》赏析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但却不能收到实效,社会越来越动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答道:“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文王问道:“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寻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了。”
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肖之徒,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进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排斥。这样邪恶之人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能,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越来越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问道:“应该怎样举贤呢?”
太公答道:“将相分工,根据各级
【例证】
东汉王朝在黄中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群雄割据,混战不己。在这种混乱局面中,曹操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曹操思才若渴,注意延揽各方面的人才。在他创业之初,就极力网罗当世贤才以为己用。他在得到有“王佐之才”之誉的荀彧后,高兴地称为“我之子房”,委以重任。荀彧又向他推荐荀攸、郭嘉两位很有谋略的人。曹操任荀攸为军师,让郭嘉参与机要。这三人成为曹操扫平群雄的智囊人物。曹操每打败一个强敌,占据一块地盘,都尽力把敌方及当地的有用之才搜罗到自己麾下。
原刘表属下的才士王粲归降曹操后曾感慨地说,袁绍、刘表手下都有很多俊杰奇士,但都不为所用,但曹操却多方罗致人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对敌方的降将,曹操捐弃前嫌,加以重用,如张辽、徐晃、张郃等人,后来都成为曹操军中佐命立功的名将。再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文才出众,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曹操也既往不咎,让他掌管文书工作,后来曹操军中书檄多出自他的手中。
曹操选才用
曹操既有举贤之名又有举贤之实;能够从善如流,真正发挥他们的才智,采纳有益的建议、即使意见没被采纳,也对提意见者予以鼓励。这样,就收到了“举贤而获其功”的效果。曹操广揽天下贤才以为己用,终于成就了辉煌的业绩。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ulture/zgwh/17520.html
以上是关于曹操-《六韬·文韬·举贤》赏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曹操-《六韬·文韬·举贤》赏析;本文链接:http://gazx.sd.cn/qwqs/22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