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戛斯-黠戛斯“朝贡”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黠戛斯-黠戛斯“朝贡”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黠戛斯“朝贡”考
黠戛斯,两汉时期曾称为“鬲昆”、“坚昆”,魏晋南北朝时期则被称为“结骨”或者“契骨”,至隋唐时期,则有“纥骨”、“居勿”、“坚昆”和“纥扢斯”等多种称谓,后译为黠戛斯。黠戛斯主要活动在剑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沿岸,以及贪漫山(今唐努乌拉山东南峰)以北一带。
近年来,学界对唐与黠戛斯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内蒙古大学王洁的《黠戛斯历史研究》是黠戛斯研究最全面的成果,其中探讨了黠戛斯与唐、突厥和回鹘之间的关系。郑元珑《隋唐时代黠戛斯部与中原王朝关系初探》一文,论述了隋唐时期黠戛斯与中原王朝关系的发展变化。甘长新《贡赐体系下的黠戛斯与唐朝关系》一文,提出了黠戛斯与唐之间的关系既有与突厥、薛延陀和回鹘之间的相似性,又有其独特性的观点;认为黠戛斯和唐朝自始至终保持了和平关系是由地理环境和唐朝当时的羁縻政策有关,遣使和贡奉是二者贡赐关系的具体体现。贺继宏《黠戛斯汗国及其与唐王朝的关系》着重叙述黠戛斯击溃回鹘以后与唐朝的交往。此外,日本、美国学者也多有研究。中岛琢美对会昌年间黠戛斯使唐的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齐会君详细分析和考证了四份会昌年间由唐廷发给黠戛斯可汗的国书以及它们的起草过程。MichaelDrompp以李德裕起草的四份与黠戛斯可汗书和黠戛斯使者会昌年间的四次来访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唐与黠戛斯的关系。这些都奠定了唐与黠戛斯朝贡关系研究的基础。
在唐与黠戛斯的关系中,朝贡始终为一条主线,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以《册府元龟》的记载为中心,参照其他传世文献,对黠戛斯的朝贡做进一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请方家指正。
01
唐代黠戛斯“朝贡”史料简析
《册府元龟》为北宋时期编纂的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其《外臣部》中有较为详细的黠戛斯与唐朝贡赐关系的记录。现将这些材料按照年代整理分析如下:
史料一:《册府元龟》卷九七〇《外臣部·朝贡三》:“[贞观]二十二年正月朔,结骨、吐蕃、吐谷浑、新罗、高丽、吐火罗、康国、于阗、乌长、波斯、石国,并遣使朝贡。”
史料二:《册府元龟》卷九九九《外臣部·入觐》:“[贞观]二十二年二月,以结骨部置坚昆
中国历史故事主题手抄报
都督府,隶燕然都护,以其侯(俟)利发失钵屈阿栈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初,结骨未尝通中国,闻铁勒等咸来内附,即遣使顿颡称臣,并献方物。至是,其君长遂自入朝见。太宗于天成殿宴之,谓群臣曰:“往日渭桥斩获三突厥,自谓多功,今致此人于席,翻更不以为怪,可谓日用而不知邪?”结骨酣醉,欢甚,因谓曰:“臣既一心归国,愿授国家官职,执笏而还。”故授以此任,并赉锦帛。”这条史料中所叙述的朝贡,应与上一条的史料相联系,应为同一次朝贡。
史料三:《册府元龟》卷第九七〇《外臣部·朝贡三》:“[上元]二年二月,坚昆献名马。”
史料四:《册府元龟》卷第九七〇《外臣部·朝贡三》:“[景龙]二年春正月,吐谷浑,三月,波斯,十一月,坚昆,并遣使来朝。”
史料五:《册府元龟》卷第九七四《外臣部·褒异》:“[景龙]二年十二月丙申,宴坚昆使于两仪殿,就其家吊焉。”
