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道教外丹长生理论的内核探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道藏-道教外丹长生理论的内核探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道教外丹长生理论的内核探讨
道教外丹长生理论的内核探讨
盖菲
云南大学哲学系
摘 要:“外丹何以长生”是外丹理论的核心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回答几易其说,从汉代的通过祭祀、封禅召唤仙人以成仙,至葛洪提出的“假求於外物以自坚固”,至其后的外丹是矿物之精华、是天地之元气,最终的演化为外丹是“道”的显化,故服之可长生。炼制外丹的材料也从五金八石发展为唯铅汞论,乃至真铅真汞。真铅真汞并非现实中的金属,而是阴阳二炁、先天一炁,传统的外丹炼制方法对此已无处下手,而内丹术则从人体自身找到了办法。唐宋内丹兴起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外丹理论已经走向终点,而内丹理论承接转向,开创出了新的局面。
关键词:外丹; 五金八石; 铅汞; 天地造化;
道教核心的两大方术即外丹术与内丹术。学界近一个世纪对外丹术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国古代化学成就、外丹文献考据与研究等方面,对于外丹术本身的理论与结构少有涉猎,换句话说,至今为止的研究多是“现象研究”,而缺乏“本体研究”,本文梳理了部分外丹文献,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外丹何以长生?”并以这个问题为线索,探讨历史上外丹本体理论的演变。最后提出这样一个假说,唐宋时期道教方术从外丹向内丹的转移,除了外丹的毒性,心性学的兴起等原因之外,更是因为外丹理论在唐代已走向尽头,无处下手,故内丹始兴。
一、何以长生?——祭祀以长生《史记·孝武本纪》载:“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1]李少君这段话被众多学者所引用,多被认为是外丹最早出现的正式记载,但仔细推敲后,此处的炼金过程,更似是招致神仙的一种仪式。少君云:“祠灶则致物”,即祭祀过灶神后,则会招致某物、或者得到某物,有了此物,或以此物为引,丹砂方能化为黄金,这是何物却不得而知,若从神秘方向考虑,或是通神鬼之物,如《汉书·刘向传》载:“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2]如容志毅云:“外丹术在汉代兴起之初,就是通过召神致鬼以提升丹砂的功效、进而求得长生不死的。……祭祀灶神就会使鬼物(‘物’)下降。”[3]或为神仙加持之物,如《上清九真中经内诀》载:“欲延年养性,求神仙之法,当祭太一君。不祭者,作药皆不成。纵成,服之无益,不能使人得仙,不能延年益寿,长生不死。故言祭太一者,太一下临之,或遣玉女下,神气所加,合药成,服之有验。”[4]祭祀在这里显示了其重要性,甚至有学者认为“一般都认为高度仪式化地参与炼制过程比服食炼得的丹药更重要。”[5]观诸外丹文献,炼丹前必有所祭,若没有正确的祭祀,则炼丹不成。李约瑟对此评价云:“为了考虑化学的起源,炼丹家的炼炉与冶金匠师的敞炉和熔炉(或陶工的窑)的关系已被进行过充分的研究,但是在中国文化中至少有另一项成分,即祭典学的而非冶金学的成分,几乎完全被忽视了。换言之,应当把香炉看做炼丹炉的原型或祖先之一。”[6]
