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嗲”是怎么来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嗲”是怎么来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本书是海派文化研究专家薛理勇的新作集。书中对许多富有海派特色的上海[注: 上海市-上海,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方言词语、上海民俗现象的源流、演变作了清晰的梳理,有考证,有趣味。
嗲和作
“嗲”(音近di觀)与“作”(沪音近zò)在吴方言中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可以讲是一对活宝,既是近义词,又可以算为反义词。“嗲”的词义较广,小女人的娇气、妩媚可以讲作“嗲”。苏州[注: 苏州市-苏州(汉语拼音:Sūzhōu,方言:苏州话),中国城市,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人讲话细声细气,而宁波[注: 宁波市-宁波市,简称甬,有时亦简称宁,是中国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宁波母语为吴语宁波话,普通话为官方语言。目前,宁波行政上属于副省级城市,]人讲话石(音近sé)骨铁硬,于是沪上有“苏州嗲妹妹”,“宁可与苏州人吵架,不可与宁波人讲张”之谚;小孩向大人[注: 大人是旧时称地位高的官长。-daren]、小女人向大男人表示出小鸟依人、百般妩媚则讲作“发嗲”、“嗲声嗲气”。“嗲”又可以当作“好”,如“依迭件衣裳嗲来,穿了
。’语言中的‘爹爹’是父亲,而‘爹’即责怪小孩撒娇。后来为示区分,又在‘爹’字旁加了一个‘口’而成了‘嗲’。”
物极必反,如果嗲发过了头,就会令人[注: 词条解释 【词语】:令人【注音】:líng/lǐng/lìng rén【释义】:1.品德美好的人。2.古代命妇的封号。(1)宋徽宗政和二年,]讨厌,变成了“作”。上海人指责女人太“作”,常讲:“迭只女人‘作’来要死,伊拉老公被伊‘作’得来屋里也勿想蹲。”常用的词有“作天作地”、“作死作活”等。
实际上“zò”的正确书写为“斫”。
“斫”字从石从斤,斤就是斧头,“斫”的本义就是石制斧头,其动词就是用石斧砍、斩。东汉[注: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许慎《说文[注: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
,可见吴方言中的“zò”应该写作“斫”,是吴方言中保存的古音古字。
斫人斫死斫活,与钝刀子割肉一样,有苦讲勿出。有一次去作家协会,车子刚进门,驾驶员对我讲了一句话:“这里面全是‘斫家协会会员’,个个‘斫’得很,你可要当心一点。”我愣了好一阵才醒悟,驾驶员有意把“
,冒充国货发卖,货品又好,价钱又便宜。在时髦人心里呢,正愁不好意思走进东洋店里去买他们心爱的东西,有人代他们改头换面,正是求之不得,嘴里问着“不要是东洋货吗?”心里却唯恐这是真正的中国土产,买了回去,即使被人识破是仇货,好在有商家代他们受过,自己不必负丝毫责任。
这一手把戏,上海人叫作“卖洋”。“卖”通常是指商品[注: 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易中卖出,也许是商品出卖时应该或必须把商品做得漂亮点,受人欢喜点,于是“卖”的引申义就有“卖弄”的意义,这类词汇在沪方言中也是常见的
是吴语中有“寿星唱曲子———老调”,喻陈词滥调之说。清代[注: 清朝-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松江[注: 松江镇位于松江区中部,为沪杭铁路要站。松江秦时建镇、唐时置县、元时升府、明清时为全国纺织业中心。解放前,工业生产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很小。]方言小说《玄空经》开章即套用了《勿入调》、《无腔调》作调门,表明作者写这篇小说的心态和目的。从词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勿入调”义与勿入流、勿正经相近。《海上花列传》第九回妓女对话:“耐勿入调末,我去教(叫)蒋月琴来,也打耐一顿。”这“勿入调”就有勿正经,尤其是指男女关系不正经的意思了。
人的发声是声带在口腔震荡时所产生,于是,“腔调”初指人的发音、语气等,后又增加人讲话时的神态、肢体习惯动作。
腔调通常义就是人的举止、模样,旧时多用于贬义,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他不随便透露他的情况,连讲话也很小心的,你不是看到刚才那副腔调了吗?”而如今,“腔调”的感情色彩逐渐淡化,上海人欢喜用“依看伊,现在腔调勿要太好喔”,“腔调”已没有贬的意思了。
人在发怒时腔门会比平时高,于是,“上腔”引申而指人在暴怒时言语、语气上对他人不礼貌的行为。如双方争吵时,一方会
一人对另一人的挑衅。
本文转自奇趣网(www.4908.cn)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4908.cn/html/2009-02/8153.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嗲”是怎么来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嗲”是怎么来的?;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