史料六:《册府元龟》卷九七五《外臣部·褒异二》:“[开元十年]九月己巳,大拂涅靺如价及铁利大拂涅买取利等六十八人来朝,并授折冲,放还蕃。突厥大首领可还拔护他满达干来朝,授将军,放还蕃。坚昆大首领伊悉钵舍友者毕施颉斤来朝,授中郞将,放还蕃。”开元十一年时,坚昆再一次来朝:“[开元十一年]十一月甲戌,突厥遣其大臣可逻拔护他满庭干来朝,授将军,紫袍金带,放还蕃。坚昆大首领俱力贫贺志颉斤来朝,授郎将,放还蕃。”
史料七:《册府元龟》卷九七一《外臣部·朝贡四》:“[开元十二年]十二月,越喜靺鞨遣使破支蒙来贺正,并献方物。突厥遣使裴罗啜来朝。坚昆遣使献马。”
史料八:《册府元龟》卷九七一《外臣部·朝贡四》:“[天宝六载]四月,突厥九姓献马一百五十疋,坚昆献马九十八匹,波斯遣使献玛瑙床。十二月,九姓坚昆及室韦献马六十匹,令西受降城使印而纳之。”
史料九:《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外臣部·朝贡五》:“武宗会昌二年二月,牂牁、南平蛮、结骨国遣使朝贡,室韦大首领热论等来朝。三年八月,黠戛斯遣使谛德伊斯难珠来朝。”
《册府元龟·外臣部》中总计记载了黠戛斯10次朝贡的情况。
其他传世文献,也记载了一些《册府元龟·外臣部》中未能收录或内容不同的史料。
在《册府元龟·外臣部》中,黠戛斯与唐朝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第一次有了交往,黠戛斯的君长亲自入朝,并被册封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但是其实早在贞观六年(623年)和十七年(643年),黠戛斯与唐朝就已经有了直接的往来。《唐会要》卷一〇〇《结骨国》记载:“贞观六年,遣王义宏将命镇抚。”又《太平寰宇记》卷一九九《黠戛斯》记载:“唐贞观六年太宗遣偃师尉王义宏使其国,十七年,坚昆遣使贡貂裘及貂皮。”此可补充《册府元龟》之记载。
唐高宗在位时,黠戛斯一共朝贡三次,其中之一是前述《册府元龟》所载上元二年(675年的“坚昆献名马”,一次发生在永徽四年(653年),“永徽四年,又遣使朝贡,仍言:‘国内大有中国人,今欲放还,请一使受领。’高宗遣范强多赍金帛往仍处分,云但有人即须赎”。还有一次是上元三年(676年),“(二月)乙亥,坚昆献名马”。
关于会昌年间黠戛斯使唐,《唐会要》《资治通鉴》可补充和修正《册府》所记。
《唐会要》卷一〇〇《结骨国》记载:会昌三年“二月,遣使注吾合索等七人来朝,贡名马,且凭大唐威德,求册命焉”。《资治通鉴》记载更为详细:“黠戛斯遣使者注吾合索献名马二;诏太仆卿赵蕃饮劳之。甲戌(十五日),上引对,班在勃海使之上。”。据《通鉴》,知注吾合索来唐时间在二月辛未(十二日)。
《资治通鉴》卷二四七会昌三年(843年)六月,“黠戛斯可汗遣将军温仵合入贡。上赐之书,谕以速平回鹘、黑车子,乃遣使行册命”。此条《册府》未载,可为补充。据李德裕撰《与黠戛斯可汗书》,知温仵合等“献马百匹,鹘十联”。
同书同卷又记载:会昌四年(844)二月,“黠戛斯遣将军谛德伊斯难珠等入贡,言欲徙居回鹘牙帐,请发兵之期,集会之地。上赐诏,谕以‘今秋可汗击回鹘、黑车子之时,当令幽州、太原、振武、天德四镇出兵要路,邀其亡逸,便申册命,并依回鹘故事。’”谛德伊斯难珠来朝事,《册府元龟》击于会昌三年八月。齐会君考证四年二月应为准确日期,因李德裕起草《赐黠戛斯书》中,有“春暖,想可汗休泰,将相以下,并存问之”句,应为二、三月,故《资治通鉴》的时间准确。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赐黠戛斯书》中提到了黠戛斯可汗的书信中说:“温仵合将军归国后,汉使不来。”这说明会昌三年六月朝贡的温仵合将军已然归国,之后谛德伊斯难珠才从黠戛斯启程入朝,这中间仅相隔两个月的时间,从当时的交通状况来看是并无可能的,所以谛德伊斯难珠只能是四年二月入唐的。另据李德裕《赐黠戛斯书》,知谛德伊斯难珠献“白马两匹”。
会昌之后,《册府元龟》记载阙如。实际上,黠戛斯仍多次遣使来唐。《崔鐬墓志》记载:
先帝时,丞相龟从一日于便殿言府君之屈,即日擢拜权知鸿胪卿,久而得真秩。时黠戛斯遣使朝贡,有称敕使者,府君曰:“是必重译之失也。以此名号奏御,于理未安。”乃命舌人言覆,果曰只,使声之悮也。其为精识,又如是。