此时李少君只言用人造黄金制作盘子等器具,却并未言吞食这种黄金,而使用这种盘子饮食可增寿,却未言不死,如何可不死?还是要见蓬莱的仙人,由仙人通过仪式——封禅,方才不死。封禅,即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这是第二次祭祀,第一次祭祀灶神,在于使炼金能成,第二次祭祀天地,方才达到最终目标——长生不死。封禅上达天听之后,若天上的神仙同意,即可不死,乃至飞升。少君此处举黄帝为例,《史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7]黄帝采铜铸鼎与少君此处丹砂化黄金制饮食器颇有异曲同工之效。故此人造黄金的用处有二:一在于使用其盛物而食则长寿,二则是有召唤仙人的作用。汉魏时期的外丹经中多有类似的记载,外丹成则仙人下界予炼丹人以仙草、仙丹,仿佛炼外丹只是一种召唤神仙的仪式。如汉代《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一载:“(寒丹)吞一丸,令人身轻,百日百病除愈,玉女来侍,司命消除死籍,名著仙录。”[8]服丹后,玉女到来,使其名著仙录后,方飞升。《上清九真中经内诀》载服药两年后,“神人持紫案食之,上有紫芝。问而食芝,无敢惊恐,定心自安,方物自来。”[9]《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载服药三年后,“当有妇人衣紫罗衣,持案食来,受而食之”[10],为何服用外丹后,神人会下凡?《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对此曾有解释,玉女下凡曾云:“见子食神药,精光见乎天上,故令吾来,为子妻者。”[11]可见服丹确有呼唤仙人的作用,玉女到来为妻子,之后飞升成仙,也不知是服用金丹之功,还是因为与玉女双修之效。钱穆先生曾考证云:“方士者,最先本讲礼乐,求以感召鬼神,以希接引。……近人只知服食、修炼为求仙之两道,各有秘方;不悟求仙求神最捷、最古之一径,厥爲礼祠鬼神,期感召而得接引。而祭祀之方,在秦皇、汉武时,其重要犹远在讲服食、修炼两方之上。”[12]可见两汉时期,外丹的炼制更注重其仪式性,与上天的沟通性,而非所得的产物“金丹”。
二、何以长生?——凝精华于己身
西汉昭帝时(公元前80年)的《盐铁论·散不足》载:“当此之时,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言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13]汉哀帝时(公元前6年)官方资助炼金,史子心,傅太后有“闻金成可作延年药。”[14]此约是最早提出服食金的记载了,大约在此段时间内,金丹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云:“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15]此时的人们期冀长生,顾盼周围,唯有金石长久于世,故企图用各种方法将金玉的不朽性融于己身,第一个正规论证“外丹何以长生”问题的有道之士是葛洪,其云:“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盐滷沾於肌髓,则脯腊为之不烂,况於以宜身益命之物,纳之於己,何怪其令人长生乎?”[16]“此盖假求於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扞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铜青之外傅矣。”[17]葛洪从尸体防腐等事例中得出了朴素且形象的解释,此后的不少外丹经皆以成为“金人”作为得道的标志,如《抱朴子神仙金汋经》载:“向日饮之,立为金人。”[18]《太清金液神丹经》载:“金主为肌肉,还丹主为血脈。”[19]而金人也常常作为神仙的形象出现在道教典籍中,如陈抟得道之时,“见金人持剑,呼曰:子道成矣!”[20]《西升经》形容圣人(老君)的样子为“其状金人,存亡恍惚,老少无常”。[21]
葛洪的理论很快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既然要融金属于己身,那为什么要经过炼丹呢?道士们认为,炼丹的过程就是提取五金八石中精华的步骤,如《黄帝九鼎神丹经》载:“黄帝曰:欲作神丹,皆先作玄黄。玄黄法:取水银十斤,铅二十斤,纳铁器中,猛其下火,铅与水银吐其精华,华紫色,或如黄金色。”[22]可见外丹烧炼的过程是提炼矿石中的精华,这就涉及到另外的问题,即:同种矿物中精华含量相同吗?所有矿物中的精华是一样的吗?
