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越秀山下,黄花岗上,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的英烈们已长眠百年。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今天,后人们为他们焚香祷告,洒酒祭奠,缅怀着他们推翻帝制的民主理想,复兴中华的民族气节,投身革命的英雄情怀,慷慨赴死的大义凛然,缅怀着无数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建立的不朽功勋。英灵虽逝,英魂永在,他们的革命精神浩气长存。
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发生在一百年前的1911年(旧历辛亥年)。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们为推翻帝制、恢复中华而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的延续,它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它和当年接下来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一起,形成了辛亥年的革命风暴,最终以10月10日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为标志,使得清王朝土崩瓦解,终结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翻开了历史新的篇章。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总结百年历史时说,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之一。这三次巨变是: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毛泽东主席在研究党史时也说过,
研究党史首先从辛亥革命开始,否则就不能全面了解中国革命发展过程。
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的历史意义有多厚重!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辛亥英烈的英雄群像;黄花岗烈士陵园里,埋葬着七十二位辛亥英
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集秘密会议,参加者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500人(后增至800人)组成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最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进行了
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因为内奸告密,清政府加紧了对革命党人的搜查,起义部署被打乱。黄兴临时将原定十路进兵的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参加起义的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临战前,黄兴写了《致南洋同志书》,表示“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林觉民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涕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方洞声在给父亲的绝笔书中写道:“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人世都久矣。”“但望大人以国事为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表示“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这些信表达
直扑两广总督署。督署卫兵抵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歧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好碰上水师提督的亲兵大队,双方交战,林文昕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刘元栋、林尹发等5人也相继中弹。黄兴右手受伤,断了两指,便以断指继续射击。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
攻督练公所一路途中遇上防勇,绕路攻龙王庙。喻培伦奋勇当先,投掷炸弹。战至半夜,终因寡不敌众,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为垒向敌射击。力战数小时后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激战,徐维扬率部突围,被敌逮捕。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营的巡防营相遇,温部为入城方便,没有缠戴白巾,双方发生误会交火,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
这次起义经过一昼夜的浴
作战,双方力量悬殊,坚持一昼夜而失败,共牺牲86人。事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敛牺牲的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也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二
有史学家评论,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是孙中山和同盟会发动的十几次起义中,规模最大、准备最充分、失败最壮烈、影响最深远的一次。
据史料记载,以往同盟会的历次起义,基本上依靠会党和雇佣军,但是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同盟会可以说是下了血本。参加起义的人,包括留学生、华侨、新军的军官--遇难者之一林觉民即是日本庆应大学的学生,被俘后牺牲的喻培伦,是日本千叶医学院学生。他
书》中写道:“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底底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林觉民的理想,也代表了起义所有志士的理想,当国家有前途的时候,个人才会有前途。他们的行动虽然失败了,他们的生命也就此结束了,但是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的影响也许足能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从而促使全国民主革命高潮更快地到来。
事后,孙中山多次评价这次起义。起义失败的时候,在美国的孙中山认为此役义军的“勇敢英烈”,为世界各国所“未曾有”,“革命之声威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
1914年孙中山
说:“第一次革命,虽由武昌起义,而实广东三月廿九之役为之先。”后来在他的《建国方略》中,他做了如下评论:“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1921年12月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孙中山悼念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这一年,孙中山又为黄花岗纪功坊题写了“浩气长存”四个字。
在孙中山去世的前一年,他依然念念不忘这次起义,又发表了《祭黄花岗烈士文》,并出席岭南大学举行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大会。在会上,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学习烈士的志气,“我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
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将黄花岗烈士纪念日由旧历改为公历的3月29日
。1949年中华
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中国人民近代革命斗争史中,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达到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预期目的,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未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
实行第一次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他的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由此举行了推翻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辛亥革命后二十六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因而中国人民能够进行历时八年的伟大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台湾得以归还中国。
战线不断发展壮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今日之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日之中国,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必将得到实现!
一百年来的历史表明,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的开端,
历史告诉我们,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辛亥革命以后,不但民国初年两次复辟帝制的丑剧迅速遭到失败,而且任何形式的反动专制统治都不能不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违反帝国主义列强的意愿,推翻了他们所支持的清朝政府,这就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证明了中国的命运不是帝国主义所能任意支配的。从此以后,任何以帝国主义为靠山的反动势力,不管有多么强大的武力,最后都不能不由于人民的反对而覆灭。既然几千年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都能打倒,还有什么反动的、落后的东西是不可侵犯、不可改造的呢?这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继续发挥首创精神,学习先进思想,不断地为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而英勇奋斗。
历史告诉我们,孙中山先
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他把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
社会主义旗帜,不断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历史告诉我们,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为发端,到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从广州出发的北伐,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农民运动等
以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总目标,以“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为核心任务,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十二五”发展。中共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号召全市人民,要把建设幸福广州作为“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作为“十二五”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突破口率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我们要在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面前,发扬广州这个英雄城市“勇于解放思想,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勇于探索、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而
以上是关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