崔鬼从在大中四年(850)六月至大中五年十一月任宰相,崔鐬“擢拜权知鸿胪卿”当在这期间,一段时间之后真拜鸿胪卿。黠戛斯的“朝贡”正发生在崔鐬任鸿胪卿期间。墓志中并未记载崔鐬任鸿胪卿的时间,但从“久而得真秩”看,其“权知”的时间应该不短。据此推测,黠戛斯来唐的时间至少应在大中五年以后。黠戛斯这次来使,史籍中没有记载,墓志可补史籍之阙。
大中十年(856),黠戛斯再次遣使来唐。唐代诏敕中偶然提及了这次来唐的使臣之名。
《请立回鹘可汗诏》云:
近有回鹘来款,朔方帅臣得之,送至阙下。又有回鹘随黠戛斯李兼至。
可知大中十年,黠戛斯派使者李兼来唐,随行的还有西迁回鹘使人。据此诏文和上引《崔鐬墓志》,可知大中年间黠戛斯至少两次遣使来唐。
咸通年间,黠戛斯遣使来唐的情况,《资治通鉴》记载了两次:其一为咸通四年(863年)八月,“黠戛斯遣其臣合伊难支表求经籍及每年遣使走马请历,又欲讨回鹘,使安西以来悉归唐,不许”。此条史料虽未明确提及朝贡事宜,但黠戛斯遣使臣向唐朝上表求取经籍历书以及提出了互市的要求,必然不会派遣臣子出使而不带贡物。而咸通七年(866年)十二月,“黠戛斯遣将军乙支连几入贡,奏遣鞍马迎册立使及请亥年历日”,又一次使唐。《新唐书》记载,黠戛斯“逮咸通间三来朝”,据《资治通鉴》,只能补充两次咸通年间黠戛斯“朝贡”的记载。随着唐朝的力量越来越衰弱,“后之朝聘册命,史臣失传”,相关记载至此而止。
《唐会要》、《太平寰宇记》、《旧唐书》、《资治通鉴》补充了黠戛斯的9次“朝贡”。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黠戛斯来唐“朝贡”总计19次。现将黠戛斯“朝贡”情况列表如下:
序号
来唐时间
使者、贡物等情况
史料来源
1
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
黠戛斯贡貂裘及貂皮
《太平寰宇记》卷199
2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朔(一日)
结骨遣使朝贡,其君长失钵屈阿栈亲自入朝
《册府元龟》卷970,卷999,《唐会要》卷100
3
高宗永徽四年(653年)
遣使朝贡
中国历史史故事
《太平寰宇记》卷199
4
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二月
坚昆献名马
《册府元龟》卷970
5
高宗上元三年(676年)二月乙亥(七日)
坚昆献名马
《旧唐书》卷5
6
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
坚昆遣使来朝
《册府元龟》卷970
7
玄宗开元十年(722
中国历史先贤名人故事视频
年)九月
坚昆大首领伊悉钵舍友者毕施颉斤来朝,授中郎将
《册府元龟》卷975
8
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十一月
坚昆大首领俱力贫贺志颉斤来朝,授郎将
《册府元龟》卷975
9
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十二月
坚昆遣使献马
《册府元龟》卷971
10
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四月
坚昆献马九十八匹
《册府元龟》卷971
11
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十二月
九姓坚昆及室韦献马六十匹
《册府元龟》卷971
12
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十月
结骨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
银行的银行的中国历史故事
《资治通鉴》卷246,《册府元龟》卷972
13
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二月辛未(十二日)
注吾合索等七人来朝,献名马两匹
《唐会要》卷100,《资治通鉴》卷247
14
