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人对张巡的人物评价是什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唐朝-后人对张巡的人物评价是什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后人对张巡的人物评价是什么
张巡人物评价
张巡是唐朝名臣,并世人尊奉为通真三太子。客观全面的来说,后人对张巡人物评价是什么呢?唐代诗人杜牧曾说:“张巡亦进士也,凡三入判等,以兵九千守雎阳城凡周岁,拒贼十三万兵,使贼不能东进尺寸,以全江淮。”从中可以看出杜牧对张巡英勇抗敌精神十分推崇,那么除此之外,关于张巡人物评价还有什么呢?
张巡画像
首先,张巡是位聪明机智,文武双全的人。早年间,张巡参加科举考试,因取得进士名次,得以入朝为官。张巡任官期间,他将自己所管辖的范围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后,张巡优秀的军事才能便显现出来了。他用诱敌、智取等多种方法,大破令狐潮大军。面对13万叛军,张巡用几千士兵前去迎敌,并取得多次胜利。
其次,张巡还是位伟大的爱国主义人士,身上具备顽强不屈的民族主义气节。张巡自幼学习的是儒家思想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早已深入到张巡的内心。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张巡凭忠君、忠国的思想来告诫自己奋起抵抗叛军。即使张巡被捕,他依然不肯为叛军效力,最终死在了叛军刀下。
第三,张巡还是位爱惜士兵,沉着冷静的人。张巡守卫雎阳时,因为士兵没有食物,他便将自己爱妾杀害,让士兵裹腹充饥。有人认为,张巡太过麻木,为了守卫江淮一带,他不禁杀掉雎阳城中老弱妇孺来充饥。当张巡做出杀人充饥这一决定时,想必他的内心也十分痛苦吧。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张巡为了大义,最终舍弃了小义。
闻笛张巡
闻笛是唐朝名臣张巡的代表诗歌作品,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诗歌作品《闻笛》表达了诗人张巡慷慨悲凉的抗敌精神。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闻笛》的诗歌内容:“岧
闻笛张巡欣赏
赏析诗歌作品时,先要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安禄山爆发叛乱后,张巡立马率兵守卫雍丘,因不兵力强盛的敌军,张巡只好退守至睢阳,和朝中大臣许远一同抵抗敌军。张巡在睢阳城中巡查时,听见了悠远飘扬的笛声。笛声引发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流露,随后便写下名篇《闻笛》。张巡在首联交代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即站在高楼上。此时,诗人看着城下凶猛的敌军,内心非常愤慨。张巡用“虏骑”两字表达了自己对胡人的憎恨与蔑视,在张巡眼中,安禄山等叛军发动政变,侵犯大唐河山,本就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随后,诗人指出睢阳城面临的困境,即敌军已经滴水不漏地包围了睢阳,这让诗人张巡非常焦虑。颔联中,诗人张巡用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抗击胡人的信心和决心,以此展现了张巡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颈联中,诗人描绘了一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战况,表现出诗人军队兵力单薄情况。尾联用笛声两字升华了诗歌闻笛的主旨,表达了诗人沉重的心情。
张巡杀妾
张巡杀妾是一则流传很久的英雄故事,表现了张巡不屈的民族气节和浓厚的爱国主义。很多人都知道张巡是位民族英雄,但很少有人了解张巡杀妾的详细故事内容。安史之乱爆发后,张巡和许远一同率兵退守至睢阳城。张巡认为睢阳是保全唐朝政权的必守之地,于是他和许远一同镇守着睢阳城。
张巡杀妾
敌军追来后,他们想要破城,但是都被张巡士兵击溃了。敌军死守在城外,等张巡军队饿死后,他们便不攻而破。张巡军队吃完了粮食后,便食用树皮、老鼠来充饥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09/30579.html
以上是关于唐朝-后人对张巡的人物评价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唐朝-后人对张巡的人物评价是什么;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1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