不同的矿物中的精华必然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同一种矿物,因为品相不同,所含精华也不同。如丹砂因为产地不同以至于“受气不同”,故所含“精气”不同,故有品级之分,所谓“光明砂者,受太阳清通澄朗正真之精气降结,而红光曜曜,名曰光明砂。白马牙砂者,受太阳平和柔顺之精气降结,而白光璨璨,如云母色者,名曰白马牙砂。紫灵砂者,半受山泽之灵气,结而色红紫,名曰紫灵砂。如溪土杂类之砂,俱受浊滞不真之气,结而成砂,即混沌无精光,故不中入至药所用。”[13]不同的矿物,自然也拥有不同的精华,如《太清石壁记》载:“五石者,是五星之精。丹砂,太阳荧惑之精。磁石,太阴辰星之精。曾青,少阳岁星之精。雄黄,后土镇星之精。誉石,少阴太白之精。(右以此五星之精,其药能令人长生不死。)”[23]
提取金石精华成金丹以求长生可谓是汉魏流行的外丹理论,对不同的矿物配以不同的精华,这是外丹理论的一大进步。有趣的是提取五金八石中的精华的方法并非只有炼丹一途,如《种芝草法》载:“丹砂之上,黄金之上,曾青之上,雄黄之上,皆生芝
中国历史故事涿鹿之战
。此芝非至德感神者,逢而不见,见而不得食也。此芝之所以能使人立仙者,受此四物之至精,含天地阴阳之和气,药熏蒸之津液,以符生成,其味乃神于此四物之本体 也。”[24]将 丹砂、黄金、曾青、雄黄四者之精华凝聚在芝草上,服之可立即成仙,可见至长生的原因在于精华而非形态,丹可、芝草亦可。
但正是因为炼丹材料的多样性,使众丹家在炼丹矿物的选择问题上,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大战,铅汞派与硫汞派的争斗持续了数百年。铅汞派最后达到排他的大胜,原因除了《参同契》的影响之外,恐怕更得力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
外丹“义理化”倾向的第一步即摒弃五金八石,认为炼丹材料唯铅汞二物合法,这点几乎已成主流理论,屡见于外丹经:“一切万物之内,唯有铅汞可造还丹,余皆非法”[25]、“真诀云:只恐铅不真,丹成药自灵。只恐汞不正,丹成药自圣。古仙惟论铅汞二宗,不言四黄八石”[26]、“即知大丹之妙,唯铅汞二物为至药也,非用四黄八石”[27]、“古仙唯论铅汞二字,不云四黄八石”[28],“外丹莫不以铅汞为宗”[29]等等,数不胜数。由五金八石到唯铅汞论是按照中国传统思维所必然而然出现的理论转变。炼丹者观物取象,从部分具体的化学变化中归纳出了的支离的外丹理论,再以此为基础取象比类,演绎出了“唯铅汞论”的整套理论体系。这是从经验归纳到理性演绎,而演绎的原则就是遵循中国传统的思维体系,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范畴,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传统领域。“义理化”的道教外丹术,是从对现象的诠释转向对了对本体的诠释,是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与道教实践技术的结合。当炼丹一事脱离了实际操作而上升到思辨时,中国古典的阴阳观念自然而然地脱颖而出了。自此铅汞二物牢牢地站在了内外丹二者的核心领域,并非如有些学者所言,铅汞的脱颖而出是因为内丹对外丹
中国历史故事页数多少
词汇的吸收,是内丹理论选择的结果,实际上,在外丹理论中,铅汞派也是胜利者。虽也有部分丹经坚持“硫汞论”,如《太清玉碑子》云:“夫大丹两物共成,不入杂药。若用五金八石,各别有用处。并不入大还丹。缘世人不会,错用合炼丹药,以充点化。此是小术,不得为大丹。良有所以,其硫黄是太阳之精,水银是太阴之精,一阴一阳,合为天地。”[30]此处理论之不用“五金八石”说,硫汞一阴一阳说,完全与“铅汞论”的大部分经文一模一样,只是将常见的“铅”字换成了“硫”字罢了。不论“铅汞”还是“硫汞”重点皆是阴阳二者相互交合反应而已,选“铅”而弃“硫”之原因,不说实际操作问题,仅就表面而言,铅汞皆为金属,且颜色黑白相对,更为对称。而其最有力的竞争者“硫”却为黄色粉末,在这个看表面的世界里被嫌弃是理所当然的事,所谓即使是“郎情妾意”也要讲究“门当户对”,铅汞更像是相反又相成的一对,并在矛盾对立中得到了统一。如《稚川真人校证术》载:“真奥奥伟哉妙法,来自校证。不离二味,一雄一雌。雄曰真铅,雌曰真汞。配合中宫,自然交应。”[31]此类说法数不胜数。李约瑟对此有评论:“冲突的本质在‘合和的秘密’中被超越了,人格化的对立面(王与后、亚当和夏娃、水与火、铅与汞、上与下)在‘化学婚配’中被统一了。这一切都是非常自然的,其原因不仅在于化学观察的事实,而且在于总是多少带有点神秘色彩的炼金术士在寻求一种辩证的综合,即常新和更完美平衡的‘个体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清除了一切对立、因而不朽的统一。”[32]从化学的结合到阴阳的结合,这是由象取意的一个过程。