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六月
将军温仵合入贡,献马百匹,鹘十联
《资治通鉴》卷247,李德裕《与黠戛斯可汗书》,《李德裕文集校笺》卷6
15
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二月
将军谛德伊斯难珠来朝,献白马两匹
《资治通鉴》卷247,《册府元龟》卷972
16
宣宗大中五年(851)以后
黠戛斯遣使朝贡
《崔鐬墓志》,《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第404页
17
宣宗大中十年(856)
黠戛斯使者李兼来唐
《唐大诏令集》卷128
18
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八月
使臣合伊难支上表,求经籍历书以及互市
《资治通鉴》卷250
19
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十二月
将军乙支连几入贡,求使册立及历书
《资治通鉴》卷250
02
黠戛斯“朝贡”
与漠北的政治、军事形势
这19次“朝贡”,大部分都集中在玄宗朝和武宗朝,其中玄宗在位时多达5次,武宗在位时也有4次。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朝贡”较多,一是因为唐朝在这个时期正处于国力鼎盛的阶段,“四方来朝”,周边环境也较为稳定,东突厥第二汗国也向唐请和,黠戛斯通往唐朝的道路没有阻隔,故可在开元年间连年“朝贡”。
而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十月的这次遣使来唐,与上一次天宝六载相距近乎百年,这百年间波折频生。先是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国力不再,无暇再顾及四邻诸国,甚至需要回纥等出兵助唐平叛。另一方面,回纥的实力不断增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时就曾大破黠戛斯,之后黠戛斯甚至一度亡国。回纥成为漠北的实际统治者,阻断了黠戛斯与唐朝交往的道路,造成了近百年的交流空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除唐朝与黠戛斯自身力量的消长以外,黠戛斯与唐朝的关系以及能否顺利进行“朝贡”出使等交流活动,都与漠北的政治以及军事形势息息相关。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突厥就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隋及唐前期均与突厥进行过激烈的博弈。武德三年(620年),颉利可汗继位,与唐朝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争。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甫一继位,颉利可汗便发动战争,直抵长安西郊,唐太宗与其订立城下之盟,才使得突厥退兵。在此之后,唐太宗励精图治,扶植铁勒,分化突厥的势力,终于在贞观四年(630年)消灭了东突厥汗国。
在东突厥汗国逐渐衰弱之时,薛延陀走上了历史舞台,并在东突厥汗国灭亡后称雄漠北。唐曾利用薛延陀牵制东突厥,但在东突厥灭亡后不久,唐命已安置在河南的突厥余部回到其原来的居住地,试图牵制日益强大的薛延陀。薛延陀这个在贞观初年建立的汗国并没有存在很久,后薛延陀内乱,铁勒诸部纷纷反叛。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大举反击并灭亡了薛延陀汗国。同年八月,唐太宗至灵州,铁勒诸部脱离了薛延陀的统治,纷纷归附成为唐的藩属,唐太宗被奉为天可汗,并于次年一月以铁勒诸部置六都督府和七州,正式开启了唐代建立羁縻州府的制度。
黠戛斯能够在贞观年间就与唐朝建立联系,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东突厥和薛延陀的灭亡。唐“贞观六年,遣王义宏将命镇抚”,正是因为贞观四年东突厥的灭亡,才使唐使者直达漠北,与黠戛斯建立联系。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是薛延陀强大之时,黠戛斯却遣使进贡貂裘及貂皮,表明黠戛斯与唐的交往并未断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黠戛斯的君长亲自入朝,被册封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并以结骨为坚昆都督府,隶属燕然都护。此事发生在唐太宗灭薛延陀,招抚铁勒诸部之后,此时唐控制了漠北,建立了新的统治模式,黠戛斯也在唐羁縻体制之中。
永淳元年(682年)东突厥第二汗国复兴,黠戛斯多数时间与之为敌。突厥将政治中心迁到于都斤山后,得知唐、黠戛斯与突骑施想要联合进攻突厥,便欲先发制人。景龙二年(708年),突厥偷袭并一度征服了黠戛斯。但在东突厥复兴的这几十年间,黠戛斯一直与唐保持着亲善关系,甚至助唐出兵攻打突厥,在《册府元龟·外臣部》中就有关于黠戛斯在开元年间助唐出兵征讨突厥的记载,“坚昆都督右武卫大将军骨笃禄毗伽可汗等,弧矢之利,所向无前”,在《资治通鉴》中,也有关于开元六年(718年)出兵征讨突厥一事,但司马光认为五都督助唐征讨突厥一事时间存疑,吴玉贵认为此事应发生于开元八年(720年)。但黠戛斯与唐之间通使之路并没有被截断。直至天宝年间,黠戛斯仍“朝贡”不绝。
黠戛斯与唐朝联系的中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回鹘的从中阻隔。天宝四载(745年)回纥将突厥逐出漠北,取代突厥成为了漠北的霸主。黠戛斯“乾元中为回鹘所破,自是隔阂不通中国”。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回鹘来朝,“九月甲申(十五日),回纥使大首领盖将等谢公主下降,兼奏破坚昆五万人”。这时,黠戛斯已臣服于回鹘,回鹘封黠戛斯阿热可汗为毗加顿颉斤。另据《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记载,回鹘天可汗曾射死黠戛斯可汗,并大破其国,“坚昆可汗,应弦殂落,牛马谷量,杖械山积,国业荡尽,地无居人”,然后回鹘又打败了葛逻禄与吐蕃的联合军队。《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记载的为回鹘保义可汗在位时期的故事,故大破黠戛斯一事应发生在公元九世纪初。
但是当回鹘衰弱之时,黠戛斯不断发展壮大,阿热自称可汗,回鹘派遣宰相带兵征讨黠戛斯,却屡战屡败,双方交战二十余年不断。至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鹘将领句录莫贺背叛回鹘,引导黠戛斯十万铁骑攻打回鹘,攻破回鹘牙帐,杀可汗以及宰相,并最终灭亡了回鹘汗国。黠戛斯则取代回鹘一跃成为了漠北新的统治力量。
黠戛斯攻破回鹘之后,可直达唐北部边境。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十月,黠戛斯遣踏布合祖将军一行至天德军,告知唐朝黠戛斯已击溃回鹘之事,“先遣都吕施合等奉公主归之大唐,至今无声问,不知得达,或为奸人所隔。今出兵求索,上天入地,期于必得”,又“将徙就合罗川,居回鹘故国,兼已得安西、北庭达靼等五部落”,黠戛斯拟迁入回鹘故地,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之后,黠戛斯频繁向唐朝进行“朝贡”,与唐朝的交往开启了新局面。
会昌三年二月,黠戛斯遣使者注吾合索献名马两匹,并向唐请求册封。唐令黠戛斯自行带兵寻求杀害使者的回鹘残部以及讨伐黑车子。同年三月,唐武宗派遣太仆卿赵蕃为安抚黠戛斯使,并命李德裕撰《赐黠戛斯可汗书》。同年六月,黠戛斯再次遣将军温仵合入贡。