三、何以长生?——夺天地之造化
对于“外丹何以长生”这个问题,在唐朝的流行解释是:因为外丹“夺天地之造化”而成,故能长生。如《大丹铅汞论》载:“尝闻异人曰:天盗地,地盗人,人盗万物,三才相盗之道,外丹之术,莫不由是乎。”[33]此说不仅适用于外丹,亦适用于内丹,如《修真太极混元图》亦云内丹修炼能“夺天地造化”[34]。受《阴符经》影响,盗天地精华于己身的思想深入人心,何谓“造化”?《论衡·自然》:“天地为炉,造化为工。”[35]“造”,创造,“化”,化生,以动词为名词,就是“道生万物”中的这个“生”的名词化。程颐《近思录》云:“此时天地间一贼,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延年?”[36]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正是此意。
如前所述,五金八石在于其所蕴含的“金性”,提取炼丹材料中的精华而成丹,这也是盗取天地精华的一种类型。而“铅汞”二物能高于五金八石,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炼丹者认为此二者所含精华的等级更高。
有说法为“铅汞”蕴含天地日月之精华,这点与之前的认为五金八石蕴含各种精华之论在本质上不同,五金八石的精华在于能同化身体,使其具备金属的性质,而日月精华则更高了一层,此精华使身体更为纯粹,由后天返先天,已近似内丹的理论。如罗杰·培根(Roger Bacon)于13世纪创作的《小炼金宝典》(Speculum Alkimit Minus)中所言:“炼丹术是一门科学,它教人加工和制造一种叫做长生不老药的药品,当这种药品点化到金属或者不完美的物体上,顷刻就能使它们达到完美无缺”、“按照聪明人的看法,凡是能够从贱金属中去除全部杂质和腐物的药品,也将从人体中去除同样的腐物,从而使人的寿命延长许多世纪。”[32]外丹的主旨已经从“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变成是使“不完美的”事物臻于“完美”。
当外丹理论发展到唯铅汞论后,天地日月之精华的存在则被丹家所深信不疑,铅汞为日月精华之说在丹经中屡见不鲜,如《大丹铅汞论》云:“盖铅汞者,日月之精,出于天而光照四表。”[37]《还丹众仙论》载:“(元始天尊)曰:混沌未分之时,内含真一。真一既分,清炁为天,浊炁为地,真一之炁,上下往来,呼吸不住。炁中生精,天精气者日月星也,地精气者铅与汞也。铅是月魄,汞是日魂。”[38]既然铅汞为日月之精华,其所成之金丹或还丹自然而然地成为日月精华的集合体,此说亦广见于诸丹经,如《大还丹契祕图》:“叙曰:大还丹者,乃日之魂,月之魄,二曜精气之所致也。”[39]《还丹众仙论》:“道君曰:日魂月魄,还丹骨髓。”38《古文龙虎经注疏》载:“其说外丹,皆不以五金八石诸杂类为药材,止取天地之精,日月之华,混合造化,以成神丹。”[40]
丹为天地之精华之说,不止流行于外丹经,亦见于唐代大多数内丹经,如:“海蟾子曰:金丹者,天地之气宇宙之灵也,乾坤之祖日月之精也。”[41]“还丹者,何以度世耶?其食乎日月之精华者也。”[42]“泓问曰:何药则堪服可以延驻?君曰:我仙人所炼至药,例皆日魂月魄,四炁为象,日魂不离日里,月魄不离月中。”[43]可见长生之原因不在形式,而在内容。
四、何以长生?——合道为一
除“日月精华论”之外,另有“元气论”,即认为铅汞金石乃至外丹本体皆为天地元气,如《还丹肘后诀》云:“凡灵丹至药,全是阴阳化气而成,非用他药,杂入于中,纯用方真。”[44]《通幽决》云:“夫金丹,天地日月元和之气,照曜潜运,成为丹砂,砂中迥然而自生,乃为还丹。”[45]《魏伯阳七返丹砂诀》:“纯元太一之气,恍惚杳冥无形,内结灵精,而化生丹砂之形。”[46]这可谓又是外丹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随着内丹一事在唐宋崛起,“元气论”成为了流行的说法,不止外丹,内丹也被认为是一种元气,如《玄宗直指万法同归》云:“内丹者,自己之元气也;外丹者,天地之元气也。”[47]又如《太上九要心印妙经》云:“内丹者,真一之气。”[48]这种说法与“精华论”并不矛盾,反而可互相解释补充,如阴长生本《周易参同契》云:“元精者,元气也。”[49]所谓“精华”即“元气”,毕竟“精华”一说过于抽象,当与“元气”合二为一时,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如《橐龠子》载:“阴阳结气,天地覆载,春以暄之仁之,夏以暑之礼之,秋以冻之义之,冬以寒之智之,变化若此而遂成焉!阴多则为金,阳多则为玉,吾亦然知而然矣!”[50]阴阳结气生金玉,金玉为天地阴阳之精,此处将元气、精华甚至金石连接了起来,元气凝聚在铅汞中,炼成金丹,得服者长生。这里说明了金丹能长生的根本之因在于天地元气,铅汞则为连接二者的通道。