会昌五年(845年),唐廷准备正式册封黠戛斯可汗。四月,以陕虢观察使李拭为册黠戛斯可汗使,诏册黠戛斯可汗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但会昌六年(846年)三月,唐武宗崩逝,派去册封黠戛斯可汗的使者因为国丧未能成行。后至大中元年(847年)六月,唐宣宗终于派出鸿胪卿李业为册黠戛斯英武诚明可汗使。
据《新唐书》记载,黠戛斯“逮咸通间三来朝”。但是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两次关于咸通年间黠戛斯朝贡的记载。随着唐朝的力量越来越衰弱,“后之朝聘册命,史臣失传”。《资治通鉴》中最后一次记载黠戛斯和唐朝的往来是在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九月:“李匡威攻蔚州,虏其刺史邢善益,赫连铎引吐蕃、黠戛斯众数万攻遮虏军,杀其军使刘胡子。”此时唐已近于名存实亡了。
黠戛斯与唐之间的交往与漠北的政治及军事形势息息相关,突厥与回鹘都曾是黠戛斯与唐朝之间通使的阻碍。但黠戛斯与唐从未兵戎相见,甚至在唐已然江河日下之时,称霸漠北的黠戛斯仍希望得到唐的册封。咸通后随着唐朝日益衰微,黠戛斯与唐的关系也划上了句号。
03
黠戛斯贡品与唐酬答之物
从黠戛斯的贡物中也不难看出,黠戛斯盛产良马,贡物多以马匹为主。唐代黠戛斯朝贡19次,其中提到朝贡物品的有9次。而这9次中,除了贞观十七年黠戛斯进贡貂裘以及貂皮以外,剩余8次都是进贡良马。其中天宝六载四月献马98匹,十二月献马60匹,会昌三年六月献马百匹,数量比较大。天宝六载“十二月,九姓坚昆及室韦献马六十匹,令西受降城使印而纳之”。这次朝贡的马匹,直接送入了西受降城,可能是用来充实边镇防御了。
骑兵在唐初为唐朝平定天下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唐太宗即位之初,即着手大规模的发展马牧,改良马种,并任命粟特后裔史诃耽负责马牧工作,奠定了唐代马政的基本格局。开元天宝年间,即便唐朝处在国富兵强,“万国来朝”的盛世之中,对外用兵也从没有停止,尤其是在西域及漠北地区与吐蕃、大食和第二突厥汗国之间频繁争斗,战马仍供不应求。
在平叛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骑兵的作用更不能忽视。杨炎撰《四镇节度副使右金吾大将军杨公(和)神道碑》记载:
嗣子预,有霸王之略,好倜傥之奇。初以右武卫郎将见于行在,天子美其谈说,问以中兴。遂西聚铁关之兵,北税坚昆之马,起日城,开天郎,特拜左卫将军兼瓜州都督关西兵马使,又迁伊西北庭都护,策茂勋也。
安史之乱期间,唐右武卫郎将杨预从黠戛斯征调了大批战马作为军用物资,为平定安史之乱贡献颇多,故而受到唐肃宗的嘉奖。由此得知,唐朝对战马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黠戛斯进贡如此之多的马匹,也是应唐朝的要求。而黠戛斯的良种马,也应在唐代马政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朝贡关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惯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但是这并不是贡赐关系,而是单纯的臣服与贡奉。一直到汉代,汉朝在获得其藩属国朝贡的同时,也会对其藩属国予以册封,赠以金印,这时贡赐才真正的完成。
在唐代,唐政府设立了鸿胪寺,专门管理外藩朝贡、通使往来之事。《唐六典》记载鸿胪卿、少卿之职:“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实际上,外蕃使者来唐,迎送、宴享、朝贡都会得到赐物,朝贡的赐物即是对贡物的酬答制度。《通典》卷一三一《礼九一·开元礼纂类二六·宾礼·蕃主来朝以束帛迎劳》略云:
使者朝服出次,立于门西,东面。从者执束帛立于使者之南……使者宣制讫,蕃主进受币。(采五匹为一束。其蕃主答劳使,各以土物,其多少相准,不得过劳币。劳于远郊,其礼同。蕃主还,遗赠于远郊亦如之。劳蕃使即无束帛也。)