“元气说”之后,外丹理论又再进了一步,唐朝“道性说”流行,部分外丹经文或是受此影响,提出了外丹实际上是“道”的集合体,是“凝结的道”,故可以长生。如《太清金液神气经》云:“清虚真人曰:玉章神丹,至道之大。……此其要道,见者长生。”[51]《大洞炼真宝经妙诀》载:“炼真者合于至妙,炼砂者合于至灵,炼灵者合于至神,至神者合于至道,道合则升腾玉清,而为高仙矣。”[52]《黄帝九鼎神丹经诀》“阴阳不测之谓神,一阴一阳之谓道。故能陶铸万物,埏殖生灵,此并造化之神功,阴阳之妙力;神丹秘要,亦同此义。”[53]
“得道说”后来成为“外丹何以长生”的主流回答,今人亦多持此说,如容志毅云:“‘丹’已然是一种凝聚了天地精气的可见、可触摸的物质化了的‘道’。”[54]胡孚琛亦云:“还丹本身就是一种固化了的‘道’”。[55]内丹与外丹皆因为“道”方有长生之力,早在《太平经》中即有云:“守道而不止,乃得仙不死。”[56]成仙的重点在于“得道”,而非其形式,如《原阳子法语》云:“夫此道如一大城,四方来者如就傍蹊曲径,则多涉程期,甚至迷而他适。若由正路坦途,有从东门入者,有从南西北门入者,及到城中则一也。四方门路,复何有哉。释有念佛而入者,有参禅而入者,积一千八百公案,及到悟处,参念俱无。道有修内丹而进者,有炼外丹而进者,演三千六百法门,及其证道,修炼俱无。公案法门皆非所有,如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乌可以彼此而是非之。”[57]晚期外丹理论多持此言,如《黄白镜》载:“内丹外丹事同一体,苟得其法,炼内丹亦可,炼外丹亦可。……内丹成谓之仙人,外丹成谓之仙银。仙人者,得道之人也;仙银者,得道之物也。以得道之人而点物,物必化而为宝;以得道之物而点人,人必化而为仙。然非人能点化其物,亦非物能点化其人。其所以能互相点化者,乃道之力也。”[58]号称外丹史上最后一部著作[59]的《金火大成》中的外丹理论亦是内外丹皆可说得通,因为重点在“道”,而非得道的途径。
“道”是一个玄之又玄的概念,《还丹歌诀》云:“日魂和月魄,注:此两精合为大道也。”[60]《云笈七籤·金华玉女说丹经》载:“一石之中分阴阳为金玉,故谓一阴一阳之道。金之精生灵液,灵液之精生水银,水银之精生丹砂,丹砂之精生阳光,阳光之精生元炁,元炁之精生神明,神明为真灵,真道其成矣!”[61]这些外丹经文将日月精华、元炁、道完全联系了起来,使形而上之道有了具体的形态,所谓阴阳相推而成道,铅汞的二元对立的阴阳属性在这里占据了外丹理论的核心地位,而至此,“外丹何以长生”这个问题,已基本得到了最终的答案。
五、何以长生?——内丹理论对外丹理论继承的假说
随着外丹的失败,有一部分人则提出外丹之事,非人力所能及也,如《还金述》云:“……修之合道,理契自然,故能生天生地,为牝为牡。然后还日精于月窟,结粹华于中气,灵运潜应,与其合同,莫非人间术士所能窥窃。”[62]又如《大丹铅汞论》言:“夫大丹之术,出乎铅汞。而铅汞之药,乃大丹之基。观其互换感发之机,交相制伏之妙,皆出乎天地自然,非人力所能致也。”[63]
这些丹家都已承认外丹并非人为可炼制。何以不能?因为今人完全误会古人所留经文之意,所谓“今之人不达神明之意,未通天地之理,但按文责实,以意推校。殊不知古人与其不可学者去矣,徒议枝叶,不得根本,迷迷相指,讵可复追坛。”[64]在哪点上出现了误会呢?若不想承认古之外丹经文有问题,就只能是经文被错误地理解,最大的可能即是炼丹材料有问题,故理论家们提出了经文中所谓之“铅汞”并非凡铅凡汞,唐宋许多经文最后都秉此说,如《还金述》一文中数次有言:“知白守黑,求死不得。白者金精,非世间金。黑者水银,非世间水银。”[65]“经曰:丹砂流汞父,戊己黄金母。此数者足,明砂汞合三才,应五行,而非人间凡物也。”[66]《通幽诀》亦言:“诀曰:世人不知黄白之根基,错用凡水银、凡铅金银为至药。……铅者,子,丹之精也。气者,母,本土生精之土,故名本铅气。”[67]按照部分外丹经的说法,铅汞只是指代精华、元气的名称罢了,并非凡间之物。至此铅汞从实物,变成了一种抽象的象征符号,有时丹经会使用“真铅真汞”这个术语来与“凡铅凡汞”进行区分。铅汞的这种抽象的运用在内丹理论中被发扬光大,铅汞在内丹体系中所指代的事物较多,有云铅为虎为气为命,汞为龙为神为性;真铅是元精,真汞是元神;另亦有说真铅真汞是先天一气。外丹所言的之真铅真汞,亦有几说,比较贴合实际操作的认为真铅真汞是凡铅凡汞提纯的精华,但更多的是认为真铅真汞的真实状态可能是存在于虚空的天地精华、天地元气的一种,如《修丹妙用至理论》云:“或者曰:铅汞既非世问物,将何以为实。曰:天地之精,日月之根,阴阳之髓,水火之源,龙虎交合,刚柔互用,始于一三而终五,是谓万物之母。”[68]另有一说认为,丹家所言真铅真汞皆模糊指代,难言其本质为何,如《真元妙道要略》言:“铅汞是天地之母。”[69]《还丹肘后诀》云:“除水火为药,外无别入。若有异类,终不成丹。”[70]即铅汞等金丹组成的材料被抽象成五行、水火等意,并无实指之事物。甚至原始之五金八石亦有“五金,五行也。八石,八卦也”[71]之言。