蕃主来唐在迎劳与辞还礼中享受束帛之赐。迎劳礼中的束帛只给蕃主。贞观二十二年坚昆俟利发失钵屈阿栈来唐时,唐应给予了迎劳束帛。外蕃使者告辞离开时,唐廷也会有赐物。《唐六典》卷一二内侍省“内府局令职掌”条记载“诸将有功,并蕃酋辞还,赐亦如之”,表明蕃使辞还时唐要给予赐物。
在宴享蕃使时,唐依然要给予赏赐。“皇帝宴蕃国主”的礼仪如下:
若有筐篚,舍人前承旨,降宣敕,蕃主以下皆再拜,太府帅其属以衣物以次授之讫,蕃主以下又再拜。
这里的“筐篚”,指的是赐物,主要是衣物。贞观二十二年坚昆俟利发失钵屈阿栈来唐时, “并赉锦帛”;会昌三年二月“黠戞斯遣使注吾合素等上表,献良马二匹……〔皇帝〕乃命其使,见于内殿,赐以珍膳,锡之文锦”。可见宴设赐黠戛斯使者的是“文锦”。前论的迎劳和辞还赐,也应是锦彩。“赐蕃客锦彩”的构成:“率十段则锦一张、绫两匹、缦三匹,绵四屯”。外蕃使者宴享、送迎所赐的正是这样的锦彩,也可称为“锦帛”。
朝贡的酬答之物,也以绢帛锦彩为主。关于纳贡与酬答制度,《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二二《蛮夷贡赋第二十六》“蕃夷进献式”引唐主客式云:
诸蕃夷进献,若诸色无估价物,鸿胪寺量之酬答也。
外蕃贡献无估价之物,鸿胪寺根据情况给予酬答之物;能够估算价值的,则按价格给予更为优厚的酬答。与宴赐“文锦”一样,唐对黠戛斯进献的酬答之物也是“锦彩”。
会昌二年十月,黠戛斯使者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并未至长安,其所纳贡物,应由边州进行酬答。这种酬答外蕃之物,由中央统一拨付,送纳边州,用于酬答专项支用。“唐仪凤三年(678年)度支奏钞”记载:
“报蕃物”即回赐外蕃之物,是对外蕃贡物的酬答之物。从“奏钞”条文中可见,这种“报蕃物”是金部所掌的绢帛等丝绵织物。踏布合祖等所纳贡物即由天德军以“报蕃物”酬答。天宝六载十二月,坚昆等“献马六十匹,令西受降城使印而纳之”,这些酬答之物的马价,应在西受降城支付给了坚昆等进献之人,而马价的来源,正是金部掌管的“报蕃物”。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唐与黠戛斯的贡赐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绢马贸易关系。黠戛斯向唐进贡马,唐给予贡使锦彩,同时又以锦彩绢帛支付马价,作为酬答。这种以贡赐名义进行的绢马贸易,各以所有,以易所需,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04
唐与黠戛斯的社会文化交流
黠戛斯与唐的不断交往,也进入了社会文化层面,对双方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对唐王朝来说,黠戛斯的归附和通使使唐朝的影响达到叶尼塞河流域,与黠戛斯的宗盟关系,使唐有效地维系了北方边境的稳定。这对唐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
如上所论,黠戛斯贡品,主要是名马,但隐藏在马的光环之后,还有其他珍稀之物。如贞观十七年,黠戛斯首贡貂裘与貂皮,此后貂裘、貂皮可能一直在黠戛斯的贡品中。会昌三年,和亲回鹘的太和公主归唐,“主次太原,诏使劳问系涂,以黠戛斯所献白貂皮、玉指环往赐。”黠戛斯所献的白貂皮、玉指环应是注吾合素带来的,史料虽然只记载了注吾合素献名马两匹,可以推之黠戛斯名马之后还有其他如貂裘、貂皮、指环等罕见之物。这些贡品在唐代属于珍稀难得之物,唐帝多赏赐高官贵族,丰富了唐代贵族阶层的生活。
由于双方的交往,黠戛斯进入了唐朝的视野。来往于两地的使者和商人,将黠戛斯的风土民情、奇闻异事带回中原,丰富了汉文文献的记载。黠戛斯的使者成为《王会图》、《朝贡图》描写和绘画对象,并专门形成了《黠戛斯朝贡图传》的著作。此《传》由宰相李德裕作序,《图》及《传》进呈武宗,武宗对此深感满意,称“深惬于怀”,朝野上下为之震动。黠戛斯的来使,扩大了唐人的认知。
对黠戛斯来说,与唐朝的交往更是对黠戛斯社会和文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黠戛斯实行两种官制。其中一种继承了北方民族的官制传统,最高统治者称为可汗,可汗下设特勤、匐、叶护、梅禄、俟斤、颉利发、达干、设(杀)等,但是否有定员以及对应的职责却没有明确记载。另一种官制采用了中原王朝的官制体系,“其官,宰相、都督、职使、长史、将军、达干六等。宰相七,都督三、职使十,皆典兵;长史十五,将军、达干无员。”宰相下有都督、刺史、将军,还有长史、司马等官,但很多官职并非完全照搬只是借用而已。黠戛斯来贡唐朝的使者中,拥有具体姓名的有9位,其中地位最高的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亲身入唐的黠戛斯君长俟利发失钵屈阿栈,并被册封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体现了黠戛斯对唐的钦慕之心以及唐太宗将之纳入漠北羁縻体制的意图。另外两位地位较高的朝贡使者为开元年间来朝的伊悉钵舍友者毕施颉斤和俱力贫贺志颉斤,颉斤的等级要低于俟利发,但依然是有影响力的部落首领,他们的来朝,正是唐朝开元盛世的一种体现。之后会昌以及咸通年间来朝的使者,便不再有如此高的等级,其中,有具体官职的有4位,都是将军,另外两位使臣则没有记载他们具体的官职。安史之乱后,唐国力日益衰微,黠戛斯虽依然重视中原王朝,请求唐朝册封以正式确立自己在漠北的政治地位,但是如唐初以及盛唐时期的首领入贡却是再未出现,这也可能正是大唐江河日下的一个缩影。
据《资治通鉴》记载,黠戛斯曾两度入朝求取历法。《新唐书》记载:“谓岁首为茂师哀,以三哀为一时,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黠戛斯人称“月亮”为“哀”,指代突厥的“阴历月”,黠戛斯人称岁首为“茂师哀”,在古突厥文中为“开头的月”,即中原人所说的正月,可见黠戛斯以往应使用的是突厥人的历法。但在咸通四年(863年)八月,黠戛斯“遣其臣合伊难支表求经籍及每年遣使走马请历”。咸通七年(866年),十二月,又“黠戛斯遣将军乙支连几入贡,奏遣鞍马迎册立使及请亥年历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咸通年间,黠戛斯是在使用唐朝的历法,虽然不知唐朝历法在黠戛斯沿用了多长时间,但是新的历法毕竟对黠戛斯部族社会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层面,唐朝的影响也可以推见。据《新唐书》记载,黠戛斯部落的贵族穿着貂、豽制作的衣服,底层人民着皮衣,女子穿毛、褐织品,但也有锦和绫织品,“女衣毛褐,而富者亦衣绫锦,盖安西北庭及大食货易所得也”。上文已论,锦、绫都是“赐蕃客锦彩”的组成部分,因此黠戛斯自贞观至天宝年间,当从唐领得不少锦、绫等赐物。会昌年间,唐宴设黠戛斯使者,也赐以文锦。因此重视锦,可能和贞观以来黠戛斯与交往中受唐服饰影响有关。黠戛斯上层喜着绫锦织造的衣服,体现了对唐文化的钦慕。
唐与黠戛斯的经济贸易往来也不能忽视。《唐会要》记载了这样一道敕令:“九姓、坚昆诸蕃客等,因使入朝身死者,自今后,使给一百贯,副使及妻,数内减三十贯。其墓地,州县与买,官给价值。其坟墓所由营造”,这些入朝的黠戛斯人中,有不少随使者入唐贸易的商旅,这些蕃客携家属来唐,故而敕令中也提到了其“妻”。这些黠戛斯商人可能在中原停留的时间较长,亦或已定居在中原进行贸易活动。
来唐使者和商人往来于遥远的两地,将中原的种种文化习俗、衣着时尚传播至遥远的叶尼塞河流域,并获得当地上层人士的喜爱。这对于黠戛斯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黠戛斯与唐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双方是互利共赢的。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2011/06/1563703.html
以上是关于黠戛斯-黠戛斯“朝贡”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黠戛斯-黠戛斯“朝贡”考;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3470.html。