如之前所云,外丹炼制所用的五金八石与铅汞其内在含有日月精华、天地精华,甚至本身即为元气,如《真元妙道要略》所云:“尔时元上大道法母元始天尊,说诸阴阳返五行元精,与太上道君,令度长劫中,有学道之众生,采日月天地五行之元炁,修种金丹,一周圆备,服之可得五行不侵,出没自在。”[72]按古代标准观点,人禀气而生,《通幽诀》言:“元和之道祖,立天地,调阴阳,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受气曰命,最灵曰人,人福莫大于生,祸莫大于死。”[73]因同类方相作用的法则,即《参同契》所言:“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杂性不同种,安肯合体居”[74],故金丹的本质或为气,金丹本质为气之说得到广泛的认同,如《大还丹照鉴》云:“夫大还丹者,虚无之系,造化之包一气以为先,辟二仪以垂象,则所谓天兹显瑞,物禀含灵;总四象以成形,区五行以定体。”[75]《九转灵砂大丹资圣玄经》亦有这方面的记载:“阴阳颠倒,水火交争,上水应天之清气,下火取地之浊气,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相接,交感氤氲,相媾合成二气。二气既合,混而为一,乃名二气大丹,妙用尽在于此。”[76]金丹为气这个说法亦常见于内丹,内丹家也曾经提出:“夫金丹,先天虚无之气凝结而成者,岂后天气血有形之物所能凝结哉!”[77]可见内丹与外丹的本体理论是有高度的一致性的。观《参同契》之彭晓注本开篇云:“故以乾坤为鼎器,以坎离为匡郭,以水火为夫妻,以阴阳为龙虎,以五行为纬而含真精,以三才为经而聚纯粹。寒来暑往,运行于三百八十四爻;兔起乌沈,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此皆始于乾、坤二卦之体,而成变化者也。”[78]仅就文字而言,如何能判断这是内丹?彭晓本之注并不涉及心肾、人体之精气之说,多为抽象理论之言,内外丹皆可通用。孟乃昌曾言:“历史上确实有过这样时期、这样流派,内外二丹根本不作区分。理论和术语是共用的,互借的,两个领域相互交融,而被看成一个整体。故二者是一家。”[79]内丹与外丹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二者有着几乎相同的理论体系,皆以炉鼎、火候、药物为三大要素。这点古人即已有所认识,外丹经文《大丹铅汞论》言炼外丹为“察阴阳之动静,验天地之循环,明辩药材,扣求水火法,参稽互考,徧阅丹经,寻访明师,直与天地同其轨辙,与内丹同其关键,可不秘乎。”[80]内丹经《原阳子法语》云:“内景微妙,无形无名,圣师不得已而假外丹之名相以譬之,发明其理使人易悟,故亦谓之金液还丹。孰知末学泥于名相而返致疑。或者以丹道有内外之说,似乎多歧,未知孰是。”[81]所谓“圣人立象以尽意”,很多外丹经皆云圣人以铅汞之象言长生之意,而很多内丹经皆云圣人以外丹之象言内丹之意。
再观传统内丹经文《悟真篇》注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圣人故强名之曰道,强名之曰混元真一之气。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圣人以同类二八初弦之气,感而遂通,降灵象空玄之中,一粒如黍,饵在腹中,立乾己汞,化为纯阳之躯,与天地同久。”[82]从“圣人以同类二八初弦之气,感而遂通”之说,明显此为内丹之法,但“先天混元一气”之说,却不分内外。以术求道,是在形而上的超越性与形而下的具体性之间打通一条道路,以各种修炼方式来达到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目标。在中国传统中,形上与形下是相即不离的,所以不需要问是否有这样一条通路,这是预设的前提,所以我们不问:“外丹能不能使人长生”,而是问:“外丹如何使人长生”。至此,外丹理论得出一个结论来,“先天一气”即为人长生不死得道的关键。但是外丹理论发现这点之后却束手无策,使用传统外丹烧炼的方法如何炼制先天元气?知行无法合一使外丹术难以为继。而内丹却在人体自身之中找到了下手之处,所谓道生万物,万物皆有道性,“以同类二八初弦之气,感而遂通”,即可达到摄入元气的目的。道教方术自此承接转向、改弦更张,内丹始兴。
六、小结
观历代外丹文献,从求仙至求己,从“观物取象”至“立象尽意”,理论逐渐从粗糙走向精致,经过一代代丹家的补充与完善,最终在唐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外丹的炼制方法跟不上逐渐义理化的理论,技术无论如何也无法炮制理论中“先天之气”、“阴阳二气”,外丹的没落、内丹的兴起极有可能即是因此。
注释:[1](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55页。
[2](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928页。
[3]朱越利主编《道藏说略》,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第574页。
[4]《上清九真中经内诀》,《道藏》第19册,第106页。
[5][法]索安:《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9页。
[6][英]李约瑟著,周曾雄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二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金丹与长生”,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25页。
[7](汉)司马迁:《史记》,第468页。
[8]《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一,《道藏》第18册,第799页。
[9]《上清九真中经内诀》,《道藏》第19册,第105页。
[10]《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道藏》第6册,第597页
一分钟谈中国历史故事
。
[11]《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道藏》第19册,第435页,类似记载也见于《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
[12]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448-449页。
[13](汉)桓宽著,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55页。
[14](汉)桓谭:《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55-56页。
[15](三国)曹植:《曹子建集》卷五,四部丛刊景明活字本。
[16](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1页。
[17]同上,第71-72页。
[18]《抱朴子神仙金汋经》(上),《道藏》第19册,第206页。
[19]《太清金液神丹经》(中),《道藏》第18册,第753-754页。
[20]《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之四十七,《道藏》第5册,第368页。
[21]《西升经》(下),《道藏》第11册,第513页。
[22]《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一,《道藏》第18册,第795页。
[23]《太清石壁记》卷上,《道藏》第18册,第767页。
[24]《种芝草法》,《道藏》第19册,第335页。
[25]《诸家神品丹法》卷二,《道藏》第19册,第221页。
[26]《还丹肘后诀》卷中,《道藏》第19册,第177页。
[27]《丹论诀旨心鉴》,《道藏》第19册,第340页。
[28]《指归集》,《道藏》第19册,第282页。
[29]《古文龙虎经注疏》奏札,《道藏》第20册,第33-34页。
[30]《太清玉碑子》,《道藏》第19册,第313页。
[31]《稚川真人校证术》,《道藏》第19册,第67页。
[32][英]李约瑟著、周曾雄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五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内丹”,第12页。
[33]《大丹铅汞论》,《道藏》第19册,第290页。
[34]《修真太极混元图》序,《道藏》第3册,第94页。
[35](汉)王充:《论衡》卷第十八,四部丛刊景通津草堂本。
[36]程水龙:《〈近思录〉集校集注集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9页。
[37]《大丹铅汞论》,《道藏》第19册,第291页。
[38]《还丹众仙论》,《道藏》第4册,第334页。
[39](宋)张君房编、李永晟点校《云笈七籤》,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597页。
[40]《古文龙虎经注疏》奏札,《道藏》第20册,第33页。
[41]《道枢·还金篇》,《道藏》第20册,第668页。
[42]《道枢·日月玄枢篇》,《道藏》第20册,第737页。
[43]《悬解录》,《道藏》第19册,第316页。
[44]《还丹肘后诀》卷中,《道藏》第19册,第178页。
[45]《通幽诀》,《道藏》第19册,第152页。
[46]《魏伯阳七返丹砂诀》,《道藏》第19册,第8-9页。
[47]《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卷三,《道藏》第23册,第930页。
[48]《太上九要心印妙经》,《道藏》第4册,第313页。
[49]阴长生本《周易参同契》卷上,《道藏》第20册,第71页。
[50]《橐龠子》,《道藏》第28册,第343页。
[51]《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上,《道藏》第18册,第777页。
[52]《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道藏》第19册,第17页。
[53]《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十,《道藏》第18册,第852页。
[54]朱越利主编《道藏说略》,第573页。
[55]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7页
[56]王明编《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8页。
[57]《原阳子法语》卷上,《道藏》第24册,第81页。
[58]《黄白镜》,《道书集成》笫57册,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104页。
[59]孟乃昌:《炼丹史上的最后一部著作:〈金火大成〉》,《大自然探索》1983年第3期。
[60]《还丹歌诀》卷上,《道藏》第4册,第889页。
[61](宋)张君房编、李永晟点校《云笈七籤》,第1415页。
[62]《还金述》,《道藏》第19册,第285页。
[63]《大丹铅汞论》,《道藏》第19册,第288页。
[64]《还金述》,《道藏》第19册,第287页。
[65]同上,第285页。
[66]《还金述》,《道藏》第19册,第286页。
[67]《通幽诀》,《道藏》第19册,第156页。
[68]《修丹妙用至理论》,《道藏》第4册,第344页。
[69]《真元妙道要略》,《道藏》第19册,第292页。
[70]《还丹肘后诀》卷上,《道藏》第19册,第176页。
[71]《通幽决》,《道藏》第19册,第155页。
[72]《真元妙道要略》,《道藏》第19册,第294页。
[73]《通幽诀》,《道藏》第19册,第157页。
[74]周全彬、盛克琦编校《参同集注: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注解集成》,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第535页。
[75]《大还丹照鉴》,《道藏》第19册,第304页。
[76]《九转灵砂大丹资圣玄经》,《道藏》第19册,第1页。
[77]《道书
讲中国历史故事的书籍
十二种》,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87页。
[78]周全彬、盛克琦编校《参同集注: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注解集成》,第106页。
[79]孟乃昌:《〈周易参同契〉考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页。
[80]《大丹铅汞论》,《道藏》第19册,第290页。
[81]《原阳子法语》卷上,《道藏》第24册,第81页。
[82]《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道藏》第2册,第936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2103/20/1887813.html
以上是关于道藏-道教外丹长生理论的内核探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道藏-道教外丹长生理论的内核探讨;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